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政治》导学案

初中历史 2023-02-13

左右滑动查看教材图片

学习目标

1.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重难点

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     政权,改国号为宋,以      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依照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         局面。

3.中央集权:

(1)措施:

军事:①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     ,牢牢地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政治:①在中央,宋太祖防止     权力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③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①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      掌握;②在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1)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

(2)       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         的格局逐渐形成;

(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宋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       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职局面。

重文轻武的影响:宋朝的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太祖”指的是谁?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一中“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做人莫做军”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何影响?

自我检测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秦始皇

B.李渊

C.赵匡胤

D.隋文帝

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

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

3.北宋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的是(    )

①宋太祖②宋太宗③宋真宗④辽太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

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D.“制其钱谷,发展科举”

5.北宋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一举措有利于(    )

A.遏制藩镇割据

B.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办事效率

D.发展社会经济

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

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

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针对赵普所说的“权”“钱”“兵”问题,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赵匡胤、后周、开封、先南后北、分裂割据、兵权、调动、宰相、化事权、文臣、通判、中央、转运使、中央集权、皇权

知识点二:武将、文官、文臣统兵、读书、科举制、重文轻武、尚武轻文、宋太宗

【合作探究】

(1)赵匡胤。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中央实力较弱。

(2)陆续解除节度使等武将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并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3)将地方的行政权、财赋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4)主要原因: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自我检测】

1.C    2.C    3.A    4.C    5.B    6.B    7.D    8.A

9.

(1)赵普认为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2)“夺其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其钱谷”: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大部分收归中央。

“收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填空题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单元《唐朝历史专题复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