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下历史《期中专题: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初中历史 2023-02-13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1、土地改革

(1950—1952)

(1)实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1957年)

(1)原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集体土地公有制)

(3)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历史巨变,使中国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人民公社

(1958—1978年)

(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

(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至今)

(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3)进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意义: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专题启示: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发。

3、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专题训练:

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历史 上国共两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观察小华设计的“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分别写出A、D两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1958年、1959年、196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是:2亿吨、1.7亿吨、1.435亿吨,上述数据说明了什么突出问题?据此谈谈你对C阶段政策措施的看法。


 (4)从D阶段所采取的措施看,党和国家制度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①土地改革,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②C阶段政策措施没有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没有从农民的实际出发,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 从D阶段所采取的措施看,党和国家制度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农民的根本利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八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11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提纲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复习提纲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速记手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