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名校真题卷》

初中历史 2023-02-13

1、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下边是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签订《瑷珲条约》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A.丰岛海战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海战       

D.虎门销烟

6、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汀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8、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9、毛泽东曾说:“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人……那个时候……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文中的“那个时候”和“这个杂志”分别指

A.维新运动时期《中外纪闻》             

B.辛亥革命时期《少年中国》

C.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D.五四运动时期《每周评论》

10、《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11、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2、1911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义和团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武昌起义

13、“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 .1911               

B. 1912         

C. 1913             

D.1927

14、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较早关注并提出“民生”,关注当时中国农民的需求,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5、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A.军阀割据纷争造成的动乱   

B.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C.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       

D.清王朝统治日趋衰落

16、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7、“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选自诗人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严复的《天演论》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8、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1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袁世凯称帝②护国战争③二次革命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20、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正确的在答题卡的相应地方填涂“A”,错误的填“B”。(本大题1× 6 = 6分)

21、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请判断下表。

22、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一章。

23、1860年,八国联军侵华,洗劫、焚毁了圆明园,震惊世界。

2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5、《时务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报刊,《民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报刊。

2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____》。

28、_______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________。

29、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四、材料解析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皇帝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二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材料三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侮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是哪一场战争?“英国大炮”打开“天朝”大门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1分)


(4)请你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31、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材料一: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人的策论己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变,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界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留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3) 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时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2分)


(4)以上材料都反映近代中国的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3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己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

材料三: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正在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为扫除“这个障碍”,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领导人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的三种革命是指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请问是什么?材料中的划线内容代表的是该指导思想中的哪一项? (2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请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


参考答案: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考试名校卷(二)》

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考试真题卷(一)》

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考试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8部编版:八上历史《“意义”、“影响”类问题汇集》

2018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检测卷(四)》

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考试速记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14课)》

部编版:八上历史《重点强化:近代化四次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