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01课-02
《入行论》第01课笔录
=================================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上师讲课的时候,强调了闻思和修行不能脱离。佛陀的经典是相当殊胜的,讲到了一切万法的实相,我们要闻思这些殊胜的经论。因为佛陀的经典密意很深,以一般人的智慧,很难直接领会佛经的所诠义。后来大菩萨们纷纷出世解释佛经,阐释佛陀的究竟意趣:佛陀经典中的这些经义应该从哪方面来解释?应该如何来解释?应该以什么样的次第来解释?出现了很多论著。
按照传统,印度、西藏在讲解佛经的时候,有五部大论[1]的传讲方法。“戒律”比较随顺于小乘,主要讲解小乘的戒律,当然不是全部讲解小乘的,也讲菩萨戒、密乘戒等等。在五大论中,“戒律”主要是让我们了知:作为一个修行人,出离心应该怎么样生起,行为怎么样符合修行的标准;必须受戒,按照戒律的指引来进行修行,告诉我们所取所舍之处。接下来是“俱舍论”,它宣讲了有情世间、器世间很多法义,五蕴的分类、作用、法相等等,也讲了种种心法、心所法,一切蕴的本性,器世界、有情世界的很多分类。主要以四谛法门、小乘的教义为基础来进行宣讲和阐释。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学习“因明”。因明主要分析诸根和诸境,根是什么本体,境是什么本体,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了知根和境的关系。因明把世俗法分成起作用和不能起作用两类,然后对能够起作用的法做分析观察,让我们在认知万法的时候,有一个很准确的认知。如果能够把这些法认清楚,学因明最后会落到唯识上,知道一切都是心识安立的。如果不是心识去安立,一切万法的自性都没有办法真实确立,最后归摄到万法唯识。学因明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有逻辑性,能够比较客观公正的观察万法的体性。在大乘空性方面,有“中观”的体系和“般若”的体系。中观的体系,比如《中论》、《四百论》、《入中论》等等,还有《入菩萨行论》第九品智慧品,都属于大乘中观。般若实际上是怎么样现前殊胜空性的修行方法,主要代表是《现观庄严论》。中观和《现观庄严论》实际上是佛陀二转法轮中两个不同的侧面,一个侧面讲到了空性,一个侧面讲到了现证。五部大论能够尽可能的打开我们的思路,深入到很甚深的智慧中。对于有情世间、器世间,对于现象和实相,暂时和究竟等等,各个层面的各个法,做最深入的认知,有了最深入的认知之后,就逐渐让我们的思想靠近实相。如何增加自己对实相的认知、正见,或者修行的方式,在五部大论中讲得非常细致。这是闻思方面。
还有就是上师在光盘当中提到的修心法要。修心法要实际上和修行佛法的体系没有分开,它的侧重点是如何调伏自己的心,所以称之为修心法要。《入菩萨行论》就是这个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论著。《入行论》告诉我们怎么样调伏心,怎么样调伏六根,怎么样趋入于殊胜的菩萨行。通过有次第、有体系的方式,逐渐对我们的心做引导。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先认知,再串习。
我们一方面要对深广的论典进行闻思,一方面要对于殊胜的修心法要产生高度的兴趣。如果只是修行,没有正见基础,修行比较容易进入盲修瞎练的歧途;如果只是闻思,没有修行,那么我们闻思的结果又有什么可靠性和必要性?实际上,我们闻思就是为了修行,修行以闻思作为前行基础,有了闻思得到的定解,缘这个定解再再串习,这个才叫修。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上师一再强调了闻思和修行不能脱离。在家修行者和出家的修行人,在时间、精力等方面有所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作为出家人,可以有很多的时间深入闻思五部大论,对于深广理论可以很深的摄入。作为在家人,不一定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听闻、思考、讨论、辩论等等,不一定有这种机会。但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尽量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再抽时间实践菩萨行,这是很有必要的。《入菩萨行论》就是属于这种修心的法要。
我们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的一个注释《善说海》。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就知道上师在讲《善说海》的时候,在第一本书、第二本书的一部分是首先讲颂词,然后再讲解的《善说海》注释。后面就只讲解《入行论》的颂词,《善说海》的注释就没有再讲,但仍然使用《善说海》的科判。
为什么要宣讲《善说海》呢?上师在传讲本论的时候,说得很清楚:一方面是为了圆满法王如意宝的心愿;还有就是《善说海》在修心的法要上、在《入菩萨行论》的注释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具有甚深的加持。《善说海》的作者——无著菩萨,就是一位修菩萨行非常成功的例子,在他的传记中可以看到:因为他的菩提心、善心非常圆满的缘故,在他修行的地方,动物全都受到他的菩提心、大悲心的感染,互为天敌的动物都可以在一起生活、打闹,没有丝毫的恶心,豺狼和兔子都可以很和谐地相处。这完全是因为他的菩提心、利他心非常圆满,不但自己内心充满了菩提心、善心,而且这种善心的力量已经往外散发,影响到了其他众生的相续,让它们的内心也感受到了菩提心的力量,把它们相续中的野性、残忍已经全都遮止,令它们也能够产生善心。我们就知道他的菩提心如是圆满,他的善心如是殊胜,以此所造的《入行论》的注释就是《善说海》。
有这样一种说法,法王如意宝以前也讲过,上师也提到过:如果能够学习《善说海》,自己的内心绝对会自然而然产生殊胜的菩提心。当然利根者或者福报比较深厚的人,生起菩提心的时间短一点、速度快一点;如果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人,通过接触《善说海》的注释,不管是接触几句话,乃至于几个颂词,或者只是接触科判,实际上都是和《善说海》有缘的缘故,自然而然在内心当中,会产生殊胜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作为一个大乘行者来讲,这是一种殊胜的外在助缘。如果有了内在想要学习、生起菩提心的意乐,再加上外在这个助缘,我们的内心就完全可以产生菩提心。这就是为什么传讲《善说海》的原因所在。
《入菩萨行论》的注释有很多,《善说海》只是其中一部,其他的注释、科判也是非常殊胜的。但是在传统中《善说海》有这种殊胜的说法,所以我们学习无著菩萨的《善说海》很有必要。除了《善说海》之外,还有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短小论著和修行精华,如我们曾经接触的、流传比较广的《佛子行三十七颂》,这部论典对于修行也非常殊胜,也是学习之后能够改变我们相续的殊胜法要。它对于修心、修行方面,是以一种窍诀性的方式来进行阐释的。
在无著菩萨造《善说海》之前,曾经有一位大德请问另外一位修行非常圆满的大德,他说在如今的藏地,谁对《入行论》最为通达呢?这个上师就提到了两位大德,其中一位就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对《入菩萨行论》不管是词句的意义、隐藏的意义,还是通过修行来圆满它的所诠义,都是公认的权威,所以他造的《善说海》这部论典,我们现在能够学习,的确是非常殊胜。可谓好上加好,殊胜上加殊胜,这是极其殊胜的因缘,我们值遇之后应该以欢喜心来学习。
因为学习这个论典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在最初的时候应该发起一个坚固的心,最好不要中途而废。如果有什么特殊因缘,中间不得已中断一堂课的话,后面也必须通过听光盘的方式重新补上,最好不要断传承。这个法对我们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不单是这个传承对我们的加持很大,通过学习论典的词句、意义,我们在听闻、学习之后,就可以对我们的相续直接做改变。学习《入行论》的时间越长,对我们内心的震动也就越大。因为它是与世间人自私自利的作意、自私自利的心完全背道而驰的,能帮助我们彻底打破内心的我爱执,它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要。
学习本论的时间的确可能会比较长。上师讲了200多堂课,如果一个星期讲两堂,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学完。时间看起来是比较长,但是如果我们每个星期都能够坚持听,总有一天会圆满。而且圆满之后,我们会发现把时间花在学习《入行论》上面,的的确确物有所值。尤其是我们无始以来,都没有在学习佛法上真正下过真实的工夫,所以导致我们在身语意的善法方面、修证方面都还非常差劲。现在有了这个机缘,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应该抓住它。如果你不重视学法的机缘,它很有可能从身边溜走,之后不一定马上能重新聚集,现在既然遇到了,这个因缘很殊胜,就不要让它从我们身边溜走,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就如上师所讲,应该把学习佛法、学习《入行论》作为我们整个生活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是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家人、对其他人,都是有直接或者间接利益的。这个殊胜的法要,能够转变我们根深蒂固的我执、或者轮回的根本,作用非常大,加持力非常强。所以学习《入行论》,一方面看起来是时间很长,一方面它的加持力也非常大。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发一个坚固心,不管怎么样,就是不能够中途而退,坚持下去最后肯定会听闻圆满,听闻圆满内心当中肯定得到殊胜的利益。通过《入行论》的加持,我们一定可以得到这种殊胜的利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