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讀本書•褚时健传】关于褚时健,看这本就够了

2016-09-23 每日讀本書 每日读本书

这是 每日讀本書 的第95本书

褚时健传

京东评分:99%

4830人评分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褚时健

【本文12368字|读完大概需要25分钟】

推 荐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  

·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褚时健认可的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  

·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  

·调查深入、资料翔实,真实,客观,书稿含褚时健数万字自述,并配以大量珍藏图片,很多都是第一次公之于众。  

·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内容简介


  褚时健,这是一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是一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行业巨头的能人,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  

十几年后,褚时健的名字因为橙子享誉大江南北,以70几岁高龄重新创业的故事,激励和影响了无数的人,褚橙也被称为"励志橙"。  

他的人生几经起落: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解放后没能逃脱"右派"的命运,却能埋头搞生产,所在糖厂成为当地条件好的地方;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首位、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然而,巅峰跌落……  

当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时,已成橙王。拜访、学习甚至膜拜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蜂拥哀牢山……  

88年丰富、起伏的人生经历,他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过招不断,碰撞不断;他的个人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他的生活里有着生离死别,荣辱变换……人生经历当得上"传奇"二字。  

在公众的眼光里,他被塑造成一个充满了豪壮悲情的悲剧性人物,甚至褚橙的成功也显得悲壮。但当《褚时健传》的作者走近褚时健才知道,对于自己人生起落的理解,褚时健比任何人都显得平静。  

《褚时健传》由著名传记作家周桦执笔,历经一年多的走访、调查、创作而成,从褚时健的生平,到他的管理理念、企业家精神,再到玉溪卷烟厂、褚橙等的管理运营,采访之深入,细节之丰富,资料之完整专业,写作之客观理性,值得每一个读者认真品读。

作者简介


  周桦,七零后,人物传记作家。1997年进入媒体工作,曾任国内新锐媒体《新周刊》杂志社记者、编委,负责人物类栏目多年;2001年在《21世纪经济报道》开设专栏"数风流人物",历时两年;长于财经人物传记撰写,2006年出版《王石这个人》(中信出版社出版)、2011年出版《藏锋-刘永好传》(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精彩书评


  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周桦经王石推荐,负责写这本传记。我和她交谈了很多次,坦诚地把我几十年的故事都告诉了她。我曾经读过一位日本企业家的传记,里面没有什么大道理和口号,只是讲述一个个的小故事,很真实,也很有启迪。这本书也写出了我真实的人生,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感悟。  

——褚时健


褚厂长用10年时间,以耄耋之躯创造了个人品牌"褚橙",焦虑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从他晚年的奋起中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就是企业家尊严的源头:工匠精神、独立人格、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价值。周桦的这本书付梓之际,我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更多学者、商学院去梳理云南企业家的经商之道,这一群体有着丰富的历史,他们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持续关注;他们身上不同于中原地区企业家的特质,值得我们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家学习借鉴。  

——王石(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


★我吃过他的橙子,这么大年龄才开始创业又做得这么好,确实给我们这些人非常大的激励。

  ——王健林


  ★一个人跌倒再爬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从至高处落到谷,还能走得更远,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褚老身上,似乎有一种"超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他做人、做事的高标准与严要求。也正是这种超能量,使他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冯仑


  ★一个真的英雄总是在无法想象的困境中、在不可思议的时点上崛起!褚时健因这几个橙子,拉开了与这个时代所有出色企业家的距离,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不倒的商业传奇,而且成为一个不朽的励志英雄!

  ——龚曙光


  ★我欣赏所有跌倒后能爬起来的人,尤其是那些被人身后推倒而非自己跌倒的人。

  ——韩寒


褚老的大概经历:少年丧父,扛起家业,堂哥点醒,省城读书,参加革命,亲人牺牲,县城征粮,结婚生子(27岁),右派运动,打成右派(28岁),农场劳改,右派摘帽(30岁),新平畜牧,曼蚌糖厂(35岁),历经文革,玉溪烟厂(50岁),无限期工作,家人出事,痛失爱女(68岁),失去自由(69岁),离开监狱(73岁),夫妻种橙,直到现在(89岁)。 一生信条:不闲着。尊重规律,恪守本分。立足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读完书最深的印象:1,工作第一步,永远想办法把职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搞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搞好。2,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找到解决方法,并凭借能力将解决方法落实到位。3,始终专注做事,至于个人家庭,待遇方面,较少考虑。4,一生施惠无数不求回报,然而会记得的人始终记得。5,心疼


竟然看得我潸然泪下


每年都要读一次褚时健的传记,不同的作者,相同的坚强。王石说他是企业家精神的活化石,我只看到了朴素和坚强。去掉励志和时代的印记,褚时健留在我心中美好的品性是顽强的生命力,朴实的品质,自我挖掘、反思、奋斗的典型,不屈不挠的第一精神,善于学习并转化成果的高手,耄耋之年的老者。


昨晚读了一整晚终于读完了。可能是女作家写的缘故,文字非常温润细腻,特别是对家庭生活的一些描写。男作家很难写出这种温情的感觉。 年近九旬的褚老,几经起落,经历过生离死别,荣辱变换。拥有跌到谷底后绝地反弹的坚毅与隐忍,没有多少个企业家能够做到。正因为经历了这些,所以懂得活着如此重要。无论是多少岁,都要活在当下。这本传记没有向世人展示一个完美的企业家,而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褚老。为人处世,企业经营,人生抉择,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腾出时间来阅读和思考。


褚时健的一生,堪比《活着》。时代成就了他,体制摧毁了他和他的家庭。


书评:一心做事就是人生修炼


  这十年看过最好的传记(包括那本风靡全国的《乔布斯传》)。先是因为传奇,后来被是创造价值的人那种老牛耕地的力量完全打动;没有可以鸡汤金句,读完也没有太多感悟,但是那种埋头做事,匠人精神,仿佛就通过纸面渗透出来。好传记大概如此吧。(结尾部分略仓促,不知道是不是出版时间限制的问题)


  作者写出了褚时健作为企业家本该有的面目,从幼年开始承担家里事情,到少年事情在学校做事,到后来糖厂、烟厂、上山种橙,一件事一件事下来,没有人生教化,因为教化就在埋头做事的过程里面。

  褚时健老伴这样形容褚时健:
  "不怕苦,做事很踏实,很认真。他能上能下,上来他有本事做好,下去他不会说我什么也不搞了,没有兴趣再做事了,这个是绝对不会有的。划成右派以后人家就把他监督劳动了,到乡下他也做得很好,人家看得起他。他到低谷的时候,做得很好。到烟厂是最高峰的时候,也是什么都管,脱掉衣服就进锅炉房修。这些,用什么文章来形容他,我只能说他的激情。"

  作者周桦在前言很打动我:
  而当我问到2002年从监狱里出来,75岁高龄为什么还要创业时,他给我的回答是:"找点事情做总是好的,闲着有什么意思?"——他的褚橙创业,和雄心无关,和传奇无关,只和他的人生习惯有关:做事,不闲着。
  褚时健理解自己的生活很轻。从那时起,我似乎找到了解读褚时健人生的入口。我坚信一点:传奇有时更源自不期然的际遇,而强人之所以为强人,乃是在简单的、平静的、世俗的生活下隐藏了巨大力量——我希望找到褚时健身上这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力量,我相信对强调个体性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好事,过好日子。
  有投资者说,投资是投资者的修行,创业是创业者的修行,不外如是。

(文/Jarod)


精彩书摘


我的1943年

  1943年,到处都在打仗。虽然我们家生活的那个叫矣则的小村子一直没有什么战火,显得很安宁,但我的父亲还是在那一年因为战争过世了。那一年他42岁,我15岁,是家里最大的孩子。

  我其实不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因为上面两个哥哥都在很小时候就夭折了,本来排行老三的我就成了家里的长子。作为家里的老大是要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的,所以我小时候不敢调皮。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好,夭折的孩子很多,我的两个哥哥都因为生急病,医药条件差,家里无力救治。对他们我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小时候经常听我母亲提起。

  对父亲我的印象也不太深,虽然他过世的时候我已经15岁,是懂事有记忆的年纪了,但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太多。那时他长年在外做生意,家里主要是我母亲在操持。

  父亲做的是木材生意。回到家的时间,他大都到山里去收木材;把木材拉回家后,按长短粗细分好类,然后搭火车把木材运到个旧卖给锡矿,矿里用来做矿洞里的镶木或者燃料。就是靠着父亲的生意,家里还算有些家底积累。但是没想到,1942年,父亲运木材的途中,在现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当时的一个铁路小站,日本飞机从越南飞过来,沿铁路线投掷炸弹,我父亲被气浪震伤。一年之后,他就过世了。

  父亲平时很少和我说话,说得最多的时候大概就是每次他从山里收木材回来后,叫我拿着尺子帮他丈量一下木材,一根一根记录好,这样他好分类。偶尔他会和我母亲说说外面做生意的事情,但似乎也都是三言两语。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比较沉默的人,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也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应该就是来自他们。

  但父亲的性格其实在他们兄弟三人中是比较特别的。我父亲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姐姐。作为长子的大伯自小学业优秀,他后来做了华宁县青龙区(也就是现在的华宁县青龙镇)区长。我从记事起,大伯一家就一直住在青龙区禄丰火车站附近,和我们的村子有些距离。三伯性格很内敛,比起我父亲更是寡言少语,家里人都说他老实,但我觉得不应该用"老实"两个字形容他,因为他经常出门跑生意,应该是个很机灵的人。姑姑排行老二,很早就嫁到了十几里外的鲁伯比。我父亲是家里的小儿子,排行老四。可能是因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父亲的性格显得比自己的两个哥哥要机灵活泼一些,虽然在学业仕途上他比不上大伯,但是他长年出门在外,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我们那个地方,也算得上非常有见识的一个人。

  在父亲过世之前,我从来没有把"死"这件事和父亲联系在一起。那时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操持农活儿和家务,我们兄妹几个还小,能帮她的地方不多,家里自己耕种的水田也只有一两亩,所以父亲是家里顶大梁的支柱。就像当时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男人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角色。

  父亲去世前几年,我的奶奶、爷爷还有我的三伯,都因为生病相继过世。亲人过世,小孩子的心里不懂悲伤,更多还是恐惧,觉得再也见不到这些亲人了,害怕不能再相见。爷爷奶奶过世时,我看见父母亲和其他长辈在哭,也知道这是件伤心的事,但自己还是没有掉下泪来。老人病死,小孩夭折,在那个年代,是一件掀不起波澜的事。

  但父亲的死不同。1942年被炸伤以后,他在家里躺了将近一年,再不能出门做生意,简单农活儿也无法帮助我母亲。父亲的情绪变得很焦躁,他觉得自己一个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本分人,怎么会碰到这么倒霉的事?他经常骂日本人,觉得越南人、中国人实在可怜,就这样受日本人欺负。——那大概也是第一次我对国事有所感触,的的确确是国仇家恨。

  一年之中,父亲都在病床上躺着。母亲除了忙田地的活儿,忙家务,还要想办法到处买药医治父亲,家里的生计一下就变得困难起来。生活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母亲身上,她真的太辛苦了,丈夫生病,娃娃又小,这个时候,也只有我这个大儿子能帮帮她。

  1943年夏天,父亲病了一年之后,去世了。那时我最小的弟弟褚时佐还不到1岁,对于父亲,他一点记忆都没有。生生死死,一下子在我面前具体起来。我明白,家里所有的困境还会继续,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父亲的死,意味着我们家的生活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母亲、我、我的弟弟妹妹们,我们的命运都会改变。

  死,真的会改变很多东西。以前我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死意味着永远离开,意味着你本来正在做、应该做的事情再也没有办法去做了。有些人本来可以因为你活着,可以生活得平平静静,但死会让这个平静永永远远丧失掉。父亲的死让我第一次感到死的可怕,也觉得活着真的很重要。对于家人,对于亲人,活着就是一件好事。

  我已经88岁,这么多年,经历了太多朋友、亲人的死去。对于死亡这件事,我已经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忽略它。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

  活比死要重要得多。

  对于父亲的死,家里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我。我在故乡那个小山村无忧无虑生长了15年,到了1943年,我一下就从少年长成大人。我这一辈子关于离别、关于责任、关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一年我开始像一个家长一样承担起家里的经济重担,我把原本母亲负责的烤酒房接过来,烤酒、卖酒。这个酒坊虽然只是爷爷留下来的酒坊的一半,但对我们家来说非常重要,我自己的学费要从卖酒的钱里匀出来,我母亲的日常花销很大一部分也要靠它。

  一个15岁的少年娃娃,独自做烤酒这件事还是很不容易的。我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当年那些场景,心里有些恍惚:我到底是怎么过来的?700斤的苞谷(玉米),要从浸泡、蒸,到发酵、出酒,全部完成已经不简单,要做好就更不容易。

  但我必须要完成,必须要做好。除了我,家里没人能帮我母亲做这件事。酒烤不出来,我的学费就没有着落,家里的开支就成问题。而且,好酒才能卖出好价钱。

  我记得蒸苞谷是个很磨人的环节,几百斤苞谷,要用特别大的甑子,放在柴火灶上通宵通宵地蒸。我把白天泡好的苞谷一锅一锅放到灶上,自己就守在灶边。蒸的过程要不断加柴火,也要不断翻搅甑子里的苞谷,不然就要熄火或者烧煳。以前我看别人蒸时就留意估算了一下,大致两个钟头就要加一次柴,翻一次锅。本来蒸苞谷最好是整夜不睡,但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很难做到。我有心事,睡到两个小时肯定醒过来,一晚上醒个好几次,苞谷也蒸好了,柴火也刚刚好,不浪费。你问我咋个醒得过来?我也不晓得啊,大概因为心里记住这件事,有责任心,想不醒都不可能。我现在还是这样,说好几点起床,我一般提前个三五分钟总能自己醒,不用闹钟。那个时候烤酒蒸苞谷,半夜里时不常就闻到隔壁酒坊有刺鼻的煳味传过来,我就想:哎呀他们又睡迷糊了,苞谷又蒸煳了,浪费了好可惜!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因为我认真,负责任,心里有谱气。同样是烤酒,我一般两斤半苞谷就能出一斤酒。春节过后天气暖和,有时两斤苞谷就出一斤酒,别人怎么都要过三斤苞谷才行吧?

  烤酒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过程,发酵期间要有37~38摄氏度的温度。苞谷蒸熟以后,把酒曲撒进苞谷,放进发酵箱里。箱子里面温度只要够,一次升温,出的酒就一定多。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琢磨出来的。刚开始烤酒时,大人也不怎么往细了说,只是让我发酵时要关门。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回答我说"怕冷风"。我就想:哎哟你还不告诉我,不就是温度的问题吗?关门我肯定学会了,另外每次蒸苞谷时灶里会掉一些炭下来,我不扔它们,用烂铁锅装了,塞到发酵箱下面和边上,这样一来屋子里的温度慢慢就高起来,发酵就有了保证。我记得用了这些方法后,第一、二次出酒率一下就高了15%。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在我们现在的橙子基地,我经常和那些作业长说: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1955年部队评军衔的时候,怎么不给骡子评个军衔呢?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了,井冈山的时候驮枪又驮炮,但它什么也评不到,为什么?它不进步嘛!人家求进步的,评大将评上将,你不进步就是不行,格合?(云南话:对不对?)

  做事情找规律就是你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莫糊涂。烤酒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经验都在肚子里,动手做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会拿个小本子,记一记,苞谷用了多少,燃料费花了多少,请小工背到镇上花了多少人工费,简简单单都要记下来;卖完酒后,算一算,盈余了多少,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这笔账你心里不弄个一二三,我看这个酒烤得就不算成功。那个时候莫看我年纪小小的,其他人烤的酒没有我出酒率高,卖的价钱也没有我好。我那个时候烤到经验多了,敲敲酒缸我就知道度数有多高,现在这个本事我还有的。村子里其他大人恐怕都不理解,怎么我一个娃娃烤的酒比他们的要好,其实就是认不认真,会不会做成本核算。

  我后来做企业也是这样,认真很重要,成本核算很重要。

  我的1943年

  1943年,到处都在打仗。虽然我们家生活的那个叫矣则的小村子一直没有什么战火,显得很安宁,但我的父亲还是在那一年因为战争过世了。那一年他42岁,我15岁,是家里最大的孩子。

  我其实不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因为上面两个哥哥都在很小时候就夭折了,本来排行老三的我就成了家里的长子。作为家里的老大是要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的,所以我小时候不敢调皮。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好,夭折的孩子很多,我的两个哥哥都因为生急病,医药条件差,家里无力救治。对他们我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小时候经常听我母亲提起。

  对父亲我的印象也不太深,虽然他过世的时候我已经15岁,是懂事有记忆的年纪了,但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太多。那时他长年在外做生意,家里主要是我母亲在操持。

  父亲做的是木材生意。回到家的时间,他大都到山里去收木材;把木材拉回家后,按长短粗细分好类,然后搭火车把木材运到个旧卖给锡矿,矿里用来做矿洞里的镶木或者燃料。就是靠着父亲的生意,家里还算有些家底积累。但是没想到,1942年,父亲运木材的途中,在现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当时的一个铁路小站,日本飞机从越南飞过来,沿铁路线投掷炸弹,我父亲被气浪震伤。一年之后,他就过世了。

  父亲平时很少和我说话,说得最多的时候大概就是每次他从山里收木材回来后,叫我拿着尺子帮他丈量一下木材,一根一根记录好,这样他好分类。偶尔他会和我母亲说说外面做生意的事情,但似乎也都是三言两语。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比较沉默的人,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也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应该就是来自他们。

  但父亲的性格其实在他们兄弟三人中是比较特别的。我父亲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姐姐。作为长子的大伯自小学业优秀,他后来做了华宁县青龙区(也就是现在的华宁县青龙镇)区长。我从记事起,大伯一家就一直住在青龙区禄丰火车站附近,和我们的村子有些距离。三伯性格很内敛,比起我父亲更是寡言少语,家里人都说他老实,但我觉得不应该用"老实"两个字形容他,因为他经常出门跑生意,应该是个很机灵的人。姑姑排行老二,很早就嫁到了十几里外的鲁伯比。我父亲是家里的小儿子,排行老四。可能是因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父亲的性格显得比自己的两个哥哥要机灵活泼一些,虽然在学业仕途上他比不上大伯,但是他长年出门在外,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我们那个地方,也算得上非常有见识的一个人。

  在父亲过世之前,我从来没有把"死"这件事和父亲联系在一起。那时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操持农活儿和家务,我们兄妹几个还小,能帮她的地方不多,家里自己耕种的水田也只有一两亩,所以父亲是家里顶大梁的支柱。就像当时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男人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角色。

  父亲去世前几年,我的奶奶、爷爷还有我的三伯,都因为生病相继过世。亲人过世,小孩子的心里不懂悲伤,更多还是恐惧,觉得再也见不到这些亲人了,害怕不能再相见。爷爷奶奶过世时,我看见父母亲和其他长辈在哭,也知道这是件伤心的事,但自己还是没有掉下泪来。老人病死,小孩夭折,在那个年代,是一件掀不起波澜的事。

  但父亲的死不同。1942年被炸伤以后,他在家里躺了将近一年,再不能出门做生意,简单农活儿也无法帮助我母亲。父亲的情绪变得很焦躁,他觉得自己一个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本分人,怎么会碰到这么倒霉的事?他经常骂日本人,觉得越南人、中国人实在可怜,就这样受日本人欺负。——那大概也是第一次我对国事有所感触,的的确确是国仇家恨。

  一年之中,父亲都在病床上躺着。母亲除了忙田地的活儿,忙家务,还要想办法到处买药医治父亲,家里的生计一下就变得困难起来。生活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母亲身上,她真的太辛苦了,丈夫生病,娃娃又小,这个时候,也只有我这个大儿子能帮帮她。

  1943年夏天,父亲病了一年之后,去世了。那时我最小的弟弟褚时佐还不到1岁,对于父亲,他一点记忆都没有。生生死死,一下子在我面前具体起来。我明白,家里所有的困境还会继续,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父亲的死,意味着我们家的生活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母亲、我、我的弟弟妹妹们,我们的命运都会改变。

  死,真的会改变很多东西。以前我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死意味着永远离开,意味着你本来正在做、应该做的事情再也没有办法去做了。有些人本来可以因为你活着,可以生活得平平静静,但死会让这个平静永永远远丧失掉。父亲的死让我第一次感到死的可怕,也觉得活着真的很重要。对于家人,对于亲人,活着就是一件好事。

  我已经88岁,这么多年,经历了太多朋友、亲人的死去。对于死亡这件事,我已经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忽略它。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

  活比死要重要得多。

  对于父亲的死,家里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我。我在故乡那个小山村无忧无虑生长了15年,到了1943年,我一下就从少年长成大人。我这一辈子关于离别、关于责任、关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一年我开始像一个家长一样承担起家里的经济重担,我把原本母亲负责的烤酒房接过来,烤酒、卖酒。这个酒坊虽然只是爷爷留下来的酒坊的一半,但对我们家来说非常重要,我自己的学费要从卖酒的钱里匀出来,我母亲的日常花销很大一部分也要靠它。

  一个15岁的少年娃娃,独自做烤酒这件事还是很不容易的。我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当年那些场景,心里有些恍惚:我到底是怎么过来的?700斤的苞谷(玉米),要从浸泡、蒸,到发酵、出酒,全部完成已经不简单,要做好就更不容易。

  但我必须要完成,必须要做好。除了我,家里没人能帮我母亲做这件事。酒烤不出来,我的学费就没有着落,家里的开支就成问题。而且,好酒才能卖出好价钱。

  我记得蒸苞谷是个很磨人的环节,几百斤苞谷,要用特别大的甑子,放在柴火灶上通宵通宵地蒸。我把白天泡好的苞谷一锅一锅放到灶上,自己就守在灶边。蒸的过程要不断加柴火,也要不断翻搅甑子里的苞谷,不然就要熄火或者烧煳。以前我看别人蒸时就留意估算了一下,大致两个钟头就要加一次柴,翻一次锅。本来蒸苞谷最好是整夜不睡,但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很难做到。我有心事,睡到两个小时肯定醒过来,一晚上醒个好几次,苞谷也蒸好了,柴火也刚刚好,不浪费。你问我咋个醒得过来?我也不晓得啊,大概因为心里记住这件事,有责任心,想不醒都不可能。我现在还是这样,说好几点起床,我一般提前个三五分钟总能自己醒,不用闹钟。那个时候烤酒蒸苞谷,半夜里时不常就闻到隔壁酒坊有刺鼻的煳味传过来,我就想:哎呀他们又睡迷糊了,苞谷又蒸煳了,浪费了好可惜!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因为我认真,负责任,心里有谱气。同样是烤酒,我一般两斤半苞谷就能出一斤酒。春节过后天气暖和,有时两斤苞谷就出一斤酒,别人怎么都要过三斤苞谷才行吧?

  烤酒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过程,发酵期间要有37~38摄氏度的温度。苞谷蒸熟以后,把酒曲撒进苞谷,放进发酵箱里。箱子里面温度只要够,一次升温,出的酒就一定多。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琢磨出来的。刚开始烤酒时,大人也不怎么往细了说,只是让我发酵时要关门。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回答我说"怕冷风"。我就想:哎哟你还不告诉我,不就是温度的问题吗?关门我肯定学会了,另外每次蒸苞谷时灶里会掉一些炭下来,我不扔它们,用烂铁锅装了,塞到发酵箱下面和边上,这样一来屋子里的温度慢慢就高起来,发酵就有了保证。我记得用了这些方法后,第一、二次出酒率一下就高了15%。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在我们现在的橙子基地,我经常和那些作业长说: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1955年部队评军衔的时候,怎么不给骡子评个军衔呢?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了,井冈山的时候驮枪又驮炮,但它什么也评不到,为什么?它不进步嘛!人家求进步的,评大将评上将,你不进步就是不行,格合?(云南话:对不对?)

  做事情找规律就是你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莫糊涂。烤酒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经验都在肚子里,动手做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会拿个小本子,记一记,苞谷用了多少,燃料费花了多少,请小工背到镇上花了多少人工费,简简单单都要记下来;卖完酒后,算一算,盈余了多少,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这笔账你心里不弄个一二三,我看这个酒烤得就不算成功。那个时候莫看我年纪小小的,其他人烤的酒没有我出酒率高,卖的价钱也没有我好。我那个时候烤到经验多了,敲敲酒缸我就知道度数有多高,现在这个本事我还有的。村子里其他大人恐怕都不理解,怎么我一个娃娃烤的酒比他们的要好,其实就是认不认真,会不会做成本核算。

  我后来做企业也是这样,认真很重要,成本核算很重要。

  ……


前言


这本书是这么回事……

  无论2014年4月王石先生说要为我牵线写作褚时健的个人传记,还是6月时我手里已经有了褚时健先生签署的授权协议,我内心的犹疑和忐忑远远大过高兴、激动。

  我当然知道作为传记作者,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是多么难得。这个时代就出了这么一个褚时健,他有着80多年丰富的、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他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过招不断,碰撞不断;他的个人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他的生活里有着生离死别,荣辱变换……人生经历当得上"传奇"二字;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013年以后,媒体两度掀起对他的报道热情,可谓人人争说褚时健;有关他的传记也已经出版了两三本,他做封面的杂志在机场每个书店都被摆在显著位置……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我真的捞到了一个香饽饽。

  但恰恰这些都构成了层层的写作障碍,我心里并不轻松。一个被媒体过度解读的人物,一个已经在大众心目中被定了位的人,他的传记很难不陷入人云亦云、剪贴复制的窘境,也会遇到读者更为严苛的目光。"会好看吗?会有价值吗?……我可以吗?"我一再问自己。

  而且我一度还很质疑自己的人物传记写作工作,特别是当自媒体开始兴起的时候。当每个人都可以划出自己的地盘来称王,谁真的还需要权威的声音、榜样的力量?当人生得意的标准早就多元化,谁还愿意听你絮絮叨叨几十万字去述说一个所谓传奇者、励志者的故事?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书沦为满足猎奇心的读物,那么写作传记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更何况,这次,是一个老人的故事。出生于1927年的褚时健今年已经88周岁,一个标准的老人,互联网新贵们完全可以称呼他一声"爷爷"。在这个年轻的力量遍布各个角落的年代,许多20多岁的年轻人连"文革"的历史都非常陌生,也似乎不感兴趣,更罔论一个从20世纪20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他的故事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一次采访,我坐在褚家的客厅里,正式的话题已经谈得差不多。我和他聊起他的年轻同行们——那些中年的、青年的企业家们,他们治理企业的观点,说起他们的奋斗和商战……褚时健坐在沙发上,认真听着,他慢慢嗑了几粒松子,微笑着用地道的云南话说:"是不是复杂了点?其实搞企业哪有那么难。"

  这句话颇触动我。众所周知褚时健在企业经营上的丰功伟绩,管理玉溪卷烟厂成了亚洲烟草大王,种植经营褚橙让市场上一橙难求。他被企业家群体推崇,被媒体研究。大家都在问:"为什么褚时健做哪一行都可以?"但千山之外,偏居小城的他却云淡风轻地说:"哪有那么难?"

  我注意到他每次和我谈论他的企业经营生涯时,的确没有把它作为一件成功之事来聊,不自得,也很少去总结;而是作为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情,回忆过程里的细节,然后,很享受很开心地笑开了。

  当别人费尽了口水,他其实只有一句话。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他其实是个简单的人。

  第一次跟随王石在哀牢山见褚时健时,我们在种植基地的办公室翻阅他阅读的农业科学书籍。据说这十几年褚时健带领农户种植冰糖橙,主要就是靠这些薄薄的、陈旧的书,这些书几乎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版本,是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普及用书。但褚时健通过这些书,推出了口感独一无二的褚橙。

  一次开会时,王石和我聊起这本即将开始采访的传记。他说:你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写褚时健?他从出生就一直在云南,而且几乎没离开过玉溪那个小地方,但他做的都是能在国际市场拿得出手的事情。为什么?

  这大概就是褚时健人生的有趣之处,以"小"赢"大"。他一辈子都在小地方,并没有强大的教育背景;政府交给他的是小厂;他回忆里的事,更多是细节小事……但他却的确做成了大事。

  他的个人生活也如此充满相对性。战争、手足永别、行政官员、下放、"右派"、回城、企业家、阶下囚、老年丧女、古稀之年创业……这些人生大跌大宕的经历都是褚时健一人的关键词,他的命运线条比别人显得浓墨重彩得多。在公众的眼光里,他是一个承载了浓重时代特色的传奇者,一个充满了悲情的悲剧性人物,甚至现在褚橙的成功也显得悲壮。但当走近褚时健我才知道,对于自己人生起落的理解,褚时健比任何人都显得平静。"改革嘛,都要付出代价。"这是2003年他给王石的回答。10年后褚橙成功,我问他如何看待当年牢狱之灾,他和夫人马静芬都说:"其实想起来,应该要感谢那段经历。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今天。"他们语气平静,眼神笃定。我相信他们的真诚。

  有几个细节很有意思,我问他年轻时的爱好,他说:"拿鱼(捉鱼)。"马静芬说起褚时健1979年的工作调动。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玉溪卷烟厂,一个是山区的矿山。褚时健非常希望去矿山,原因只有一个:那里可以打猎。

  而当我问到2002年从监狱里出来,75岁高龄为什么还要创业时,他给我的回答是:"找点事情做总是好的,闲着有什么意思?"——他的褚橙创业,和雄心无关,和传奇无关,只和他的人生习惯有关:做事,不闲着。成功、财富都是顺带的结果,面对耄耋之年又引起公众的狂热关注,他非常无奈:"为什么不忘了我?"——褚时健一直都只想做自己。

  褚时健理解自己的生活很轻,而别人看待他的生活却很重。

......




如果你认为世界不够好

可能是因为书看得还不够多


今日推送 《褚时健传》

电子书价 ¥6(豆瓣阅读¥12.99)

纸质图书 ¥43.50(原价¥58.00)



查看/购买 电子图书(1折)



查看/购买 纸质图书


点击关注,向每日读本书获取电子图书


每日讀本書

微信号:a-dushu

每日推送一本好书,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申请加入"每日讀本書读书1群"

或"公号内部分享群"



"关注每日讀本書"回复"关键词"均可查看内容

第1天:《政治的人生》王沪宁22年前的"政治日记"写了啥?

第2天:《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第3天:《曾国藩》为何四拒称帝 家族依然长盛不衰?

第4天:《平凡的世界》改变千万青年命运

第5天:《解忧杂货店》人生何其忧也?

第6天:《霸王别姬》23年前年的今天 经典难复在

第7天:《我们仨》杨绛走了,致以祭奠仙逝的老先生

第8天:《追风筝的人》让千万人感动的史诗温情小说

第9天:《偷影子的人》也许影子只是一个人孤独的灵魂

第10天:《偷书贼 》这个故事会改变你的生命

第11天:《岛上书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第12天:《曹文轩安徒生奖作品集 》六一儿童节专场!

第13天:《皮囊 》献给内心漂泊无依的你

第14天:《史蒂夫·乔布斯传》"苹果教父"留给世人的礼物

第15天:《活着》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第16天:《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摆脱他人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第17天:《月亮和六便士》追寻灵魂的归宿

第18天:《先上讣告 后上天堂》我们都是经历了高考然后幸存下来的人

第19天:《查令十字街84号》爱书人的圣经|揭开不二情书故事

第20天:《摆渡人》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 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第21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

第22天:《一个人的朝圣》 他的错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犯的错

第23天:《余罪》一个传奇警察和毒贩、悍匪、黑道大佬的交锋实录

第24天:《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是感动了自己,还是真的努力了

第25天:《林徽因传》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第26天:《百年孤独》他用孤独拥抱世界

第27天:《看见》我们面对同一个世界,却无法看见同一个世界

第28天:《人间失格》生而为人,对不起

第29天:《谁的青春不迷茫》献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

第30天:《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及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

第31天:《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生中必读的成长之书

第32天:《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看,高智商疯子如何调戏和羞辱正常人

第33天:《自控力》只需10周让你生活变得更美好(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

第34天:《野蛮生长》从国家机关的体制文人到现在的万通,冯仑是如何熬出来的?

第35天:《苏东坡传》不爱才子,独爱东坡

第36天:《苏菲的世界》一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

第37天:《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及升级版让《我留在你身边》

第38天:《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及《身边的江湖》

第39天:《解密》这是一个天才被损坏的故事(习主席盛赞麦家"中国谍战小说首人"及《暗算》《风声》)

第40天:《毛泽东传》使毛泽东从一个令人敬畏的神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人

第41天:《1984》多一个人读乔治·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及《动物庄园》

第42天:《阿弥陀佛么么哒》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及大冰《乖,摸摸头》《他们最幸福》

第43天:《三体》一部让人眼界大开的「离地」体验及《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第44天:《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罗辑思维:头部解读2016—2036时代大势的重磅作品及《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纠结》

第45天:《悟空传》十年全新演绎,影响千万人的网络文学经典及《西游日记》

第46天:《目送》华人世界龙旋风,龙应台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及《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

第47天:《狼图腾》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第48天:《沧浪之水》人只有一辈子!就这样过一生吗?无数年轻人最喜爱的一本书及《活着之上》

第49天:《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三十岁时所开始思考关于生活的一切及《三重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青春》

第50天:《蒋介石传》失去中国大陆的男人,他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第51天:《尘埃落定》一部纯文学的不朽经典及《空山》《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

第52天:《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修行课,觉察和自省是所有成长的开始及张德芬身心灵五部曲

第53天:《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第54天:《非暴力沟通》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入选港大50本必读书籍)

第55天:邓小平时代》解读当代中国,读懂这段历史,读懂"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的我们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第56天:《少有人走的路》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灵读物

第57天:《激荡三十年》吴晓波时代激荡如何把握中国企业经济命脉及《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第58天:《了不起的盖茨比》爵士时代「桂冠诗人」的精品之作,世界文学史上的"完美之书"

第59天:《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的责任就是要找出书的骨架及《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第60天:《富兰克林自传》了解他的一生只需一天,而梦想与热血却会伴随多年

第61天:《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约奥运会进行时,看看巴西的这一部语种超过《圣经》的书及《朝圣》

第62天:《我们台湾这些年》讲述30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及《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第63天:《我的名字叫红》如果你不做梦,时光就不会流逝及《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第64天:《纸牌屋》当你觉得自己有梦想实现不了时,想一想弗朗西斯·厄克特为了名垂青史都干了些什么(超火热政治剧原著小说)

第65天:《胡适自传:四十自述》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100年(京东传记销量榜第1位)

第66天:《此生未完成》向死而生!生命至上的真情呼唤及《西藏生死书》

第67天:《白话》有些话说了等于白说,可反过来想想,不说白不说|奥运段子手-白岩松的3部作品及《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

第68天:《肖申克的救赎》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小说

第69天:《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只要找对了支点,你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知乎604939个赞同认证的惊喜之作!

第70天:《我的奋斗:罗永浩传》一本极具语言才华的自传,且看老罗剽悍的人生是如何解释的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第71天:《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第72天:《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这是一本适合在除葬礼以外的任何场合阅读的囧叔吐槽集及《我讲个故事,你可别当真啊》

第73天:《阿甘正传》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经典影视剧原著)及《阿甘后传》

第74天:《大数据时代》一本书开启一个时代,大数据时代开山之作,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第75天:《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深度解读360市值百亿美元互联网思维18字诀

第76天:《自私的基因》我们生来自私,颠覆你的世界观

第77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及kk三部曲《科技想要什么》《必然》

第78天:《嫌疑人X的献身》这是我所能想到纯粹的爱情,好的诡计

第79天:《万物简史》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第80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影响过一代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4位巨人、14个时刻的大特写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81天:《边城》琉璃般透明的世界,守护着人性中的至真、至善与至美

第82天:《瓦尔登湖》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第83天:《思考,快与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十年磨一剑之作,彻底颠覆你对思考的看法

第84天:《朗读者》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第85天:《天才之为责任》真实展现了维特根斯坦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

第86天:《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及《生活在别处》《庆祝无意义》

第87天:《把时间当作朋友》一本书帮你看透人生现实,找到纷杂问题的根源

第88天:《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勒庞可能是世界上蔑视群体的人,同时也是了解群体的人

第89天:《麻雀》惊心动魄如深海一般的暗战!湖南热播谍战剧原著小说

第90天:《知行合一王阳明》习主席九次强调知行合一!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及《传习录》

第91天:《在路上》美国"垮掉一代"经典之作及在路上续集《达摩流浪者》《垮掉的一代》

第92天:《萤火虫小巷》一部描写友谊及人生的史诗巨作

第93天:《人生不设限》我那好得不像话的生命体验及《爱情不设限》《永不止步》《谁都不敢欺负你》

第94天:《白鹿原》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我们都是螳臂当车的歹徒

第95天:《褚时健传》关于褚时健,看这本就够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每日读本书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