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缘愁何计总黄昏

2017-05-22 淞雲 矣微尘 空静梵音

《缘愁何计总黄昏》

读淞雲词《陌上花 · 乙未暮秋有怀》

词作者:淞雲

词话作者:矣微尘


故里归来轻掩门

他乡留意不留痕

西风衰草忆王孙


雁思谁教多恨事

缘愁何计总黄昏

低吟梁甫为消魂


------淞雲《浣溪沙 · 缘愁何计总黄昏》


走在西风的袍袖中,天地莽莽苍苍,有隐遁之感。“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风漫卷过他的发丝与衣衫,怅望遥天外的他乡,眼中不由地生出满目孤意。

故里归来,暮色下的土地已变得陌生,西风衰草的原野一片荒凉。忽而一只孤雁从头顶掠过,飞去了远方,渐渐地消失在落日的尽头。它哀伤的鸣叫划过昏黄空荡的天空,也划过他的心。站在风中,夕阳映照着他瘦长的身影,将黯然魂消拉得更浓重、更稠密,更伤怀。

归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它的只影向谁去?雁的声音隐含的情绪我可能并未真正听懂,而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却能体会它的心意;人生旅途上经受过种种坎坷的人却能体会出它的深意。谁教雁思多恨事?它一意孤行的羽翅,鼓起这载不动的清愁,它声声啼鸣是唤谁归去?一片孤心似清角吹寒,留在空城。

词意缓缓打开,在铺陈的画面中,我依稀地看到词人淞雲的身影。他轻轻地掩上心门,梳理风烛流年的时光。跫音落下尘土拂去,他乡若有故知,若有老故事,都藏在心里了。

故里归来轻掩门

他乡留意不留痕

西风衰草忆王孙

王孙今在何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汝询说:“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在日暮掩扉的黄昏,他看到我,不问我打哪儿来,我也不问他的归处,再次相遇或许是一个没有说出口的悬念。

静静地品读的瞬间,残阳已被晓月替代,黄昏消失在无言中,淞雲的愁已在我心里。我品了他的词,饮下他的愁,漫漫长路才有一字可思量!


淞雲说宋词是黄昏的窗棂,写黄昏的宋代词人更是数不尽数。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朱淑真的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李清照“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月色、幽闺,疏雨、秋千~~说起愁来,绝大多数人认为清冷凄清的夜晚,更能写出愁的美。清晖映池月,弦色入凉风,多么婉约而惆怅。而淞雲词着眼于将黄昏、愁放在天高地阔的苍凉与悠远中,寓情于景,人与历史巧意融合,词风深沉含蓄,大气畅怀,悲而不伤,让人读之,酣畅淋漓,意义幽远。我从淞雲的词中读到了暮色苍穹,读到了浮世清欢,读到了他的失落与怅惘,也读到了他的壮阔与释怀。

雁思谁教多恨事

缘愁何计总黄昏

低吟梁甫为消魂

为什么一个愁字难写,什么愁总在黄昏?

故里归来、西风衰草、雁思多恨、缘愁黄昏、忆王孙、梁甫吟。景景相连,情情相应。暮色四合的黄昏,人之将老的黄昏,愁字两三笔,见愁却千里。愁似漫天的飞沙,又似沉沉的幕布。大雁远去不是因于秋去春回使然,而是它携带着无尽的愁思而引起的。它要去往哪里,寻找什么?是归人,还是还乡,或许还有其他?词人听到大雁凄清哀怨的声音,便乡愁倍增,难以卒听。

一个愁字展天地之大已装不下,心头眼底都不能及。作罢,还什么能写得透?且与秋风低吟这一曲:梁甫吟,声正悲。三分消魂,七分留白。


写到这我欲罢不能,万般情绪只一个“叹字”。叹淞雲的词中的孤绝与空远,忧思与放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很多词能概括又不能,因为他是独立而完全不同的自我。

品一首词,如同在淞雲的心程里走了一遭,他捉摸不透又似青山深潭般的高情远致,更是留有余地,让人遐思。其实这人生本就是一场乱象,好与不好,遇与不遇,识与不识,都不重要。在往后的岁月里,愿有人与他共黄昏,有人与他共进酒。愿他将杯盏放下,将空心斟满;愿长风浩荡,目尽之处皆是青天。

淞雲词简介


淞雲词  多以山水田园为主要创作题材,词宗两宋,词风雅致高洁,擅长寓情于景。于经子史集多有涉猎,犹长于经学。


词作者淞雲  诗人,词人,经学家,书法家,文字学家。山有树王,得水滋养,其叶菁菁;山人有意,心向虚空,为云为雨。淞雲是当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诗人、词人  。创作的诗、词 能融前人艺术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个人微信号:songyunguoxue。


词话作者 矣微尘  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以心写作诵读的人。



主播简介


麦克巅峰  阅音文化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播音员、高级配音师、朗诵资格教师。微信公众平台:阅音文化。

矣微尘  佛眼不住微尘,觉照洞彻,处处皆是大千世界;佛眼不避微尘,若有所碍,时时怎得自在如意。个人微信号:tdywch-nj,微信公众平台:空静梵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