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中考:初中历史难点《近代中国六种经济形态演变》

初中历史 2023-02-13

中国近代史上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等。    

1.封建自然经济

 特点:

(1)表现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是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

(3)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

演变过程:

(1)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进一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商品输出规模扩大,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解体已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

(3)加剧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走向衰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封建自然经济消亡。

2.洋务经济

特点:

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一开设就以垄断面目出现,又呈现出有别于资要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兴衰过程:

(1)19世纪60年代,为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地方实力派开创军事工业。以曾国藩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为标志,洋务企业兴起,其管理以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为主。

(2)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和运输在困难,洋务运动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大批民用工业,明显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和抵制列强在资本输出,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际上把洋务企业放到与民族企业同等的地位,洋务企业垄断地位丧失,这宣告了洋务运动在破产。
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

兴衰过程:

(1)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为主,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2)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则乘机扩大对华侵略。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前形成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列强继续扩大资本输出,1931年比1914年增加33倍,到1931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占第一位。列强纷纷转嫁30年代大危机;(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以战养战”,加紧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

(6)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取得在中国的经济独霸地位。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

(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畸形。

(2)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3)近代前期最富有革命性的经济成分,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

兴衰过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得到进一步发展;

(4)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中国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及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和破产;

(5)得到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3——1956年,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赎买”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

(1)垄断性: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

(2)买办性:适应英美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

(3)封建性: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4)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尤其能表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

演变过程:

(1)统治地位的确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外依附英美帝国主义,对内凭借国家政权,采取强制掠夺的办法,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2)恶性膨胀: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垄断工业,商业专卖,独占金融,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3)进一步膨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加紧剥削人民,一面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拥有全国工矿企业、交通系统固定资产的80%,垄断钢产量的90%,还控制了全国的金融机制、交通、对外贸易等;

(4)最终消亡: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机关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6.新民主主义经济

特点:

(1)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中国各革命阶级利益;         (2)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建国后表现为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其本质和发展方向都是社会主义的。

演变过程:

(1)产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并在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还兴办了一些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

(2)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并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3)占主导地位:建国后土改完成,形成农民个体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占统治地位;

(4)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又出现了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也完成了。

练一练:

1、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企业

C.外国资本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

试题分析:

1所代表的经济成分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在1895年以后发展到一个高潮;在一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减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消失。结合以上分析,此种经济成分是外资企业。故选C。A项在甲午战争后衰落;B项在一战期间并未发展减弱而是得到快速的发展;D项是在1927年后出现的经济成分。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
点评:

近代中国经济舞台上同时存在过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时间最早实在19世纪60年代。它们都是采用机器生产,都是近代企业,但是它们的生产目的和投资者明显的不同,外资企业和民族工业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洋务企业主要是供给政府使用,民用企业面向市场。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出现了官僚资本。

2、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自然经济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C.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试题分析:

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依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见,鸦片战争后外资企业的工业品在华倾销,既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固地抵制又瓦解了自然经济;在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企业产生,同样受到自然经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压制,反过来其发展又瓦解自然经济和抵制了外资企业的经济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洋务企业产生和发展起来,既瓦解了自然经济、压制了民族企业,又遭到了自然经济的抵制。据此图中序号对应的经济成分分别为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故选B。A、C、D三项均不正确,故排除。

点评:

这道题综合了近代经济形式及其关系。民族企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期间,是受洋务企业影响产生的,特别是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但是客观上洋务派并不鼓励民间办厂,它与民族企业性质不同。洋务企业特别是其民用企业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的自然经济与洋务民用企业又是相抵触的。外资企业与自然经济瓦解与抵制关系好理解。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有竞争、抵制关系(可以看看周学熙的故事),外资对民族有压制性,同时外资的经济模式,也刺激了民族企业学习其发展。

民族经济对外资企业(帝国主义)既依赖(技术管理等方面)又有反抗,因洋务企业而生又对这种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反对,促进自然经济瓦解(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因为它们都要面向市场)。

3、下列四条曲线反映了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

回答:

   (1)判断图中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曲线是哪一条,并指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史实分别指出五四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三次热潮”是怎样为当时中国的社会进步创造条件的。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把③、④两种经济形态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同政策是什么?各有何重要历史重义?

参考答案:

(1)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获得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一定限度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2)

第一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第二次:使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形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

第三次:促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形成新文化运动;促使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3)对④采取没收政策。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对③采取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END--


往期精彩分享:

2019中考:初中历史人物篇汇总

2018年80套中考历史真题,拿走好好做!

2019中考:初中历史热点专题《五四运动100周年》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复习专题《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复习专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 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中考:初中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2019中:考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对比时间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