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中考:一轮复习|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初中历史 2023-02-13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序坐标:

知识结构:


知识点: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特点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的刺激
总特点:艰难曲折、比较落后
表现:
①   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
②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   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   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②   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黄金时代(“短暂的春天”)
一战期间(1914—1918年)
①   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   外因(根本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掠夺
再度受挫
一战后
①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   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
著名企业家
①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
②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   卢作孚
④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⑤   詹天佑、京张铁路(1905—1909)、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直接原因:三座大山的压迫;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2、作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新式教育的发展
1、创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2、废除科举制: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
3、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二、近代新闻业的发展
4、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外文报刊。
5、报纸:
①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维新变法时期:上海的《时务报》和上海的《国闻报》。
③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②  民国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国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⑤民国影响最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邹韬奋的《生活》、北京的《每周评论》。
6、作用:报道各地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7、出版业:
①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是由它出版的。
②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③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四、文学艺术的成就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巨幅国画。作于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用以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民族危机的抗战时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到今天国歌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
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周恩来

往期精彩分享:
2020中考: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真题专练
2020中考: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