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演练(十)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传说是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所作的记录,因此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下列属于传说的是
①炎帝神农氏曾在山西高平地区尝百草、种五谷 ②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③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④河姆渡居民已会种植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下表所列史实,可以明确归纳的主题是
A.商业贸易
B.佛教传播
C.航海伟业
D.友好往来
3.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A.赞美唐朝繁荣开放
B.嘲讽宋朝重文轻武
C.抨击明朝专制皇权
D.颂扬清朝帝王功德
4.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和唐三彩路能载乐俑是实物史料
B.《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文献史料
C.抗战老兵的回忆录音是口述史料
D.《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文献史料
5.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进行思考,可以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下图漫画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化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西方先进技术
D.辛亥革命
6.《浙江潮》创办于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它的主要栏目有: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等。由此可知这一刊物
①是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先驱 ②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③起到了开阔国人眼界的作用 ④推动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行动
A.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开始
B.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地区
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8.1937年 10月,在山西进行的忻口战役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役,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游击战、阵地战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次战役。材料反映了忻口战役突出的特点是
A.是抗战以来共产党取得的首次大捷
B.是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最大规模战役
C.是国共运用不同战术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战役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寇最大规模的战役
9.1979年,深圳的李真一家5 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
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10.从大约距今五六千年起,在亚非大河流域和南欧地中海沿岸,相继诞生了灿烂的上古文明,创建了最早的国家。下列文明成果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
D.帕特农神庙
11.在世界近代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最初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鸦片战争爆发
C.“三角贸易”兴起
D.世界市场形成
12.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为实现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是
A.起草《人民宪章》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声援巴黎公社
D.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13.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強国先后崛起。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美国、19世纪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其崛起的共同因素是
①和平崛起 ②武力掠夺 ③制度创新 ④民主强国 ⑤重视科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4.小亮同学查阅二战后欧洲国家联合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年表中欧洲国家联合的过程反映出
A.经济合作是欧盟唯一方式
B.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增强
C.欧盟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
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席卷亚非拉各洲,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以下斗争成果,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玻利维亚解放 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告独立
B.纳米比亚独立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主权
C.1999年统一货币欧元起用
D.2013年克罗地亚成为第28个成员国
第Ⅱ卷非 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请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观察下面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2分)
(2)下面年代尺上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召开的重大会议,分别写出与“生死攸关”和“工作转移”相对应会议的名称,并归纳它们的共同影响。(3分)
(3)1945年“灯塔指弓丨”的会议与同一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有何相似之处?(1分)
(4)史料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史料,分别回答对应问题。(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使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将原来人口不满4000的选区空出的65个席位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 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由30岁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摘编自程汉大細《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对于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就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早晚还得重头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必须实用。——引自1860年12月林肯给威廉·凯洛的复信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李斯的主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选举制度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林肯对待奴隶制的态度是什么?此后林肯政府出台了什么法律文献?(2分)
(4)根据材料四,简述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作用。(2分)
(5)综上所述,谈谈政治制度与法制建设的关系。(2分)
18.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分化组合,主要是以结盟来完成的。由于结盟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针对第三方,从而很容易将国际关系带入分裂对抗的冲突逻辑中。——摘自《新华网》当代国际关系新潮流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而是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茜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以亦敌亦友、挑战与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逐渐浮出水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新兴大国在对外关系上,没有将结盟而是将结伴作为外交开拓的重点。
材料四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的史实,说明结盟“将国际关系带入分裂对抗的冲突逻辑中”。(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共体和日本“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的共同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型大国关系的特征,并列举中国“将结伴作为外交开拓的重点”的表现。(2分)
(4)材料四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趋势?谈谈0?时代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行。下面是某班同学围绕“科学技术与思想艺术”主题举办的文明成果展览,请你完成展板中他们提出的问题。
参考答案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