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同学的预习,都是提前学习,然后正式上课就是复习,整体上延长了学习的时间而已。
我们必须意识到,预习就是预习,不是提前学习,接下来和我一起学习。
预习,是为了降低总体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很多时候,人的大脑和身体肌肉的运行道理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在运动之前都会进行热身运动如果不进行热身,让身体活动开,就会很容易出现拉伤等运动伤害。预习也是一样的,是提前让大脑细胞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你是要进行热身,而不是正式开战,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劳了。预习,一定要短、快、高效!哪些科目需要预习:第二天要上课的科目;自己感觉学习吃力或者需要提高效率的科目。
预习时间一定不要太长,不然就违背初衷。一开始不知道怎么预习的时候慢一点,可能要10分钟;后来熟悉了,每一科3-5分钟就好了,一般初中生需要预习的科目每天不超过3科,也就是,每天预习的时间,顶多15-20分钟。 有研究发现,人类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概20min,也就是没20min就会走神一次,一节课45min,我们就大概走神2次,有的自控力差一点,可能3、4次。而且这是没办法进行自我控制的。而对我们的影响是:上课老师讲到了关键的知识点、重难点,而我们正在走神,于是就这么错过了~!然后课后花上半个小时去补回来。那么具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般来讲,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简要模板。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性添加不同问题。另外,不同的学科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数学的预习问题偏向于这种:这个公式是由哪个公式、公理推出来的?怎么变形?语文的预习问题偏向于这种: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把他们提出来,然后大致找一找在课文、课本当中的对应位置和步骤,但是不要刻意去解决它!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解决这些问题是明天正式上课的任务,今天我们只需要模模糊糊的了解一下就好了。
一个最简单的检查标准就是,你是否产生了明确的问题和疑惑?你的问题够具体够清晰吗?上面给出的问题模板,是比较大而空的,对应到你每天的预习,应该是具体的比如:就应该变成——“明天学习三角函数变化的半角公式,跟基础公式是什么关系?跟二倍角公式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能相互推导吗?如何推导?”这样预习的好处是,你听的时候会很清楚,很有条理,而且不会漏掉重点。前面讲过,当你的大脑很疲惫的时候,它会自动进入休息状态——走神。然而,它什么时候回过神来呢?你原来是没法控制的。当你预习过以后,你提出了“半角公式和基础公式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后,相关的区域就被激活了一些。只要老师说“下面我们来从基础公式把半角公式推导出来。”哪怕你当时是在走神期间,只要听到这句话你就会突然自动回过神来,继续跟着听课,这样就不会漏掉重点了。犹如神功,再也不怕漏掉重点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初中历史尊重原创作品,如存在文章、图片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QQ):44229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