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初中历史 2023-02-13

【学习目标】

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

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习重点】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难点】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2)康熙时,为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3)雍正年间,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

想一想: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组成及职责: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代史学家赵翼

军机处外景

组成: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职责: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3、结果:

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被撤销。

4、地位:

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清朝的军机大臣与秦朝的丞相在职权上有什么不同?

秦朝的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一定的权力。

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受笔录,不能独立行使权力。

想一想:沈阳故宫和乾清宫在建筑布局和设置上反映出什么问题?

结论:在沈阳故宫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时,皇帝坐在中间的大政殿里,处于中心位置;议事大臣还能坐在甬道两边的“十王亭”里,位置也很重要。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

在北京的乾清宫、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在地上了,因此,乾清宫与军机处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

5.评价:

辩一辩: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提示:

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但是,军机处的设立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它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6.总结概况: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知识点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含义:所谓文字狱,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2.基本概况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文字狱事例1:《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史》,并用自己的名字刊行。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参与编撰、印刷、销售的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文字狱事例2: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文字狱事例3:胡中藻案

乾隆时,胡中藻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因“浊”放在“清”字前,被视为攻击大清王朝混浊腐朽。胡中藻及家族中16岁以上的人全被处死。

学以致用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因此诗而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3.影响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4、历史上控制思想的重要事件


(二)文化专制政策

1、目的:为维护集权统治

2、内容: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3、影响

(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知识点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表现

(1)官吏: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2)军队:军机败坏,军备废弛

(3)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空,财政危机

(4)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重重

2、影响

(1)出现了财政危机,经济衰退,国力越来越弱。

(2)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知识点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

(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维护统治)

2、性质(实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3、措施

① 顺治:禁海令;沿海居民内迁

②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广东十三行

广东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

4、影响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 烂。”   ——马克思 

积极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人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知识总结】

【易错易混】

1、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空前强化于明朝,清朝时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

2、“闭关锁国”的过程:禁海令—四口通商—一口通商

【课本习题处理】

1、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yán]曝[pù]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shàn]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想一想,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


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揽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①导致行政效率降低,国家财政紧张,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加剧;②败坏社会风气;

3、想一想,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jiān jiā]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的诗句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认为这些诗说明诗人怀念明朝、不满清朝,要反清复明,便把他们下大狱。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说一说,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辆银子,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贪污现象严重。

往期精彩分享: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背诵手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