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末复习卷(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与北京人情况不相符的是( )
A、距今约70万—20万年
B、使用弓箭
C、使用天然火
D、有了简单的语言
2.夏商周三代统治中心区域,主要位于( )
A. 黄河流域
B. 蒙古高原
C. 长江流域
D. 东南沿海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 )
A. 秦朝
B. 商朝
C. 周朝
D. 夏朝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全会将聚焦如何依法治国。而在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就是法家代表人物( )
A. 孔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5.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不属东汉“王朝周期”的选项是( )
A. 文景之治
B. 外戚宦官专权
C. 光武中兴
D. 黄巾起义
6.尧、舜、禹时期,把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这种产生首领的方式称为()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选举制
D. 禅让制
7.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
C.秦始皇修骊山陵墓
D.秦始皇推行儒家教育
8.五月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
A. 文天祥
B. 屈原
C. 司马迁
D. 孔子
9.下列史实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②颁布“推恩令”
③派张骞出使西域 ④设罝西域都护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修建灵渠④修筑长城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设置“十三州部”
C. 颁布“推恩令”
D. 反击匈奴
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统一下列史实与之不符的是( )
A. 实行分封制和承相制
B. 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C. 发展交通,修筑长城
D. 首创皇帝制度
13.古籍中赞扬某水利工程是写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江南河
1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项羽、刘邦起义
D. 黄巾起义
15.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约七千年的原始玉环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根据原始玉环的年代推算,应为原始社会时期
B. 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 西周青铜铭文大量出现,估计在西周时期
D. 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16.韩非子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学会的是( )
A、住山洞里
B、懂得用火
C、群居生活
D、制作工具
17.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下列属于商鞅“不法古”表现的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县制”
C、统一货币
D、重视儒家思想
1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为之郡邑,废候卫而为守宰……….次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 推行分封制
B. 设立郡县制
C. 推行世袭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9.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以下属于庄子观点的是( )
A. 主张民贵君轻
B.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 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D. 主张“兼爱”“非攻”
20.东晋王朝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它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关于这个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由司马睿在王导等南北贵族的支持下建立
B. 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北方的前秦
C. 江南得到开发,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D. 书圣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2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
A. 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B. 为以后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C. 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 违背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
22.《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文中的“天府”指的是( )
A.江南地区
B.河套地区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3.福建晋江的地名,就是因晋代南下福建的汉人沿江而居,怀念故土而得名的,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 东汉末年
B. 三国末年
C. 西晋初年
D. 西晋末年
24.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农民为反抗统治者的残暴压迫和剥削,不断奋起斗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国人暴动
B. 百家争鸣
C. 陈胜、吴广起义
D. 楚汉之争
2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思想控制的加强②中央集权的强化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的学派在争鸣中失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26.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浸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 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27.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商君列传》
材料二:从商鞅时代起,秦的国力不断壮大,以致它战胜其他敌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剑桥中国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是谁?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乡邑大治”指什么?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最终战胜其他敌国的时间?完成这一伟业的统治者是谁?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2.A3.A4.D5.A
6.D7.A8.B9.C10.D
11.C12.A13.B14.B15.D
16.C17.B18.B19.B20.C
21.B22.C23.D24.C25.A
26.⑴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
⑵公元前221年 郡县制
⑶诸侯势力过大;君主专制
27.(1)商鞅;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社会治安良好。
(2)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
(3)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往期精彩分享: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1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