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高兴死了:一位抑郁症患者,用快乐席卷美国年度榜单!她说: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

2018-04-19 早6点👉 每日读本书

去年今日荐书▼

它、重生


这是 每日讀本書 的第464本书

注:点击本文底部链接 ¥5.99获取1折电子书

高兴死了

豆瓣评分:7.5

3300+评分


每早六点 15分钟 阅读一本书】

书虫评论:向下滑动查看

  • 我很难过,工作七年,稳定穷着,工资刚够还贷,打吊水花一百多都心疼,气自己穷还敢生病 但我高兴死了,有了团团,天下最可爱的猫咪

  • 一个人没了一条胳膊,别人会说,他/她一定很痛苦;一个人头撞破了,别人会说,那得多疼呀;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别人会说,他/她就是生活太安逸了才整天胡思乱想。如果我们只能理解看得见的伤口,对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保持沉默。

  • 过了这么多年,连作者自己都接受了自己是个精神病,只有她的妈妈不接受。她妈妈看着她温柔的说,孩子,你不是精神病。她说,妈,你就承认了吧,我就是个精神病。她妈说,不,孩子,你不是精神病,你只是和别人不一样。这样的对话,在他们母女之间重复了几十年。(顺便回楼下,一般一本书上市前出版社会先送一批试读本,参加活动啥的可以先蹭哦)

  • 一个真实的文本,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实录,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一个自称该死的天生的疯子,活在幻想与现实根本分不清的世界中,她完全接受了自己是个精神病,享受一切时空错乱的美妙感受。她有多痛苦,就有多欢愉。一口气看了100页,让我神魂颠倒又潸然泪下。

  •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段子书

  • 一本高高兴兴的书,很特别,讲的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在绝望中偏偏要寻找快乐,不仅不让快乐消失,还要用快乐回击绝望。很幽默、很真诚、很感人。我原本自己有个困惑,当下环境如此糟糕,那么多离谱的事情,想想就生气、沮丧,怎么高兴得起来啊。但是这本超级疯狂的书,让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讲真,不能陷入愤怒无法自拔啊,不能白白消耗自己。如果只有愤怒,快乐、美丽、好奇等等美好的事物要往哪儿搁啊!我们自己不能屏蔽它们。偏不!!越生气,越要明白,美好的事物决不能因此消失。而且,要夺回来!

  • 看完了!讲真,看起来疯疯癫癫的作者和东拉西扯的文风,一旦正经起来,这个世界都得静一静听她讲一会儿。一定要读下去,冷不丁就会被这位可爱的“疯子”暖到的,或者燃到的。有几篇特别喜欢,感觉就像演讲稿,振奋人心~

  • 作者患有严重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好多精神类疾病,书里充满天马行空的心理独白。幽默,风趣,细腻。偏爱这种风格的文字感。


作者语录:向下滑动查看

  • 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痛苦,就没有宽慰。我提醒自己: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够感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以及如此巨大的快乐。我能够抓住每一个快乐的时刻,并活在那些时刻里,因为我从黑暗走向光明,又从光明走回黑暗,我看见了它们之间的鲜明对比。我享有一种特权:我能够意识到,笑声是一种祝福,是一首歌;我能够明白,与我的亲朋好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刻是值得收藏的无价之宝,因为那些时刻对我而言是一种药物、一种镇痛软膏。那些时刻向我承诺:为生活而斗争是值得的。当我的抑郁症令现实世界扭曲变形并想说服我放弃一切时,那个承诺拉着我渡过难关。

  • 每当我看着自己的人生,我会看见幸福的高水位标记,我也会看见低谷。这时我不得不说服我自己,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两者之间,我看见自己的人生。我看见生活中的悲伤和不幸让幸福和狂喜更甜蜜。我看见我探出灵魂,感觉可怕的抑郁症的每一寸,这给了我更多的成长空间,让我享受其他人也许无法领会的生活之美。我看见空气中有尘土,它们最终落在地板上,被当作讨厌的东西扫地出门。但是,在那之前,在某个闪耀的瞬间,我看见尘埃吸收了阳光,发出耀眼的光芒,像星尘一样舞蹈。我看见一切事物的开始和结束。我看见我的人生,它的丑陋和灰暗用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展现着美丽。它以碎片的姿态闪耀着光芒。最简单的事物里有奇迹和欢乐。

  • 我可以告诉你,“只要打起精神”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无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这几乎等于告诉某个断了腿的人“只要起来走走就能痊愈”。有些人不明白,对于我们相当一部分人而言,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失调,而不是“星期一综合征”。同样是那些好心人,他们会说,是我不想让自己康复,因为我“需要做的其实只是打起精神和微笑”。他们说那种话的时候,我会考虑要不要砍下他们的手臂,然后责怪他们没有捡起来,否则他们就可以拿着手臂去医院重新接上了。 

“只需要拿起手臂,把它们拿到医院里接上。这并没有那么难,萨拉。我整天在捡东西,我们都这样。不,我不会帮你的,因为你必须学习自己做这种事情。你知道我不会永远待在你身边帮助你。我确信你能够做到,只要你努力了。说实话,我觉得你看

推 荐


◆《高兴死了!!!》,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

◆《高兴死了!!!》席卷美国年度榜单!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快乐宣言,刷屏朋友圈的奇书。

◆《高兴死了!!!》荣获美国巴诺书店年度图书、美国有声书协会年度图书。

◆《高兴死了!!!》作者珍妮·罗森,无比快乐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患有十几种精神疾病。

◆为了夺回生活主动权,珍妮决定:我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用它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高兴死了!!!》在美国鼓励了数百万人。

◆《高兴死了!!!》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近半年。

◆《高兴死了!!!》风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欧美多国。《高兴死了!!!》正在席卷全球。

◆我提醒自己:一旦我有力气起床,我会再次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不仅为了拯救我的人生,更为了构筑我的人生。

◆我还会提醒自己:我们每赢得一场战斗,就会变得更强壮一点。我们在战场上学习新的诀窍。我们用糟糕的方式学习,但我们会好好利用学到的东西。我们的挣扎不会白费。我们会胜利,我们会活着。

◆致所有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和那些在阳光下行走却把一只手伸进黑暗里陪我们一起前行的人:更光明的日子正要到来,更清晰的未来正要出现,而你也会在那里。

◆这本书古怪、有趣、诚实,给予人们希望。


内容简介


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

珍妮,一位抑郁症患者,将自己与孤独、痛苦朝夕相处的故事写成了《高兴死了!!!》。

她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用它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这本书里,有她与精神科医生的滑稽对话,她与家人、小浣熊标本的有趣日常,以及存在于她脑袋里的幽默闹剧与感人战歌。

人生难免风风雨雨,但只要我们永远乐观,我们就会收获巨大的快乐。处于人生低谷时,记得提醒自己:我们每赢得一场战斗,就会变得更强壮一点。我们的挣扎不会白费,我们会胜利,我们会活着。


作者简介


珍妮·罗森(Jenny Lawson)美国记者、专栏作家。

1973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从小与抑郁症、焦虑症及多种障碍症抗争,2010年,她开始写博客,公开讲述自己与这些可怕事物朝夕相处的故事,而这从此改变了她观察生活的方式。她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乐趣,并用幽默的方式真诚地将它们讲述出来,为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欢笑与感动。

目前,珍妮著有3部文集,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揽下许多奖项与榜单,收获千万读者的赞同与共鸣。

更多信息,请访问她的博客:TheBloggess.com


短 评


这本书给予人们希望。这位屡次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极有洞见地向我们诉说,黑暗如何让她更珍惜每一个光明的日子。

——《出版人周刊》


珍妮将人生视为奇妙的、荒唐的、有趣的冒险,她抓住每一个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时刻,并让那些光芒照进黑暗的日子,她很勇敢。

——美国独立书商选书


读到某一段的时候,我笑着笑着就哭了,珍妮是如此真诚、大胆又幽默地讲述自己的挣扎。致敬珍妮!

——《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玩世不恭又非常真诚,令人狂喜也感人肺腑,充满洞见与本质的看法。推荐给所有的公共图书馆。

——美国图书馆协会


珍妮·罗森自我防御式的幽默,让你笑得喘不过气来;这也让她能够讲述她真实的自己。

——《奥普拉杂志》


罗森信手拈来的段子会让你希望她是你最好的朋友。

——《娱乐周刊》


她夸耀自己喜剧天赋的时候,会让你把可乐从鼻子里喷出来。

——Parade


珍妮的故事会让你爆笑,但其实你知道你不应该笑得那么放肆,不然可能会一路笑去地狱,所以,或许你不应该读这本书。你得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想想,这样会比较明智。

——尼尔·盖曼,《美国众神》作者


尽管她经历过很多黑暗的时光,珍妮的世界看上去比普通人有趣多了。我觉得珍妮就是给了有精神疾病的人希望——他们一样可以生活在笑声中,惊喜中,愉悦中,尽管困难重重。

——美国读者评论


我无法表达珍妮如何深深戳中了我。你知道让一个受抑郁症困扰37年的人笑出声来又多难吗?!

——美国读者评论





向逆境中寻找欢乐的人致敬

作者慕容复

时间2018-04-02


朋友向我强烈推荐《高兴死了!!!》,她告诉我这是一本由一位抑郁症患者写的脑洞大开的搞笑书。最初我以为这本书记录了作者本人如何与病魔作斗争的励志故事,当然这么说也并没有错,只是作者斗争的方式和任何人想象的都不太一样。

当我在豆瓣上找到它的试读时,就被正文的第一句话惊到了:

这是一本最好的书,也是一把最坏的梳子。读这本书吧,但别拿它戏弄你的头发。 ——查尔斯·狄更斯

整本书从此刻开始,就向着一个不着调的方向飞奔而去,再也拉不回来了。不过这并不是一本段子集或是略带搞笑的鸡汤文,而是作者珍妮•罗森在精神状态尚可时,用她那独特的诙谐风格对周遭的生活所做出的记录。在我咧着嘴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倒不是作者那近乎天才般的幽默感,而是一种难得的感同身受!


如果你是作者的粉丝,也许你会觉得我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这本书的作者天赋异禀,集重度抑郁症、中度焦虑症、暴躁症、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精神病于一身。说老实话,我可没这本事,我这样一个除了少许拖延症外,精神十分健康的逗逼怎么能和人家比?

是的,我确实没像作者那样没事儿抓头发,遇到白大褂就会晕厥,在公共场合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举动。但毫不夸张地说,因为交通警察这份工作,真是每天都在让我经历一种死去活来的状态。

关注我的人看到这可能会觉得十分奇怪:“你可是每天都在豆瓣上发布搞笑段子的大燕皇族慕容公子啊!你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有趣的人和事,这样的工作怎么会让你感到痛苦?”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交通警察是一份伴随着枯燥、憋屈、辛苦,极度损害身心健康的工作。我向大家展示的仅仅是每天8小时或12个小时工作时间中,值得莞尔一笑的短短瞬间。

在剩下的漫长时间里陪伴我的,是堵得水泄不通的路口,是违反交规还振振有词的司机,是永远不会消散的尾气。

《高兴死了!!!》的作者在她极度痛苦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状态做出各种任性的举动,来对抗精神疾病。但身着警服的我,无论遇到怎样讨厌的人和事,哪怕心中已将对方碎尸万段,也依然要保持微笑,尽量和颜悦色地跟对方说:“如果你觉得,我的工作有哪里还不够好,可以打电话向我的警队进行投诉。”有时候真希望对方是一个在逃的通缉犯,没有任何废话,将其一顿暴打。


所以,从上班的第一周开始,我坚持把每天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且整理成段子或日记发到豆瓣上,尽量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些许欢乐。这个初衷和本书的作者在博客上连载的想法简直一模一样。

虽然有形形色色的痛苦,让人永远没办法尽情享受生活,但至少我还是可以选择做个有趣的人!至于在有趣的同时附带的名与利,在最初是完全没想过的。(至少初心如此,毕竟我现在这么多关注了,你们总不能要求我仍然还初心不变吧>_<)

最后,针对作者所感慨的“和手机约会比和我有趣”,我只想安慰她一句:“别傻了,我这么多年约会的女生也有几十个了,还没见过哪怕一个能比手机还有趣的人呢!”






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作者烟波人长安

时间2018-04-13


很多年以前,还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外校的朋友,和我同岁,同一年读的大学,最初是高三毕业那个暑假,在网上写小说认识的。


嗯……其实我们也讨论过诗歌的写作以及中国文学的前景之类的话题,不过考虑到我现在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了,不提也罢。

说是朋友,不如说是网友更贴切,毕竟和他认识三年,我们只见过一面。

这个人是个很神奇的人,以前还好,后来上了大学,他经常深更半夜给我发来一条短信,问我,“你说鸟在天上飞,如果不幸抽筋了,是不是就摔死了?”

不然就是“猫天天翘着尾巴,会不会它的思维中枢是在尾巴尖儿上?”

或者“你说鱼会哭吗?哭给谁看?”

……我哪儿知道它哭给谁看啊!

一开始我还能跟他有来有回地聊一聊,后来我发现我跟不上他的思路了,他的脑子就跟大海一样让人摸不着边,他会考虑一本书有没有意识,没人翻阅的时候它会不会自己阅读自己,然后被自己书页里那些莫名其妙的句子恶心到吐出来。

他会考虑如果拔倒刺的时候,怎么都拔不完,一直把这一条皮肤撕到头顶该怎么办。

他甚至告诉我,他有一天失眠了一宿,因为他想体验一下入睡的那一瞬间是什么感觉,强迫自己在“睡着的一刹那保持清醒”(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结果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他清醒地躺到天亮。

我那时候很年轻,年轻到我既无法察觉到他思维里的变化,也没有察觉到实际上他心理中的困境,我后来都不太敢和他说话,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直到再后来,我听说他和周围人的交流出现了障碍,无法继续学业,他认定是专业选择出了问题,换了一个专业,从大一重新读起。

那之后我们慢慢断了联系。

而我两三年前想起来这件事,才开始意识到,这事儿和他的专业没关系,问题很可能出在他的心理上。

看完《高兴死了》这本书,这种感觉更强烈。

因为我认识的这个男生,无论思维方式还是言行举止,都和作者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作者珍妮·罗森,高功能抑郁症患者,伴有严重的焦虑症、中度临床抑郁表现、回避型人格障碍、偶发的自我感丧失,以及会引发轻度自残的冲动控制障碍。

她会幻想衣橱里有一个穿着蓝衣服的男人,给她发小饼干,她会严重失眠,会在某一刻陷入极端低落或者躁狂的情绪,也会在某一刻突然失去记忆和感知,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她几乎没有一个瞬间不在“胡思乱想”,她认真地考虑小鸟会不会想停在云上结果摔下来,认真地思索吃桃子是不是就像在吃新生儿的脑袋,认真地琢磨上帝为什么用亚当的肋骨去造夏娃,而不是用他的阑尾。

她甚至全书大概50%的地方放了一个附录,还觉得这样做没什么问题。

我一开始很怀疑她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她说的那些病,因为我在现实里遇到过的抑郁症患者,别说写东西了,让他们多说两句话,他们都觉得很痛苦。

读着读着,我信了。因为字里行间,我看到的都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痛苦、慌乱、过分关注事物的细节、却靠着强大的精神力支撑去让自己开心的人。

我有些不知道怎么去拿捏词语形容这种感受。

这就有点儿像你有一个朋友,受了很大的打击,精神恍惚地到你这里来寻求帮助,全程都在偏题,在顾左右而言他,偶尔还能给你讲个笑话,不等你笑,她自己就能先笑出声。

但她越是这样,你越是明白,她离崩溃大哭,也许只差那么一点点。

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它有用的地方,不在于宣扬积极的生活态度,或者正确对待心理疾病的做法,又或者别的什么,而在于,这可能是很少见很少见的,一个抑郁症患者真实的思考记录。

这远比那些真真假假的科普文来得真实,因为患病的人此刻就如同站在你对面,手舞足蹈地在和你说话,带着一点疯狂,带着一点不安。

越读下去,我就感觉,似乎越多了解了抑郁症一点。

举个例子,走进卫生条件不好的厕所,我们会觉得味道不好闻,觉得臭,不过也还能忍。

但如果是一个嗅觉比常人灵敏一百倍的人呢?

可能离厕所还有十米远,他就已经要疯了。

我浅薄的认知里,抑郁症患者,就像是这个嗅觉灵敏一百倍的人。你不能说这是因为他们太敏感,说到底,对生活的强烈关注和过人的感知力,是一种天赋。

只是这种天赋,不幸变成了他们的负担。

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有的人会被日常普通的生活压垮,因为他们活得太用力,以至于对生活的种种细枝末节倾注了太多的关心,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牵扯到他们最极端的情感体会。

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同样的打鸡血的话,对有的人有用,对有的人却没有用,因为对后一种人来说,这是一剂猛药,类似于你把一个幽闭恐惧症强行关在两平方的小黑屋里,以毒攻毒,有时候也许能治好,有时候,却能把人逼上死路。

当然我不可能真的明白抑郁症,因为我自身没有经历过它。

但我能知道那些表面上的事情,或者说有更多人能知道那些表面上的事情,也就够了。

书的封面是一只浣熊,张开双手笑得很开心的样子,作者在其中一篇文章里解释,这是她珍藏的两个浣熊标本之一,两只浣熊都是意外身亡的,她朋友——一个标本制作大师——把它们做成了标本,后来又都送给了她。

作者说,这两只浣熊的模样,是她所以为的“高兴死了”的真谛。

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这件事。

浣熊的确在笑,谁看过去都会被感染,内心都会开心。

但它又的的确确是死了。

这就有点儿哲学了,死掉的生物那肯定是不会快乐的,可它偏偏在传达出一种快乐。我猜作者想表达也是这个意思,她的文字很幽默,她的生活态度很坚强,但在内心深处,她可能什么都感觉不到。

这究竟算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我也说不准。

我只是在阅读过程里,反复想到一句话: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都要死很久。

至于活得磕磕碰碰、毫无乐趣却为什么还要活着,这个问题我没想好,我只是执着地在想,明天永远是新的一天,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我一定得看看。

好坏都无所谓,我就是想看看,仅此而已。

P.S. 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想把这个书评写得积极向上一点儿,但我大概是失败了。

因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愿意看这本书的人,想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是“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的那种鸡汤吗?是“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的那种比鸡汤还特么没劲的鸡汤吗?

我觉得不是。我坚持认为,自始至终,这本书的核心是为了表达这么一个观点:自暴自弃很容易,高高兴兴活着很难,作者选了难的那条路。

但人活着,从来就不是为了容易才活着的,不是吗?




为了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作者风骚浪荡张爱财

时间2018-04-10


一些人问过我要如何走出抑郁或是如何对待抑郁症的朋友?这种问题既让我高兴又让我难过,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视或是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抑郁症,我在公开谈论关于自己有抑郁症的时候得到的是理解和支持,没有人指责我的矫情,就算一些人不明白也保持了尊重。有时候难免也会跟朋友谈到我的病,他们都宽慰我说这就是一场精神上的感冒而已,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


而让难过的是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有长达近十年的抑郁症和四年的焦虑症病史,我在这两种精神疾病的反复和交替中被折磨得生不如死,我无数次的想过要自杀,我没有死是因为怕爱我的人难过,我舍不得让他们难过。

抑郁和焦虑的病症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和行为都是不同的,去年我哥得了抑郁症,曾经性格温和开朗的他用暴戾来对待家人,用各种伤害我们的方式来发泄他的情绪,他说我们看他就像看一个怪物是一个疯子,他不想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理解他,他只想去死。

他不知道他感受过的这些痛苦这十年日复一日的发生在我身上,我深知这是怎样一种痛苦。但面对他我仍然手足无措,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他,我试图跟他谈心他根本听不进去,我想带他去医院他根本连家都不回,我说你不想在家里那你出去旅游,你把我银行卡拿去想去哪儿想去多久都可以,他说他哪里都不想去只想死。

他表现出来的跟我完全不同,我家人根本不知道我有抑郁症,我不想让他们担心,我想我既然已经这样不开心了,我能做的就是让爱我的人开心一点。我绝大部分时候表现得都很正常,甚至在他们看来我是乐观的有趣的一个人。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我是如何一个人赤手空拳的经历一次次崩溃,也不知道我焦虑发作的时候晕倒在家无人问津。我从来没有因为我有抑郁症伤害过他们也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我把所有的刀口都对准了我自己。父母把对我哥的怨气撒在我身上,我哥把对家人的怨气一股脑的倾倒在我这里,那天我近乎无法控制的哭了,我面对这些问题无能为力。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始于我想了解其他抑郁症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作者珍妮.罗森患有多种精神疾病有丈夫有孩子,但她像个“疯子”,书里写了她脑子里各种奇怪的想法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比如猫打哈欠是因为猫自私,打哈欠是为了占用更多的氧气。同时也写了她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感受,包括她的治疗和跟犯病时跟家人的相处。

我非常理解作者的感受,我很钦佩她敢面对如此真实的自己,珍妮不仅患有抑郁症,同时还患有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失眠症、回避型人格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十几种障碍症。我不止有抑郁症和焦虑症,我也有其它奇怪的病症,但我很少提起,总觉得别人会觉得我是矫情,是故作特立独行。比如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恐惧症叫:黄昏恐惧症。每个傍晚都让我难受,有一种侵入了骨头里的孤独感,我看不了黄昏看不了夕阳,这种场景分分钟会让我想跳楼,每天回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拉上窗帘开灯,夜色一点点暗下来,我也会一点点平静下来。因为焦虑症我的神经变得异常的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我的神经发出警报,在下雨天我几乎做不了任何事,就连踩油门脚都会一直发抖。

抑郁症病人体验的本质是一样的,了无生趣,行尸走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像失去了感受快乐的功能。但似乎每个人的表现或是选择对抗的方式却大相径庭,我哥选择了暴戾,我选择了隐忍,而作者选择了疯狂,看她写的每一行字我都能感受到她有用力的去与抑郁症斗争,这些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事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需要无数次的心理斗争,有时候就算用尽全力也做不好,抑郁是会让人失去基本的行动力的。

很多人对抑郁症的建议都是看书啊运动啊,其实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无异于叫一个不懂盲文的瞎子看书,叫一个没有腿的人跑步。一种精神上的疾病几乎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无法控制自己身体和意志的人,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一个残疾。

很多人不明白,要拥有看书或运动这种行动力之前,最重要都是找到适合自己和平衡自己情绪的倾泻口,当具备一定的意志力之后才可能有之后的行动力,这个是抑郁症的行为秩序。

而抑郁情绪的倾泻口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不具备的或是有偏差的,这个倾泻口是什么呢?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很多时候也会有人问到我如何熬过抑郁严重的时期,我无数次的表达过对于朋友们的感激之情,是他们拉住了陷入泥潭中的我。以前我不懂得如何做朋友,虽然我从来不缺朋友,但我怯于跟他们表达我内心的想法。大概是从小就被教育不要做一个麻烦别人的人,我很怕把我内心这些阴霾的情绪传递给朋友,或许我是怕我会让他们讨厌。

是他们教会了我朋友之间的相处,他们给了我安全感,让我可以信任他们,让我感觉到轻松,不再觉得自己是个麻烦,也让我习惯了在友情上的依赖和被依赖。在我特别难过的时候向他们倾诉自己的困扰和情绪,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给我好的建议,但这些话说出口之后我心里已经好过了很多,我需要的也不是建议,而是一个可以让我安心倾诉的对象。他们也没有觉得我是一个麻烦,每个人都会有无法排解自己情绪的时候,朋友之间的依赖和信任让我们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像身体被卸下了几十公斤的重物,让我们更有力量的走下去。

很多抑郁症患者对于抑郁症是有“羞耻感”的,会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怕自己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从而拒绝倾诉也拒绝就医。对于抑郁症我们不需要有“羞耻感”,抑郁症同其它疾病一样,只是一场病,我们首先要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抑郁情绪的倾泻口。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或其它方式去把心中的积郁倾倒一些出来。

“你永远不会明白,为了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人间食粮》

这句话很适合任何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我们即便身在泥潭,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行动力,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去对抗抑郁,去对生活产生兴趣,也是这种努力让我们不至于沉下去。在《高兴死了!!!》的作者珍妮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对抗抑郁症的力量。

今日推送      《高兴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