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讀本書•巨婴国】作者思索21年、书写5年,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及《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2016-12-20 讀書君 每日读本书

这是 每日讀本書 的第162本书

巨婴国

豆瓣评分8.1

600+人评价

武志红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题记


【每早七点 15分钟 阅读一本书】

推荐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

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作者简介


武志红
1974年生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著有十多部心理学著作,一直致力于解读中国人的独特心理。
新浪微博@武志红
武志红透视中国社会与家庭系列书籍《为何家会伤人》(修订版)《巨婴国》

书评: “习惯”,不能成为自然


----巨婴国,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迄今最重要作品,其中包含了他在近二十年内对于中国现状人群的大众心理的深刻研究,并对人性展开了充分的思考。


    他在书中就当前国内精神分析学界的基本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这一结论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在弗洛伊德的论述中,他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期。这一经典概念为作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这并不仅仅表面中国人在吃文化上的发达,也代表着中国人在依赖性的极端和自理能力的不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年龄不成熟。或许意义上有偏差,但比较利于你更简单的理解。

    首先,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要理解这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有何区别。当我出生发现这个世界唯我独一无二,我会骄纵而任性,使唤所有能碰到的一切,用个人意志支配世界达到非黑即白的特点,这一方面武志红老师采用了最为形象的例子,就是皇帝,他们会在一生的时间里将个人定位停留在这个层面。

    随着个人的成长,当我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开始对旁边的人产生情绪和认知,在这个年龄段,我们接触最多的便是父母,那么就形成了依赖并且对立的矛盾分裂心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既需要和妈妈亲密,又需要独立。”在这个时候控制权就成为了我们想要掌握的核心,我们在乎忠诚,可另一方面因为是以我个人为中心,所以我们需要这种不对等的付出,“你要忠于我,而我可以自由。”这就是书中所表述的国人最普遍的心理,我们很难在索取和付出中找到平衡点,我们依旧自私但开始接受他们。

    而接下来,我们开始容纳另外一个声音的介入,我可以理解更复杂的感情关系,在这里,我们依旧会设定一个忠诚底线,但已经能够控制心理上的愤怒和焦虑,懂得忍让和避免绝对性。对比发现,便很好的理解了武志红老师所说的大众心理停留在第一个至第二个心理年龄之间的论述。而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是怎样的呢,实际来说,就是在找妈。我们渴望被照顾被关爱,又想要为所欲为的占有和对方无条件的忍让。但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念内,特别是“孝顺”一词的束缚,我们在渴望得到重视和偏爱的年纪却被压制了正常的心理需求,大多数家庭的孩子的人生轨迹是顺从父母,而不是父母顺从子女,子女是无意识的,子女的一切选择首先来自父母的意愿,那么就不免导致了国人心理层面的欠缺和不成熟。对比心理年龄普遍较高的美国,就不难发现,在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并没有顺这个词,而只有孝。

    作者在书中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例如他说男人找的是“新娘”,就是新的娘,而同样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女孩找伴侣会接受大叔这一定义的原因。

    那么,我们通过这本书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在哪里,恐怕就是作者本人所想要表达的“人都从合一的能量之流中而来……发展出种种复杂的二元对立,这些需要被理解,被认识到,而后才能不带对立地看到这股生命之流。”

    我们要明白人性的缺憾在何处,才能更好的选择方法去处理真情,教育孩子要给他稳定有质量的爱,对待父母要孝敬而不盲从,对待妻子或者丈夫,要懂得忍让和付出,这些都是一路走来的必修课,希望你可以懂得。 (文/茹亦惜


精彩书评


曾奇峰-心理学家志红文章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这个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许说心理动力学基础。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武志红厉害,看到了躲在我们成人躯壳下的婴儿。在武志红看来,我们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高涨需求常常是一种防御,背后的声音是:抱抱我,看着我。这是非常深刻的观察与洞见。我向罗辑思维的所有读者推荐《巨婴国》。张德芬-身心灵作家巨婴国真的是武志红老师呕心沥血的巨著,他引经据典又随手拈来许多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和对人性的洞察,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让我们这些巨婴都长大,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会更加的美好!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作者巨婴,这个定义非常好。之前我曾经想过类似的问题但一直没找到准确的词汇来做个定义,而武志红先生做到了,且精准。读者武老师对心灵这个东西有直觉,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同理心,对怎样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见解。

精彩书摘


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
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婴儿,特指1岁前的孩子。巨婴,即是心理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前的成年人。多数国人,都是巨婴,这样的国度,自然是巨婴的国度。
一个人有生理年龄,也有心理年龄。一个民族,也可以说有一个集体心理年龄。那么,中国人,作为一个集体,心理年龄会有多大?
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口欲期的集中表现则是,好吃,并且,什么事都要经过嘴来体验。口欲期不仅是好吃,也因为嘴部最敏感,所以1岁前的婴儿,做什么都喜欢用嘴唇去感受一下。
巨婴也是,所以,一切美好的动物,国人都想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变成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像是,口欲期的婴儿觉得自己是匮乏的,他们必须把妈妈的乳汁吃到肚子里才可以。《西游记》中,各种妖怪都想吃了唐僧肉,以追求长生不老。在精神分析学看来,一个完美的乳房,对婴儿来讲,就是可以让自己长生不老获得永生的。
巨婴,即是成年的婴儿,而婴儿,特指1岁前的孩子。作为由巨婴们组成的国度,中国吃文化如此发达,特别是广东,可以从早茶开始,一直吃到晚茶乃至消夜。就像是,婴儿永远在找奶吃。
据台湾学者孙隆基说,那种像航空母舰一般巨大的饭馆,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我也确实没在其他国家发现,像广州炳胜酒家这样规模庞大的饭馆。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1岁,这看起来已经够低了,而我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判断。我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6个月。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称,6个月前的婴儿,处于正常共生期,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特征,是母婴共同体,即婴儿觉得,他和妈妈共用一个身体和心灵,是一个人,不分你我,不分彼此。
为什么叫正常共生期?也就是说,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是正常的,之后的共生,都可称为病态共生。其实,除了共生心理,小婴儿有很多很夸张的心理,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他们而言,这都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不过,假若成年人还有这些心理,那就是病态的了。
6个月前的婴儿,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心理特征:
一、共生。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更小的婴儿,如3个月前的,他们甚至会觉得,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
病态共生,在国人中实在是太常 35 43936 35 15533 0 0 3593 0 0:00:12 0:00:04 0:00:08 3593了,如大家庭、集体主义、没有界限、拒绝AA 制、以己度人、统一思想……特别关键的是,在这个混沌的、合一的共同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个人当然最好是自己。这就构成了共生中的各种冲突,我称之为共生绞杀。
二、全能自恋。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这是婴儿和巨婴的最核心心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复杂难处,这是最根本的。
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而中国女人多有皇太后梦,这个梦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
这也是孝顺或听话哲学的根本所在。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都在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一旦占据了这个话语权,就会要求共同体内其他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一点能实现时,就有神一般的感觉,当这一点被打破时,就有魔一般的雷霆之怒。
并且,全能自恋和共生结合在一起就很要命。因为还处在共生期,所以巨婴们不能独立地好好待着,必须和别人黏在一起,而黏一起后,全能自恋的心理又驱使他们拼命争战,很容易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共生,离不开,又要你死我活地争夺话语权,所以最好是弱者顺从强者。
所以,孝顺或听话哲学,其实只不过是,巨婴水平的父母们一个必然的表现而已。
儒家文化的存在,孝文化的存在,特别是三纲五常,在我看来,就是基于多数国人是巨婴这一事实而设计的。当然,这不是某个人的有意识的设计,而是集体动力演变的自然结果。并且,儒家文化并非是孔子发明,他只是早已存在的这一个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偏执分裂。
偏执分裂,是6个月前、特别是3个月前的小婴儿必然会有的心理。所谓偏执,即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所谓分裂,即,事情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譬如,好坏不能并存,黑白不能并存,善恶不能并存,不同意见不能并存……
偏执分裂加一起,则成了,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则是坏的、黑的、恶的,你的意愿不能存在。
这一心理,在我们过去的影视上很容易看到:英雄们都高大全,没有一点缺点,坏蛋们则没有一点优点。
在婴儿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婴儿的能力很差,基本的吃喝拉撒睡玩都不能靠自己解决,而必须靠妈妈或其他抚养者照顾和回应。
并且,婴儿活在极端对立的两种感觉里,一旦被照顾得很好,他的全能自恋就得到了满足,这时他就会有神一般的感觉——我一动念头,世界就会按照我的意愿运转。一旦没被照顾好,他就陷入彻底无助中,同时也会生出暴怒,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或者自己。
但是,婴儿必须把围绕着无助、暴怒的破坏力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因为他的自我还没有能力容纳这份“坏”,一旦他认为,这份“坏”是“我”的,他的脆弱自我立即会分崩离析。
具体而言,一旦有任何失控发生,婴儿会想,既然“我”控制不了这件事,那一定是“我”之外的其他力量控制的;并且,因为失控多是不愉快的,所以控制这件事发生的力量是敌意的,并且是主观敌意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婴儿就将失控中产生的“坏”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并且投射到外部世界中了。并且,因为婴儿同时还是偏执的,所以这个逻辑会变得非常顽固。
类似逻辑,在巨婴身上极为常见。譬如,家里少了钱,父母或老人会怪罪孩子,逼孩子一定承认是自己拿了,如果孩子不承认,他们就往死里打。
有些孩子就是不承认,因为的确不是他们干的。有些孩子被打怕了,不得已承认,但接着又会被逼迫去找钱,但因不是自己干的,还真找不着,所以又是一通暴打。最后,大人们却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这笔钱。
有些孩子,就因此被父母或老人活活打死。当然被打死的是极少数,但有类似被冤枉经历的,就太多太多。
巨婴们之所以如此的逻辑是这样的:丢钱,意味着失控;失控,就一定是我之外的力量干的;这个力量是恶意的;最容易控制不了、但又最容易归罪的就是孩子,所以要去怪他;他既然是恶意的,还不承认,那就必须逼迫他承认,这样这份“坏”才能被控制……
婴儿的基本心理,可以归到这三点上,巨婴们也如是。并且,它们也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各种经典的中国式现象中,基本都可以找到这三类心理。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
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婴儿,特指1岁前的孩子。巨婴,即是心理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前的成年人。多数国人,都是巨婴,这样的国度,自然是巨婴的国度。
一个人有生理年龄,也有心理年龄。一个民族,也可以说有一个集体心理年龄。那么,中国人,作为一个集体,心理年龄会有多大?
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口欲期的集中表现则是,好吃,并且,什么事都要经过嘴来体验。口欲期不仅是好吃,也因为嘴部最敏感,所以1岁前的婴儿,做什么都喜欢用嘴唇去感受一下。
巨婴也是,所以,一切美好的动物,国人都想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变成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像是,口欲期的婴儿觉得自己是匮乏的,他们必须把妈妈的乳汁吃到肚子里才可以。《西游记》中,各种妖怪都想吃了唐僧肉,以追求长生不老。在精神分析学看来,一个完美的乳房,对婴儿来讲,就是可以让自己长生不老获得永生的。
巨婴,即是成年的婴儿,而婴儿,特指1岁前的孩子。作为由巨婴们组成的国度,中国吃文化如此发达,特别是广东,可以从早茶开始,一直吃到晚茶乃至消夜。就像是,婴儿永远在找奶吃。
据台湾学者孙隆基说,那种像航空母舰一般巨大的饭馆,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我也确实没在其他国家发现,像广州炳胜酒家这样规模庞大的饭馆。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1岁,这看起来已经够低了,而我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判断。我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6个月。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称,6个月前的婴儿,处于正常共生期,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特征,是母婴共同体,即婴儿觉得,他和妈妈共用一个身体和心灵,是一个人,不分你我,不分彼此。
为什么叫正常共生期?也就是说,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是正常的,之后的共生,都可称为病态共生。其实,除了共生心理,小婴儿有很多很夸张的心理,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他们而言,这都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不过,假若成年人还有这些心理,那就是病态的了。
6个月前的婴儿,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心理特征:
一、共生。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更小的婴儿,如3个月前的,他们甚至会觉得,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
病态共生,在国人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如大家庭、集体主义、没有界限、拒绝AA 制、以己度人、统一思想……特别关键的是,在这个混沌的、合一的共同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个人当然最好是自己。这就构成了共生中的各种冲突,我称之为共生绞杀。
二、全能自恋。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这是婴儿和巨婴的最核心心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复杂难处,这是最根本的。
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而中国女人多有皇太后梦,这个梦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
这也是孝顺或听话哲学的根本所在。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都在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一旦占据了这个话语权,就会要求共同体内其他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一点能实现时,就有神一般的感觉,当这一点被打破时,就有魔一般的雷霆之怒。
并且,全能自恋和共生结合在一起就很要命。因为还处在共生期,所以巨婴们不能独立地好好待着,必须和别人黏在一起,而黏一起后,全能自恋的心理又驱使他们拼命争战,很容易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共生,离不开,又要你死我活地争夺话语权,所以最好是弱者顺从强者。
所以,孝顺或听话哲学,其实只不过是,巨婴水平的父母们一个必然的表现而已。
儒家文化的存在,孝文化的存在,特别是三纲五常,在我看来,就是基于多数国人是巨婴这一事实而设计的。当然,这不是某个人的有意识的设计,而是集体动力演变的自然结果。并且,儒家文化并非是孔子发明,他只是早已存在的这一个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偏执分裂。
偏执分裂,是6个月前、特别是3个月前的小婴儿必然会有的心理。所谓偏执,即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所谓分裂,即,事情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譬如,好坏不能并存,黑白不能并存,善恶不能并存,不同意见不能并存……
偏执分裂加一起,则成了,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则是坏的、黑的、恶的,你的意愿不能存在。
这一心理,在我们过去的影视上很容易看到:英雄们都高大全,没有一点缺点,坏蛋们则没有一点优点。
在婴儿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婴儿的能力很差,基本的吃喝拉撒睡玩都不能靠自己解决,而必须靠妈妈或其他抚养者照顾和回应。
并且,婴儿活在极端对立的两种感觉里,一旦被照顾得很好,他的全能自恋就得到了满足,这时他就会有神一般的感觉——我一动念头,世界就会按照我的意愿运转。一旦没被照顾好,他就陷入彻底无助中,同时也会生出暴怒,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或者自己。
但是,婴儿必须把围绕着无助、暴怒的破坏力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因为他的自我还没有能力容纳这份“坏”,一旦他认为,这份“坏”是“我”的,他的脆弱自我立即会分崩离析。
具体而言,一旦有任何失控发生,婴儿会想,既然“我”控制不了这件事,那一定是“我”之外的其他力量控制的;并且,因为失控多是不愉快的,所以控制这件事发生的力量是敌意的,并且是主观敌意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婴儿就将失控中产生的“坏”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并且投射到外部世界中了。并且,因为婴儿同时还是偏执的,所以这个逻辑会变得非常顽固。
类似逻辑,在巨婴身上极为常见。譬如,家里少了钱,父母或老人会怪罪孩子,逼孩子一定承认是自己拿了,如果孩子不承认,他们就往死里打。
有些孩子就是不承认,因为的确不是他们干的。有些孩子被打怕了,不得已承认,但接着又会被逼迫去找钱,但因不是自己干的,还真找不着,所以又是一通暴打。最后,大人们却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这笔钱。
有些孩子,就因此被父母或老人活活打死。当然被打死的是极少数,但有类似被冤枉经历的,就太多太多。
巨婴们之所以如此的逻辑是这样的:丢钱,意味着失控;失控,就一定是我之外的力量干的;这个力量是恶意的;最容易控制不了、但又最容易归罪的就是孩子,所以要去怪他;他既然是恶意的,还不承认,那就必须逼迫他承认,这样这份“坏”才能被控制……
婴儿的基本心理,可以归到这三点上,巨婴们也如是。并且,它们也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各种经典的中国式现象中,基本都可以找到这三类心理。

前言/序言


推荐序:传道者志红/ 曾奇峰
许多来访者和学生告诉我,他们首次接触到心理学,是因为读武志红的文章。我和志红是多年的朋友,也算是他的读者和粉丝。每次出现一个大的社会事件之后,我几乎本能地会想:志红又要发新文章了。这个期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落空过。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来说,志红都应该是心理学领域的超一流写手。
曾经以及现在,鸡汤文横行天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幻想层面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用别人的成功掩盖自己的失败;一味突出所谓正能量,使阅读者丧失对现实世界的整体感;忽略对之所以是现在这个状态的原因的思考,用虚幻的未来麻醉自己对当下的感受。从行文上来说,鸡汤文里每一个高频词都是一粒兴奋剂,有治标的欺骗性却无治本的实际效果,被称为鸡汤文实在是实至名归。
志红的文章中没有人物的替换,你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别人的命运跟你无关;当然他也列举古今中外很多事例,却不是为了进入别人忘记自己,而是为了反衬自己的处境;现实世界是一副全景加最大景深的照片,最美好与最丑恶、最有趣与最无聊都同样被强调;而志红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
上述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基础。精神分析是一门关于心灵自由的学问,它告诉你是什么和为什么,从不告诉你该怎么做。这也是鉴定一门学科的金标准,那些直接告诉该怎么做的“学说”或者“师傅”,是在剥夺你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最重要的东西:自由选择的权利。
本书名为《巨婴国》。巨婴的意思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而作为读者,你也可以列举无数发生在你身边的例子。
志红告诉我,他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用来储存当下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以便随时查看。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公众需要一个或一系列解释,以便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知道杜绝发生类似事件的办法。志红一直在努力满足公众的这一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志红是以一己之力,成为国家维稳力量的一部分,而且可能是最基础的那一部分。
文章千古事。好的文字会成为文明的一部分,代代相传。尤其是那些深入人心的文字富含的洞见,会抵消掉文化中的糟粕,使我们打包传递给下一代的精神食粮,有更多滋养、更少毒素。
我们曾经为没有中断的5000年文化感到自豪。深入的思考发现,这种延续的原因至少部分来自文化中的施虐因素。因为爱制造分离,而施虐制造忠诚。在文化延续所制造的歌舞升平的表象之后,是每一个曾经生活其中的人想成为自己的愿望的无边墓地。
志红的写作,可以被看成某种启蒙运动的一部分。这个启蒙运动的目标是:在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已经非常深入的背景下,启动公众对探索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兴趣,并且最大范围地分享已有的探索成果。
跟志红一样,我也是“孝顺”文化的坚定反对者。孝顺是对长者的恶性催眠:你老了,快死了,所以我让着你一点,这样你可以沾点便宜再离开这个世界。孝顺是对长者的巨大排斥与不屑。被催眠的长者会提前进入“垂死”状态,苟且地活在孝顺包围的虚假世界里,所以孝顺是坟墓的一种精神形式。我曾经想象过被晚辈或学生们孝顺的场景,确实可以满足一些帝王般的操控欲,但却伴随着弥散的孤独、无力和悲哀。一番权衡之后想说:请别孝顺我,请真诚地对我,就像对你的同龄人一样。
从心理发展阶段来说,孝顺表示固着在4岁前的人际控制和反控制期,人格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爱的级别。用爱替代孝顺,是全文明级别的巨大进步,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享受这一进步带来的无限福利。
最后想说一个极富挑战的问题。拿志红或其他现代心理学家跟一些先哲相比,在视野、知识总量以及对人性的洞见方面,谁更胜一筹?
这个问题是一面镜子。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在路上,也在你的人格深处。



《为何爱会伤人》

真正解决婚恋难题的心理学读本!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又一力作!


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爱情的知识,多数其实是关于迷恋的。

  迷恋的爱,是虚假的你与幻想中的对象之恋爱。

  因而,我们发展出种种爱情的病来。

  真要走到真爱,就必须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时看到并尊重对方的真实存在。

  《为何爱会伤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爱情,提出从“认识自己内心”的角度来看待爱情。爱情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对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出了偏差。


内容简介

  为何爱会伤人?

  因为我们常常看不清爱情的真相,总是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相爱,而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所歌颂的美好爱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而已。

  为何爱会伤人?

  因为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总是把幸福寄托在找到一个正确的人,而从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其实,大多数的爱情悲剧,都是两个人造成的。

  为何爱会伤人?

  武志红从心理学的角度,在《为何爱会伤人》中给了我们答案:爱情是一个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



《为何家会伤人》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从业10年畅销代表作,中国式家庭问题第1书

  ◆全新升级版,新增6万字内容

  ◆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

  ◆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你的心,帮助为家所困的人们重新找到自由与幸福

  ◆如何明确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本书为娓娓道来,读者称本书为“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 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 经”

  ◆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与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礼物

  ◆武老师对心灵这个东西有直觉,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同理心,对怎样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见解。——读者评价


内容简介

  《为何家会伤人》为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的全新升级版。该书出版七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荡,好评如潮。在本书中,作者作了全新的修订,并新增六万字内容,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作者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十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具人气的心理学家、百万册畅销书作家武志红,揭示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让爱和自由在家人、爱人之间流动。

 

内容简介: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

  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的方式去对待他。

  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揭示了如何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秘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




如果你认为世界不够好

可能是因为书看得还不够多


今日推送         《巨婴国

电子书价    ¥5.99(豆瓣阅读¥29.99)

纸质图书         44.10(原价¥58.00)


作者其它作品

《为何爱会伤人

电子书价       ¥3.99(原价¥39.00)

纸质图书  ¥23.30(原价¥39.00)


《为何家会伤人

电子书价       ¥3.99(原价¥39.80)

纸质图书  ¥28.40(原价¥39.80)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电子书价       ¥3.55(原价¥36.00)

纸质图书  ¥25.60(原价¥36.00)




查看/购买 电子书(1)



查看/购买 纸质图书


点击关注,加入每天读一本书计划




  ✍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下是“每日讀本書”已推荐图书

政治的人生|绝望锻炼了我曾国藩平凡的世界解忧杂货店霸王别姬我们仨|

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偷书贼 岛上书店曹文轩安徒生奖作品集皮囊 史蒂夫·乔布斯传活着、第七天、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无声告白月亮和六便士先上讣告 后上天堂查令十字街84号摆渡人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个人的朝圣余罪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林徽因传: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活着为了讲述看见人间失格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麦田里的守望者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自控力野蛮生长、伟大是熬出来的、理想丰满苏东坡传苏菲的世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留在你身边乡关何处、身边的江湖解密暗算、风声毛泽东传1984、动物庄园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他们最幸福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纠结悟空传、西游日记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狼图腾沧浪之水、活着之上|我所理解的生活、三重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青春蒋介石传尘埃落定、空山、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遇见未知的自己大国崛起非暴力沟通邓小平时代少有人走的路激荡三十年、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阅读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富兰克林自传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朝圣我们台湾这些年、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我的名字叫红、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纸牌屋胡适自传:四十自述此生未完成、西藏生死书白话、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肖申克的救赎精进我的奋斗:罗永浩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围城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我讲个故事,你可别当真啊阿甘正传、阿甘后传大数据时代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自私的基因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嫌疑人X的献身万物简史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边城瓦尔登湖思考,快与慢朗读者天才之为责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庆祝无意义把时间当作朋友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麻雀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习录在路上、达摩流浪者、垮掉的一代萤火虫小巷人生不设限、爱情不设限、永不止步、谁都不敢欺负你白鹿原褚时健传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最好的告别、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清单革命入殓师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社交的本质红岩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前、爱在午夜降临前李安传背包十年、我们为什么旅行看不见的城市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影响力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全球通史这些人,那些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遥远的救世主(天道电视剧原著)、天幕红尘活法、干法、人为什么活着鲍勃·迪伦传、他是谁? 探寻真实的迪伦、沿着公路直行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局外人、鼠疫、西西弗斯的神话二手时间暗店街、青春咖啡馆、八月的星期天千只鹤、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拖延心理学学会提问、走出思维的误区伪装者习惯的力量鞋狗断舍离、清明上河图密码1+2+3、人皮论语你从未真正拼过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被偷走的那五年中国人史纲当幸福来敲门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24个比利玛格丽特小镇重口味心理学1+2+3罗生门向前一步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学习之道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教父1+2+3奇特的一生万小时天才理论异类、引爆点、逆转、眨眼之间、大开眼界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离开前请叫醒我、我想和你在一起、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杜月笙传明朝那些事儿好吗好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果蜗牛有爱情、美人为馅、他来了,请闭眼、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黄西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源氏物语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万万没想到、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老人与海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杀死一只知更鸟|巨婴国、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1折 购买"推荐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