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书|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侦探小说女王,唯一珍贵自传!读过她的书,再认识这个人

2018-03-30 早6点👉 每日读本书

去年今日荐书▼

我的一个世纪


这是 每日讀本書 的第450本书

注:点击本文底部链接 ¥6.99获取1折电子书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豆瓣评分:9.0

出版时间:2017-5

6.1万+评分


每早六点 15分钟 阅读一本书】

书虫评论:向下滑动查看

  • 我也是穿彼得潘圆领的时髦少女!

  • 唯一珍贵自传,读过她的书,再认识这个人。

  • 目前看过的最好看的作家自传,阿婆妥妥的人生典范,不能够更赞。

  • 事关推理的成分很少,甚至都没有直接提及《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主要是阿婆自己絮絮叨叨从小时候的故事讲起,展现的是个人生活。

  • 坐过东方快车,欣赏过没被战火光顾的两河美景,周游过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了女王,最大的爱好是在伦敦闲逛买房子,童年幸福,写作到七八十,真是充实的一生。

  • 刚开始写作时,你通常会极端崇拜某位作家,不自觉地模仿其风格。但一般情况下这种风格并不适合你,因此你会写的不伦不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崇拜的影响力减弱了。你仍然佩服某些作家,甚至还希望写的像他们那样,但你也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这么做,这时你大概就懂得了文学创作的谦卑感。

  • 很可惜,没有和阿婆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很幸运,能生活在阿婆之后的时代。


作者语录:向下滑动查看

  • 很多杀人狂都很文静,不张扬,挺讨人喜欢。

  • 一个人无法预见未来,这也许是一件好事。

  • 一个人能参与到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之中,正是人生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 是什么力量令我们的记忆有所选择?人生就像是坐在一个电影院里。刷地一闪!这就是我,一个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吃着奶油蛋糕的小孩子。又刷地一闪!两年过去了,我正坐在姨婆的膝盖上,假装是刚从维特利先生的店里被买回来的小鸡,一本正经地反剪着双手,并为这充满机智的玩笑笑到近乎歇斯底里。

  • 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我喜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伉俪情深,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过去,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这一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智聪慧、刻苦勤奋,是否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是否在事情的规划中"举足轻重"。

推     荐


讲述《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创作背后的故事

还原缔造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经过

两次勇敢追爱 失踪的一周 作为考古学家夫人环游世界

扣人心弦的故事与丰富的人生吸引了全世界读者

珍贵自传,简体中文首次无删节出版

隐藏多位经典人物原型和经典诡计来源


内容简介


  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侦探小说女王,熟识她笔下的名侦探、有趣的故事,以及曾神秘失踪两星期。而身为善于描绘的作家,她如何讲述自己的一生?

作为女性:从淘气儿童到魅力少女,从女儿妹妹到妻子母亲,从对爱失望到重获幸福。阿加莎那些优雅的建议如今听来依旧时髦、实用。

作为作家:从兴趣爱好到职业,作品渐渐畅销,并开创新的创作领域。阿加莎对立志入此行的年轻人的教诲句句发自肺腑。

作为旅行爱好者:与爱人周游世界,独自踏入东方,不同心境的阿加莎开出超个性攻略。

作为一个英国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阿加莎,对祖国、战争怀有深情的守护与入骨的憎恨。

读过她的书,再认识这个人。

作者简介


  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她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酷爱阅读,尤其痴迷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了一名志愿者。战争结束后,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几经周折,作品于一九二○正式出版,由此开启了克里斯蒂辉煌的创作生涯。一九二六年,《罗杰疑案》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这部作品一举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侦探文学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之后,她又陆续出版了《东方快车谋杀案》、《ABC 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依然是世界侦探文学宝库里宝贵的财富。根据她的小说改编而成的舞台剧《捕鼠器》,已经成为世界上公演多场次的剧目;而在影视改编方面,《东方快车谋杀案》为英格丽`褒曼斩获奥斯卡大奖,《尼罗河上的惨 案》更是成为了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生涯持续了五十余年,总共创作了八十部侦探小说。她的作品畅销全世界一 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二十亿册。她创造的小胡子侦探波洛和老处女侦探马普尔小姐为读者津津乐道。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柯南`道尔之后伟大的侦探小说作家,是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一九七一年,英国女王授予克里斯蒂爵士称号,以表彰其不朽的贡献。






情迷东快之 流金岁月

作者意闲

时间2009-07-20


蜗牛读速中,拣一节记之。

阿婆最喜欢的长途交通工具是火车,火车之中,她偏爱东方快车。

那曾经只是少女时代的一个梦想,随着1928年率性大胆的东行而成真。之后漫长岁月,东方快车便是阿婆走访近东、中东的御用座驾。初行前,阿婆已经是一位优质作家,因罗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一战成名,连走到巴格达、乌尔,都会遇到热情粉丝。然而,她同期也经历了一场婚变,小三上位,她失踪,伦敦城闹得沸腾,总不过如此,媒体狂欢,斯人憔悴。从她的自述里,不难发现,阿婆不是铁娘子,她保守独自思辨与志趣,却不见得多么热闹自信。彼时年幼的女儿罗莎琳(Rosalind)尚且察觉,妈妈有心事,很孤独,不晓得何去何从,一开始去大漠,也不明确要看什么,只是一再延宕归程,仿佛涅槃之中的一段苦修。

我不想揣度婚姻对她的打击力度,却可以肯定,这趟名义上的业余考古远足,不啻为转折命运的救星。整个三十年代,阿婆出了十余种书,本本可圈可点。比如,教科书级的两本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1934) 和尼罗河惨案(Death on the Nile,1937),再有,死亡约会(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38) 及充满考古技巧的美索不达米亚惨案(Murder in Mesopotamia,1936),又譬如成书时间稍晚,我前两日刚翻到的一本:死亡终结(Death Comes as the End,1944),故事发生于公元前,不知道有没有受她的考古界友人莱昂纳德.伍利(Lenonard Woolly)爵士化朽为奇本领的影响,总之这本阿婆反复请教专家力求准确把握事件年代的作品,一样获得评论和读者青睐。或多或少,这些书都带有异域风景,迎面风沙及面纱、浊流及墓冢,是一个作者,眼界开放之后,回归自己的沉思。

阿婆小说带入的火车情节,笔笔皆是。好像波罗主理的蓝色列车之谜(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ABC谋杀案(The ABC Murders),马普尔小姐奇思的命案目睹记(4:50 from Paddington),更勿论汤米和杜彭斯火烧火燎跑火车追底线。正如一切传统侦探故事,一拍电报一通电话,主人公即风火雷霆登车离去,不济了才驶驶四轮车。

那么,回到东方快车,东快上的阿婆,她做过什么呢?我复习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再切入自传的相应章节,每每就忍不住把波罗和阿婆合体看待--虽然我知道这样做欠妥当,惊喜效果,却大大出乎我预料。到了站间休歇,阿婆常常出去走走,波罗也有这种“伸伸胳膊踢踢腿”的习惯,后者眼似鹰隼、耳力卓异,只要一活动,总会察觉非比寻常的行迹,比如东快里,他一早瞧出同行旅客德本翰小姐(Miss Mary Hermione Debenham)和阿布特诺特上校(Colonel Arbuthnot)貌似陌生,实际上相熟良久,关系暧昧。阿婆把这种察言观色的犀利风格挪至同厢旅友,而对于车外风景,她则松缓自己尽情欣赏。

传记中提到,每次泊车于土耳其南部豁裂的西里西亚门(Cilician Gates),她总要下车远眺。第一次经过此地时,夕阳在山,光影甜暖,妙不可言,她顿时心怀感激并动衷快慰。她同样也描述过南斯拉夫及巴尔干地区的牛车、釉亮的货车,过于单调迫人的瑞士群山等等。不过,下车看风景有时也得担风险。有一次阿婆与后来的丈夫麦克思.麦洛温(Max Mallowan)爵士自在米兰下车,拎着鲜果回来,东快却开走了。于是他们只好付出昂贵资费,租汽车追火车,上演肉跳戏码,直至多摩多索拉才险险撵上。

越靠近近东,阿婆越感到时空变换,时间仿佛浓稠缓慢下来。这其中自然有风物异位,心情变迁作用,阿婆形容东快一开始是激情快板(Allegro con furore),节奏疯狂(mad haste),然后徐徐慢下来(in a rallentando),最后像入海口处的河流,平滑连奏(becomes definitely legato)。跟着时区走,她当然也拨过手表。显著而常常被人忽略的时间存在,后来被她写入东方快车谋杀案。凶案现场有一块砸坏的怀表,停滞在一点一刻位置。解案时,波罗认为这个时间根本不足信,因为车子由东向西走,不移动的指针需要至少回拨一个小时,才能反映彼时贝尔格莱德时间。当然,其实,这个小枝节根本无足轻重,甚至是作案方的一次露怯。而波罗的意见,也只不过体现他在时间点上异乎寻常的敏锐,从中,阿婆做了一次秀。

我没有研究过阿婆如何构思她的侦破故事,依稀记得少时读杂志中,说她泡个澡或者咬一枚苹果,心中便起丘壑。自传里,我倒是看到她在大马士革的宾馆对牢十个热喷头无所适从,最后只好将就仅有蒸汽洗头,又和伍利爵士的太太、性格乖张的凯瑟琳计较一次洗澡权先后,想来,异旅生活,不一定时时情绪高频,用于构思的空间,怕也大受挤兑。然而,我也读到,她在饮宴中途,昏昏欲睡,听不进主人家滔滔,朦胧中思路飞快。这一节,令我惊诧不已,除了暗示阿婆的确不太感冒社交、的确有随便哪里睡熟过去的顺适本领,也的确是个驾驭故事的天才,她一场好梦的细节,已足够读者半日思量。

不过,阿婆聪敏的察觉力,大约也为梦里驾轻就熟加了不少分吧。她必然留意过东快的卧铺格局,她审视也可能设计了,奇数客房间的门锁位于把手之上,偶数相反,于是住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与死者房号相邻的三号卧铺德哈巴德太太(Mrs Hubbard)是不可能看不清中通门上锁与否,哪怕门把手上挂了一只包包。那么她那些神叨叨、关于神秘人曾出没于她的房间的证词,统统站不住脚。就是这么小的契口,充当波罗逻辑的重大角色。

东快横穿欧陆,旅人背景复杂,持不同母语者分享包厢与餐室,稀松平常。东快上的这宗奇案,则正对应了国际化客源,数一数,大抵有英、法、德、意、瑞、俄、匈。关于语言的机巧也不在少数,比如,遗落的手工帕子上绣着H,波罗理解为俄文的N,书写体正好就是拉丁语系的H;又比如,死者说英文,不会其他语言,案发当夜,他的房间里却有人以法语发话:没事儿,我摔了一下(C'est rien, je me suis tombé),波罗一听就皱眉头。语言多寡,意味着思想维度的盈损,一个能流畅使用各种语言、用语言开关解答疑惑的侦探,他的想法层面自然凌驾于普通英文-- 不过,我唯一存疑是,身为比利时人,波罗居然绝少迸荷兰语,可能背后的阿婆懒得顾及这种德文小枝桠?

阿婆在传记里,也收了东快上语言方面的笑场。只得一个独女儿的她,成为了土耳其邻座的教育对象。两人比划法语,勉强沟通,那边开出若干草药偏方儿,鼓励她铺枝散叶。这样有趣的对话,多年以后她仍然记得,虽然她自称健忘,尤其人面模糊;我想,她编排的语言谜阵,会不会正启发于多语的车厢环境?

东快为阿婆开辟了新生活新事业新爱情,帮她端平自我,宽容天地之博大,人生之浅小。我在东快网站上,毫无悬念读到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东方快车谋杀案事迹,反过来看,阿婆也是东快所以为东快的至大荣耀。

并没有很多人,愿意只身远游,炙烤于正午的沙丘,迷路,深陷,风暴来时,尘面鬓霜,一床一身沙,又或者,忍受挂漏的简易房,被虫豸折腾发高烧。且即便如此,还一次次返去,或于挖掘现场工作,或安置一张书桌一盏星灯,静静读书写字。她与她喜欢的东方快车,有着相同的冒险精神与坚持到底,那个动荡年代,黄金列车载着这位一卷在手,温婉而犀利的常客东西来复,该是多么自然一件事。






推理女王的人生“解锁”书

作者俞耕耘 

时间2017-09-24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金字招牌”。如果说西方人读《圣经》是由于信仰,那么我们看阿婆的小说则源于诱惑。费解怪异的疑案,眼花缭乱的线索加上滴水不漏的推理,她就像逻辑的化身,向我们展现精密思维的极致。当一个人置身毫不知情的事件中,才是人生诱人的因素。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却与其小说不同,它倒是流露出女性的特质:自由随性,信笔由缰的洒脱,让记忆的细节被时光从容浸过。也许,写自传的念头是大批作家年老后的“自然规律”,她60岁下笔,15年完成40余万字。在我看,回望自己亦是创作关于自己的小说。只不过你不必那样紧绷神经,绞尽脑汁。《自传》邀请你化身另一个波洛先生、马普尔小姐去回味克里斯蒂生活的“蛛丝马迹”,破译一下这个妇女如何一不小心成了“一代宗师”。


在《自传》里,我们会发现这几大线索:那就是天赋、阅历、趣味、闲暇和道德感。罕有女性能像她一样将想象力、思考力和观察力调配得如此完美,如同三驾马车的智力疾驰。她五岁就自如阅读、爱好广博;一口流利法语,却不在乎拼写问题;投资房产,兼具经济头脑;两次世界大战,丈夫出轨,神秘失踪,更增了她经验的厚重。


她笔下的波洛――矮个子比利时人,两撇小胡子,保持着疑心的独行生活,不正是独立思索,窥察人性的侦探人设吗?姨婆的狠准直觉和小题大作,也化作了马普尔小姐的锐利尖刻,好奇心爆棚。《自传》就像小说的解码书,透露了不少创作历程、小说缘起与人物原型。克里斯蒂因为“缺乏在公众面前表演的气质”才走了作家道路。她很可能是个被写作耽误的钢琴及戏剧表演艺术家。她全心投入家庭主妇生活,却遭了丈夫出轨的变故。第二次婚姻与小自己14岁的考古学家结合,可谓志趣相投:侦探小说不就是一种“考古”罪案现场的游戏吗?


克里斯蒂的成功在于游戏心、平常心造就的写作“乐趣”。写推理小说从来不是事业,而是人生的闲情,贴补家用的“外快”。从而,阿婆不会陷入专职作家的苦恼。她在母亲激励下拿起笔,大战给了她沉溺构思的闲暇,护士、药剂师的从业经验培养了她的精密。她却用这精密寻找“作案道具”。当工作的药房四周都是毒药,那么她就地取材,信手拈出一个“投毒案”,让波洛先生在《斯泰尔斯庄园》里登了台。热爱火车旅行,遍游欧亚大陆的她再次利用熟悉的异在空间,创作出了杰作《东方快车谋杀案》。


可以说,这部小说把密室侦破上升到为一种经典范式:所谓的“乡野别墅派”。阿婆也像一个女版波洛,她对英国小姐德贝纳姆的看法更像一种快意自嘲。“她是那种无论在哪儿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年轻女人,沉着而且有能力。”“不过,她看起来太干练了,不是心目中的‘美女’”。她和波洛一样,有着“快速人脸识别的系统配置”,却不相信表面的证据证词。


她总是从心理动机出发,只相信自己头脑和情感逻辑,靠在沙发上闭目就能还原应有的终局。克里斯蒂之所以广受喜爱,不只在于她构思精妙。《自传》还说明了另一法宝,那就是“三观超正”的“道德力量”。她始终相信邪不压正的世界秩序,总有超群的侦探勘破恶人诡计。侦探作为审判者、惩戒者彰显出智力和道德的双重优越。《东方快车谋杀案》即是明证,波洛破解了迷案:十二个“凶手”是正义的复仇,死者反而是恶贯满盈、咎由自取的罪犯。波洛用良知做出了内心审判,又掩盖了真相。这显然符合所有读者的心理期待,因为追求良知比说出真相更为重要。(原刊于《长江日报》2017年9月12日)

今日推送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电子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