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⑥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上海大学法学院 颜士鹏
「 写在前面的话 」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上海大学率先开设了“大国方略”课程,被誉为“中国系列”课程的策源地。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6年推出覆盖15个院系的15门思政类选修课。传大道,讲大势,“一院一大课”系列课程“点上开花”,带动更多专业课教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出育人硕果。学校先后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校”和“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整体改革领航校”,入选上海市“三全育人”试点校。近期,学校着力推进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学校已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涌现出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继2019年3月首批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成功结项,2020年12月31日,上海大学再度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业课)结项评审,16门示范课程依次作了微课展示(2门荣誉课程免检)。
2021年适逢建党百年,上海大学将建强建亮“红色传承”系列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充分发挥示范课、领航课程作用,盘活资源,协同创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即日起,上海大学教务部将陆续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介绍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做法。敬请关注!
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
上海大学教务部
教师简介
颜士鹏,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学院认证讲师。
01
课程介绍
颜士鹏老师自2008年讲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至今累计开设课程12年,累计授课人数超过1600人。课程主要面向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课程教学团队还包括刘俊敏教授、李晨光博士。
本课程于2015年列为上海大学重点课程,2019年列为上海市重点课程,同年被评为上海大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课程),2020年被认定为上海大学第二批研究型挑战性课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对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提出的客观要求为主线,融合专业课课程思政和研究型挑战性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创新,将其打造成体现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与法学教育紧密结合的法学专业课程。
02
课程特色与创新
(1)国家战略导向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将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对环境法治提出的客观要求与环境资源法教学无缝对接,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环境资源法学功底,又具有心系地球环境这一家国天下胸怀的新时期综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2)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面向研究型挑战性课程建设需要,采取教师主导与学生讨论并重的教学模式,通过每章设置的课前问题,教师与学生半分课堂,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式进行主导教学,讲述知识点,学生则围绕课堂讨论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观点展示,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参与讨论和点评。
(3)多措并举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师在采用传统的知识点讲授基础上,引入了案例式教学(如腾格里沙漠污染案)、讨论式教学(新冠病毒疫情与《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辩论式教学(如污染环境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项目式教学(如工业项目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法律制度)、角色模拟式教学(如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等。
(4)全过程教学考核评价。本课程采用课前、课中、课后、期末考核全过程的评价模式,将平时的考核成绩提高至50%,平时考核成绩中针对课堂讨论等情况增加生生互评,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能动性。期末考核采用以开放性试题为主,重点在于考察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文字写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逻辑论证能力等。
03
取得成效
(1)学生评价与反馈良好。本课程的学生评教分一直位于学院专业课的前列。课程建设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从学生对于课程改革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非常喜欢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中采用的诸多教学方法,学生普遍觉得课堂不枯燥,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将课程思政要素无痕融入,如学生评价本课程“课堂是建立在祖国大地的案例之上的”;“在掌握法学技能基础学习的基础上,还能了解国家现在正在发生些什么,正在作出的改变,不是仅照本宣科,而是真正地把司法实践带入课堂教学,让我们了解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等。
(2)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课程注重教学效果的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年-2020年,共有两个项目获得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其中一项获得上海大学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回顾:国际金融 上海经济学院 尹应凯 | 费孝通学术思想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汪丹 | 法律职业伦理 上海大学法学院 文学国 |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陆永生 | 跨文化管理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聂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