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讀本書•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一部读来心酸又有趣的“卧底”纪实作品

2017-02-14 芭芭拉·艾伦瑞克 每日读本书

这是 每日讀本書 的第192本书

我在底层的生活

豆瓣评分:8.6

2000+人评价

我们不只要你身上的肌肉、控制肌肉的大脑机能,还要你最深处的自我。

——芭芭拉·艾伦瑞克《我在底层的生活》



【每早七点 15分钟 阅读一本书】


推 荐


  推荐一:“越贫穷越工作”的口号VS“越工作越贫穷”的现实

  推荐二:努力工作就能改善生活,是否已经沦为一句谎言?

  推荐三:这不仅是美国底层民众的故事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

  全球已有英、法、日等14个语言版本


内容简介


  失业必然导致贫穷,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吗?在美国,数百万的底层劳工终日工作,却只能赚得每小时6—7美元的低时薪,他们要如何生存,又是否能够走向成功?

  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她为此制定了严苛的执行标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力求贴近低薪阶层的生存实态。在化身底层劳工的这段期间,作者流转于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先后当过服务员、旅馆服务员、清洁女工、看护之家助手以及沃尔玛的售货员,也遇到了许多拥有不同背景、个性迥异的上司与同事。作者将自己在基本生活线上挣扎的经历描述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又出乎意料地幽默,展现了底层劳工在薪资、住房、医疗、雇佣关系等各方面的生存实态。


作者简介


  芭芭拉 ·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美国畅销书作家。1941年生,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女性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曾任《时代杂志》专栏作家,作品常出现在《哈泼》《国家》《新共和》等重要刊物中。她出身底层,父亲是矿工,前夫是卡车司机,因此特别关注美国底层社会的生活。至今已出版21本著作,代表作有《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品《M型社会白领的新试炼》(Bait and Switch: The [Futile] Pursuit of the American Dream,2005)、《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Sided: How the Relentless Promotion of Positive Thinking Has Undermined America,2008)等。


  林家瑄,1973年生于台湾新竹,台湾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硕士,曾任艺术行政、期刊编辑,并从事翻译。译作包括《两位严肃的女人》《少年罗比的秘境之旅》等。


精彩书评


  难能可贵的是,艾伦瑞克既揭示出“社会事实”,又写得好看,或许,在研究者看来是学术著作,而在普通读者看来是有趣的故事。无论如何,她让我们明白,社会成员之间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郭于华,清华大学教授


  芭芭拉·艾伦瑞克以亲身的经历与第一手的丰富素材,揭露了美国严重的阶级分化,底层老百姓为了生计和一瓦栖身,游走于商业资本和地产资本之间,为生存和尊严,每一天都进行着充满苦与乐的抗争。

  ——潘毅 ,《中国女工》作者


  通过艾伦瑞克的作品,让我们愈加理解了“贫困”的含义。所谓“贫困”,不仅仅指物质,更重要的在于精神,创造出大量“精神贫困”的社会,是一个衰弱的社会。不管军力有多么强大,不管GDP有多么高,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将无法“再生产”有人性、有尊严的人,也将不会“可持续发展”。

  ——廉思,“蚁族”研究第一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荣格在临走前跟他的徒弟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对学员的成长有期待,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时间! 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这本书却用数据和最冰凉的学者卧底生活,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看完之后,觉得作者的某些总结性句子彻底道出了心声,尤其是那句——穷人早已消失在主流文化中。


很久没读非虚构,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成书于14年前,事实上,在2014年的今天,你就真的可以把它当作某国的现状来阅读。如果你能再自行脑补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基本也能对未来猜测个大概 。


书评: 穷人为什么很难靠努力改变人生?


先得说一句,这本书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原因,言语不够流畅,而作者的原文,絮絮叨叨的废话也太多,但是这本书我依然推荐大家一读。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

为了确保她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生活,每到一处她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全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

不过她还是给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必须要有一部自己的车子,否则太不方便了。在美国养车成本真比国内便宜太多,这个有车族一样可以是穷人。

在这些地区,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八小时工作下来,也就是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也就是1250美元。

但是如果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的话,往往房租就得占到600美元以上,这对一个月收入1000多美元的人负担太重了。

所以她不得不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租房,但这样养车的成本,还有吃便宜且没有营养的快餐,一个月还得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

然后,然后就所剩无几了。

在一个陌生城市最开始找工作的几天会更难,因为还没找到稳定的住处,不得不去旅馆过渡几天,这几天的住宿会很快把1000美元积累耗光,等找到工作,拿到第一笔薪水,钱得赶紧支付房租。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是的,换了六份工作,不管多么努力,也不能换来一个未来,在沃尔玛也不行。一个可笑的事实是,她们这些在沃尔玛做服务的人,卖不起在沃尔玛做促销的商品。

好吧,把镜头拉回到中国的2014年,你会发现作者似乎说的不是1998年的美国,而是今天的中国。

这本书非常清楚明白告诉很多人一个事实:

仅仅靠努力,穷人是很难改变命运的。

要改变穷人的命运,除非整个社会为他们付出真诚的努力,而不是表面喊着要平等正义,其实把自己的一点点小幸福都建立在无数蝼蚁一样的草民没日没夜的工作基础上。

我们也许很难马上去做什么,但是我们至少看到穷人的时候,不会轻易指责你们为什么不去努力?

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好的社会制度,比如公平的教育制度,在闹市区建立给穷人住的密集但是廉价的住房,比如给穷人也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给他们安全,其实也是让自己的未来更安全。如果太多的人陷入贫困而不能自拔,他们不会”寒门出贵子“,而是更可能变得对社会充满敌视。

当人处于绝望时,更愿意和别人同归于尽。别忘了,绝望的人很难伤害真正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只能伤害离他们最近的人。

别犯任志强式的错误(虽然他是个真性情的人),如果他爸爸不是商务部副部长,而是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差的孩子,光凭他那样努力是很难成功的。要知道,和他一样聪明比他更努力的穷人很多,他们大都成了炮灰。 (文/秋叶


书评: 深深的悲悯,沉重的思考


记得以前有次晚上打的,和司机聊天,司机挺年轻,开车不少年了,他看上去很疲累,说自己白天睡觉,晚上交班,作息和一般人相反,我问他晚上可以拉到活吗,他说可以,尤其是深夜酒吧旁边总有不少人。他说做司机很辛苦,自己也不想做了,但是没有办法,太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技能。


这个事情,让我感触很深。我以前经常是劝人学习,经过那次,我明白,学习也是需要条件的。

芭芭拉•艾伦瑞克身为作家,化身进入底层,真正去实践底层的生活,写出这本书。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想起偶遇的那位司机,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改观,但是我知道,很难。

如果我们对事物缺少深层了解,往往会感觉诧异:
这些人是懒吧?是不努力吧?有大把的机会啊!

其实不是这样。
命运不是靠努力就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深深地在地底挖煤、还可能遭遇危险的煤工,收入微薄的乡村教师、面对大学通知书一筹莫展的山区父母……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但是,总有些阻碍在那里,这个阻碍,和他们个体无关,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当一个人三餐难继,很难把眼光放得长久,我们必须要承认,衣着光鲜、能够在网络上悠游的我们,其实是很幸运了,我们面对大把的资源,需要的只是选择,而对那些人来说,却无从选择。

芭芭拉用她的亲身经历,希望阐明这样浅显的道理,希望社会去关注底层,而不是遗忘,这是她的行为还有这本书的意义。1998年,距今已经多年,但是,2014年的中国,其实,仍然有类似之处,我们自己拥有为数不多的尊严,而有些人,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是不想有,而是在食难裹腹的时候,衣、食、住才是第一要务。对于他们,我们应当怀有悲悯,而不是嫌弃,当农民工怯怯地出现于地铁,但愿他们不要遭遇到鄙视的眼光和躲闪。他们,就像芭芭拉笔下的美国底层人民一样,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只是,他们被摆放到那个位置,为生计而疲于奔命。

我们拥有知识,但更应拥有同情和慈悲。我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从书中读到同情,以及透过文字传递出来的思考和质问:如果我们生存的世界,只是部分人的美好,而这个美好是用很多人的辛苦付出、微薄收入来维系,我们是否能够安享这个美好?

对世界了解不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我也建议读读这本书,因为,透过书中描写,对照现实,也许会对自己的机会,更多一些珍惜,而非浪掷。 (文/萧秋水


精彩书摘


  序 章 准备开工

  这本书最初发想的地点,是在一个颇为奢华的场所。一天,《哈泼》杂志的编辑路易斯?拉方(Lewis Lapham) 带我到一家法式乡村风餐厅,讨论我未来可以替他们写些什么文章。那里光一顿午餐就要价30美元,印象中我吃了鲑鱼和田园沙拉。当我们的对话转到贫穷问题上时,我对 这个比较熟悉的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认为我们可以做一些跟大众文化有关的题材。譬如说,那些缺乏专业能力的人,到底是怎么靠微薄的薪水来生活?尤其是几近400万名的女性,她们因为福利制度修改而被迫进入劳动市场,又该如何靠着一小时6或7美元的薪资生存下去?接着,我就说了一句后来有很多机会感到后悔的话:“实在应该有人去做一些老式的新闻调查工作,你知道,就是自己实际到那些地方亲身体验看看。”我指的是某些比我年轻的人,某些求知若渴、有时间做这些工作的新进记者。但这时拉方脸上露出有点疯狂、要笑不笑的表情,我知道这是他下定决心时的样子。过了长长的几秒后,他吐出三个字:“你来做。”

  上一次有人劝诱我舍弃正常生活去从事工时长而低薪的劳动工作,已经是70年代的事了。当时有数十名(也许数百名)60 年代的激进分子开始进入工厂,想让自己“无产阶级化”,并在过程中组织起工人阶级。但那可不是我。我同情那些父母,他们付钱让这些想成为蓝领阶级的孩子上大学,也同情这些激进分子试图加以“提升”的对象。 在我自己的家庭里,低薪生活离我从来就不遥远。在许多时候,它其实让我很珍惜自己现在的写作生活,即便收入不高。我姐姐做过一份又一份低薪工作,包括电话公司客服人员、工厂工人和接待员。她必须一面工作,一面不断跟她所谓的“薪水奴隶的绝望感”对抗。我和已结婚 17年的先生坠入情网时,他还是一名时薪4.50美元的仓库工人。 当他最后终于逃离那里,成为卡车司机工会的组织者之一时,他才大大松了一口气。我父亲是一名铜矿工人,祖父和叔叔不是在矿场就是在联合太平洋公司工作。所以对我来说,整天坐在书桌前不只是一项特权,更是一项责任, 我想替在我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们发声,即便有些已不在人世。他们有许多话想说,但愿意听的人却少之又少。

  除了我自己的疑虑不安之外,有些家族成员还于事无补地不断以各种方式提醒我,其实我可以在不影响自己研究工作的情况下进行这项计划。例如我可以改用新进人员的标准来发给自己薪水,收自己房租钱和一些生活费用如瓦斯等,然后在一个月后把这些数字加总起来就得了。若以我们镇上一般平均6至7美元时薪的薪水,租一间月租大约 400 美元的房子住,最后加总出来的薪水和支出也许可以勉强平衡。但若我们谈的是一名被摒除在福利制度外的单亲妈妈,她是否可以在失去政府协助,如食物券、医疗补助、住房和儿童照护津贴等的情况下生存,那么答案不用我出门到外头去体会就已经知道了。全美游民联盟(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在1998年(也就是这项计划进 行的那年)指出,取全美境内的平均数来计算,一个人需 要赚到8.89美元的时薪,才能租得起一间附一个卧房的公 寓。另外,公共政策前行中心(Preamble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则估计,在符合福利政策补助资格的人之中,每97人只有 1 人能取得这种工作,赚得“让人活得下去的薪资”。 我干吗还费事去证实这些令人难过的事实呢?等到我再也 无法逃避这项逐渐逼近的工作时,我开始感觉自己有点像 以前认识的一名老人,他会用计算器算好账本上的收支结果,然后再回头用笔把每一笔账目的数字算一遍,只为了确认先前的结果没错。

  到头来,克服我内心犹豫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一 名科学家,而事实上,我受的教育也正是如此。我拥有生物学博士学位,而且并不是靠着坐在书桌前搬弄一些数字 得来的。在这个领域里,你是可以天马行空地思考,但到最后,你还是必须实地下去做,投身到每天发生在自然界的混沌不明中。在自然界里,连最平凡的小地方都会冒出惊喜。也许,等我真正着手进行这项计划,就会在低薪劳工的世界里发现某些隐藏的经济原则。毕竟,如果像以华 盛顿为总部的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在1998年所指出的一样,有30%的劳动人口都靠着8美元或更少的时薪挣扎度日,那么他们大概找到了某些我还不 晓得的秘诀,使他们能够存活下来。或许,我甚至还能像修改福利政策的那些家伙们信誓旦旦讲的一样,在自己身上发掘到所谓“走出家庭所带来的振奋心理效应”。又或者在另一方面,会有出乎意料的代价等着我去付(身体上、财务上和情感上的),推翻这一切事先的算计。无论如何,得到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怕弄脏手,走出去实际做。

  秉持着科学精神,我首先决定出一些原则和参数。很显然地,第一项原则就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任何单靠我受的教育或平时工作经验就会的工作都不能选(但这么说的意思可不是征求专栏作家的广告就有一大堆)。第二项原则是,我必须在所有能做的工作中找到薪水最高的,并确实保住它。意思就是,我不能摆出马克思主义者的架势大骂雇主一番,或溜班躲在女厕所里读书。第三项原则是,我必须在安全性和隐私性尚可的前提下,尽可能找到最低等级的住宿环境。虽然我对这方面的概念有些模糊,而且后来也证明,我的标准随着时间过去也越降越低。

  我努力坚持这些原则,但随着计划实际进行,我会在某些时刻稍微做调整,或甚至把它们丢在一边。例如在 1998 年春末,当我刚开始在佛罗里达州的西屿(Key West)进行这项计划时,我曾跟面试者说,我能用正确的法文或德文跟欧洲客人讲“您好”,想藉此得到女接待员的工作,但这是我唯一一次泄露自己真正的教育背景。2000年初夏,在这项计划的最后一站明尼阿波利斯,我又违背另一条原则,因为我没去做当时薪水最高的那份工作。我做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否有理,留待各位读者来判断。而计划进行到最后,我更是再也忍受不住怒气,放胆痛斥雇主一顿(虽然是私下地,也从来没被管理阶层听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向未来的雇主推销自己,特别是该怎么解释我为何这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讲实话但保留一些细节不谈,似乎是最容易的方式。于是我跟面试者说自己是一名离婚妇女,在当了许多年家庭主妇之后决定重回职场。这些话确实并非谎言。有时候(虽然不是每次)我会掺进一点清洁妇的工作经验。我住在西屿的时候,经常会在晚餐后帮我室友做一点清理工作,所以我就请室友帮我写介绍信,作为面试时的履历文件。此外,一般应征表格也会要求填写教育程度,在这点上,我想博士学位不会有任何加分的效果,甚至反而可能让雇主怀疑我有酗酒或更糟的问题才沦落至此。因此我把自己的教育程度定为只念了三年大学,但列出我真正读过的母校名称。结果,没人对我的背景有疑问,而在几十个雇主中,只有一个费事去确认我的介绍信。有一次,一个特别爱聊天的面试者问到我的嗜好,我回答:“写作。”而她似乎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即便她面试我的 工作就算目不识丁也能做得非常好。

  最后,为求安心,我设下一些底线,以免我遇到的考验超乎我的承受能力。第一,我一定要有车子。在西屿我是开自己的车,在其他城市则利用租车服务,我用信用卡而不是工作收入付这笔费用。没错,我是可以多走些路,或把可能的工作机会限制在大众交通工具能抵达的地点。但我只是觉得,一个老是在写等巴士的故事,对读者来说大概没什么吸引力。第二,我摒除流浪街头这项选择,因为这个计划的主要用意在于:看我能否在几个城市找到工作, 并在当下赚得足以支付下个月房租的薪水。若我付完某一周的房租之后就完全没钱了,我会当场把这个计划喊停,不会去住游民庇护所或睡在车上。此外,我也无意让自己饿肚子。我在这项“实验”开始的前夕就向自己保证,若事情真的发展到我钱包空空,连吃下一餐饭都成问题,我会去挖出我的提款卡,然后偷偷大吃一顿。

  所以,这本书并不是关于什么出生入死的“卧底”冒险经验。我做的事几乎任何人都做得来:找到工作,把这些工作做好,努力量入为出,使收支平衡。事实上,这正是几百万名美国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只是他们既没有号角 吹奏陪伴出征,也没有像我一样怕得发抖。

  当然,我和从事这些全美国最不吸引人工作的人非常 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一方面对我有帮助,一方面也限制了 我。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我只是去造访一下这个世界,但这些人往往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待在里面。此外,我还有至今所累积的实际资产当靠山,比如银行存款、退休储蓄、健康保险和一个有好几个房间的家,因此根本不可能做到什么“亲身体验贫穷”,或了解身为一个长期低收入劳工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我做这件事的目标是更直接而客观的:看看我可不可以把收入和支出打平,就像真正的穷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一样。此外,我一生中已经跟贫穷不期而遇过太多次,足以知道那不是一种你会想体验的生活,那里充满太多恐惧的滋味了。

  我比许多低收入劳工更有利的一点是:我是白人,而且会说地道英语。我不认为这会影响到我被录用的几率,因 为劳工市场在1998年到2000年间极度紧缩,业者几乎是有人就用,但这点几乎确定影响到我被雇去做“什么样”的工作。在西屿的时候,我原本以为饭店房间清洁人员会是 我比较容易找到的工作,所以最初是朝这个方向找,但后来我却不断发现自己被雇去当服务生,原因无疑就在于我的种族和英语能力。正如后来事情的发展一样,当服务生的收入并没有比当饭店房间清洁人员多,至少我在西屿工作的淡季期间小费其实很少。但这次经验确实对我选择其他的居住与工作地点有帮助。举例来说,我会排除掉一些地方如纽约和洛杉矶,因为那里的劳工阶级主要是由有色 人种构成,若一个满口地道英语的白人女子在那里找低阶入门工作,很可能只会显得饥不择食或启人疑窦。

  我还有其他优势(例如车子),使我跟当时许多同事截然不同。理想上,若我想完全重现一名被迫脱离福利制 度的女性如何重新进入职场,我必定还会拖着几个小孩要养,但我自己的小孩都早已长大,而且他们没有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借我来度一个月的贫穷假。除了有移动能力和没有家累之外,跟大部分长期处于低收入状态的劳工们相比,我的健康状况也很可能比她们好。我拥有的优势实在太多了。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若我和其他劳工们在更隐蔽的面向上还有什么不一样,目前为止倒还没人告诉过我。当然,我完全没有刻意扮演某种角色,或去符合一般人想象中低收入女性劳工的样子。在任何能穿便服的场合里,我都穿着平常自己就会穿的衣服,保持我平常的发型和化妆。跟同事聊天的时候,我会谈到自己真正的孩子、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我没有理由去捏造一个全然虚构的生活。不过我确实有修饰自己的语言:在我刚开始做一份新工作的时候,因为担心可能显得傲慢或不敬,我会藏住原本说话时会夹带的一些脏话(这主要还拜卡车队之赐)。除了这点之外,我会开玩笑,讲些挖苦话。

  ……




如果你认为世界不够好

可能是因为书看得还不够多


今日推送      《我在底层的生活

电子书                 ¥3.99(原价¥32.00)

纸质图书       ¥24.00(原价¥32.00)




查看/购买 电子书(1)



查看/购买 纸质图书


点击关注,加入每天读一本书计划




  ✍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下是"每日讀本書"已推荐图书

1~100本书:政治的人生|绝望锻炼了我曾国藩平凡的世界解忧杂货店霸王别姬我们仨|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偷书贼 岛上书店曹文轩安徒生奖作品集皮囊 史蒂夫·乔布斯传活着、第七天、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无声告白月亮和六便士先上讣告 后上天堂查令十字街84号摆渡人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个人的朝圣余罪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林徽因传: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活着为了讲述看见人间失格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麦田里的守望者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自控力野蛮生长、伟大是熬出来的、理想丰满苏东坡传苏菲的世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留在你身边乡关何处、身边的江湖解密暗算、风声毛泽东传|1984、动物庄园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他们最幸福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纠结悟空传、西游日记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狼图腾|沧浪之水、活着之上|我所理解的生活、三重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青春|蒋介石传|尘埃落定、空山、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遇见未知的自己|大国崛起|非暴力沟通|邓小平时代|少有人走的路|激荡三十年、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阅读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富兰克林自传|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朝圣|我们台湾这些年、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我的名字叫红、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纸牌屋|胡适自传:四十自述|此生未完成、西藏生死书|白话、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肖申克的救赎|精进|我的奋斗:罗永浩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围城|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我讲个故事,你可别当真啊|阿甘正传、阿甘后传|大数据时代|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自私的基因|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嫌疑人X的献身|万物简史|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边城|瓦尔登湖|思考,快与慢|朗读者|天才之为责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庆祝无意义|把时间当作朋友|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麻雀|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习录|在路上、达摩流浪者、垮掉的一代|萤火虫小巷|人生不设限、爱情不设限、永不止步、谁都不敢欺负你|白鹿原|褚时健传|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最好的告别、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清单革命|入殓师|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社交的本质|


101~200本书:红岩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前、爱在午夜降临前李安传背包十年、我们为什么旅行看不见的城市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影响力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全球通史这些人,那些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遥远的救世主(天道电视剧原著)、天幕红尘活法、干法、人为什么活着鲍勃·迪伦传、他是谁? 探寻真实的迪伦、沿着公路直行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局外人、鼠疫、西西弗斯的神话二手时间暗店街、青春咖啡馆、八月的星期天千只鹤、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拖延心理学学会提问、走出思维的误区伪装者习惯的力量鞋狗断舍离、清明上河图密码1+2+3、人皮论语|你从未真正拼过|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被偷走的那五年|中国人史纲当幸福来敲门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24个比利玛格丽特小镇重口味心理学1+2+3罗生门向前一步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学习之道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教父1+2+3奇特的一生万小时天才理论异类、引爆点、逆转、眨眼之间、大开眼界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离开前请叫醒我、我想和你在一起、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杜月笙传明朝那些事儿好吗好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果蜗牛有爱情、美人为馅、他来了,请闭眼、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黄西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源氏物语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万万没想到、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老人与海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杀死一只知更鸟|巨婴国、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刻意练习、练习的心态|法医秦明系:第十一根手指、尸语者、无声的证词、清道夫、幸存者|随遇而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商业的本质、赢、杰克·韦尔奇自传|消失的地平线|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问一世界、幸福要回答|乡土中国|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正义的可能|浮生六记|北平无战事|渴望生活 : 梵高传|癌症·真相 医生也在读|当呼吸化为空气|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冰与火之歌|腾讯传|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聪明的投资者|台北人|罗曼蒂克消亡史|硅谷钢铁侠|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三生三世系列:十里桃花+枕上书、华胥引|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穆斯林的葬礼、补天裂|我在底层的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1折 购买"推荐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