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03课-03

2014-10-25 本文:生西法师 菩提如意宝珠

《入行论》第03课笔录

=================================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第三段颂词是顶礼文殊菩萨:

〖开示寂灭我与无我戏论胜义之法理,

己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遣诸愚见暗,

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此法理,

究竟自他二利法王文殊菩萨前顶礼。〗

前面我们也提过,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显现,智慧的总集。文殊菩萨显现在世间中,一方面是帮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另一方面文殊菩萨也是三世佛,早已成佛,不过是以菩萨的形象度化有缘的众生。

此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顶礼呢?首先是“开示寂灭我与无我戏论胜义之法理”。佛陀的正法分为二谛,通过二谛的方式趋入究竟实相。其中之一是胜义谛的法理,胜义的“胜”字就是殊胜的意思,也是第一的意思,所以有时叫做第一义谛,有时叫做胜义谛,都是讲最究竟的含义,它不跟随我们的所见所闻而转变。眼根的境界、耳根的境界都不是胜义,在佛法中叫做名言、世俗,或者叫做观现世量,这是暂时的、表象的意思。相对于暂时的表象,还有一个究竟的实相,究竟的实相就是一切万法在显现的当下,它的本体到底是怎样的自性呢?通过佛陀智慧的照见,在胜义中,在究竟的本性中,它是寂灭一切的。“寂灭我与无我”的戏论,“戏论”有时候叫做边执、执著,种种的分别念都叫戏论。上师也提到,戏论是不住于本性而向外攀求的本体。它不住于本来的无我,或究竟的实相,分别心不住于它的本性而往外攀求。比如执著“我”是一种执着,一种戏论;执著“无我”也是一种戏论。当然,“我”和“无我”二者比较起来,“我”就是一切轮回的因,一切轮回的根本。所以,如果有了“我执”会造很多的业。“无我”是观待于“我”来讲的,“无我”算是暂时的一种胜义,但是必定是用分别心去修持无我的,本体是分别心的缘故,所以“无我”也不是究竟的实相。在究竟的实相中,必须对“我”和“无我”的执著都要息灭,都息灭之后才叫做究竟的胜义谛。文殊菩萨善于开示寂灭“我”和“无我”戏论的胜义法理,因为菩萨已彻见了万法的本性,因此也能够教导后学者善巧安住于离开“我”和“无我”的胜义本性中。这是讲文殊菩萨开示的胜义法理。

然后文殊菩萨开示世俗的法理:“己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遣诸愚见暗”。“己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讲到了世俗中的本性。世俗中的本性是怎么样的呢?胜义当中,虽然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但是在世俗当中,一切万法仍然有显现。所以在离开一切戏论的当下,如果因缘没有完全寂灭,在因缘和合的过程中,仍然会显现因果法。所以,“己造积业为我所等”的意思就是在世俗中有因果的显现,也有因果的作用。“己造积业”:如果我们造了业,积累了业;“为我所等”:如果造了业就会去承受果报,“为我所等”去承受;“等”字的意思,前面我们在学习《亲友书》的时候也讲过业的自性,讲到了“未做不遇、已做不失、业的自性增长广大”等等,这里都是可以包括的。胜义中一切万法离开戏论,世俗中因果不虚而显现,所以“己造积业为我所等”就是世俗的法理。“遣诸愚见暗”,通过宣讲胜义的法理,通过宣讲世俗的法理来遣除一切众生的愚见,遣除愚痴见解的黑暗。如果我们了知了胜义谛、世俗谛,对于二谛的自性都能够了知,就能够遣除一切的愚痴黑暗;如果对于胜义谛、世俗谛的法理不了知,我们就会处在愚痴黑暗中。有时是对真实义有一种愚痴,不知道胜义谛的法理是怎样的,如果对世俗谛愚痴,也会对业果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如果能了知胜义,完全离戏空性,在离戏空性的当下,如果我们没有离开世俗的显现,当然会有世俗的作用。因此世俗中因果是存在的,虽然胜义中离开一切戏论,但世俗中因果不虚存在,没有一点欺惑性。所以我们在世俗中必须随顺因果而行。这是文殊菩萨开示的胜义和世俗、遣除愚痴黑暗的两大法理,帮助众生建立圆满的正见。

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此法理”:除了宣讲二谛自性的本体之外,也善说利他的菩萨行。善说什么呢?“抛弃自乐”。因为整个《入行论》,就是讲如果要成为一个标准的菩萨,必须要抛弃自乐、自利的心,然后把执著自利的心转为承办他利的心。而且在此心态的基础上要做利他的净行,做殊胜清净善妙的行为,这里说文殊菩萨也善说这样的法理。

究竟自他二利”:文殊菩萨的自利和他利都已经圆满了。“究竟自他二利法王文殊菩萨前顶礼”:一方面,文殊菩萨是法太子、法王子,从另一个角度讲,文殊菩萨显现上是菩萨,但实际上是属于佛位,所以法王这个名称当之无愧,在文殊菩萨面前恭恭敬敬的顶礼。

从《入菩萨行论》显现的缘起来看,修菩提心有两大传统。一大传统是释迦牟尼佛传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再传给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然后辗转传到金洲大师,再传到阿底峡尊者的修心法要,叫七重因果教授,修菩提心的一支是从这里传下来的;还有一支是佛陀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直接传给寂天菩萨,然后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宣讲的“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所以“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此法理”从一个角度看,寂天菩萨在文殊师利菩萨面前直接听闻佛法,文殊菩萨把胜义中离戏的道理、世俗中因果的道理,以及如何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道理完全传给了寂天菩萨。所以,寂天菩萨在《入行论》第九品智慧品讲到了“寂灭我与无我戏论胜义之法理”;在其余诸品中宣讲了“己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的世俗中的道理;第八品中主要宣讲“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修法。所以《入行论》中全是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的教言,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完全的体现了这些教言,也是传承的一种体现。

第四段颂词是顶礼寂天菩萨:

〖尽舍国政善开显,

稀奇佛子行之理,

弘扬佛陀教法者,

寂天菩萨前顶礼。〗

寂天菩萨在出家之前是一个王子,在佛教史中很多大德出家之前都是王子,像释迦牟尼佛、《中观庄严论》的作者静命论师、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等等,以前都是王子的身份。为了弘扬佛法,纷纷尽舍国政,从极度的享受中出离,教导众生修习正法才有利益,所以寂天菩萨也示现舍弃了国政。“尽舍国政”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在传记中也有,就是在即将登基的前天晚上,寂天菩萨做了个梦,梦见他的上师文殊菩萨坐在他即将登基的宝座上面,他觉得有点奇怪,文殊菩萨告诉他说:儿子,这是我的宝座,你和我坐在一个宝座上是不合适的。他第二天早上醒来之后就想: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说我不适合继承国王的王位,我应该出家。他认为梦兆就是显示这个含义。因为他的王位文殊菩萨已经坐了,而且说“你和我坐在一个位置上不合适”,说明他不应该继承这个王位,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他登基之前梦见度母用热水给他灌顶,他当时觉得水很烫,就问:“这个水怎么这么烫啊?”度母说:“这个水还不算烫,你登基之前用来灌顶的水更烫(印度登基之前要用四大海水灌顶)。”就是说升上王位之后,造业堕地狱,那个水更烫。他听到这个话之后,就舍弃了王位。当然,他从小善根、利他行都是很圆满的,后来因缘成熟之后就尽舍国政,开始出家修行。“善开显”是讲后来在那烂陀寺诵经大会上善于开显稀奇佛子行之理。他坐在高座上,身体升空,越升越高,开显了“稀奇佛子行之理”,后面留下了《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出现在世间的方式是非常传奇的。所以,他已经善巧的开显了非常稀奇的、趋入佛子行的殊胜法理。

弘扬佛陀教法者”:就是说寂天菩萨弘扬了殊胜菩提心的修法。对于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怎么样安住等菩萨的修法,作了非常详尽的开显,所以他是弘扬佛陀教法的人,本论作者在寂天菩萨这样一位大菩萨面前恭恭敬敬的顶礼。我们要学习、精通、实践《入菩萨行论》,对于作者产生很清净的信心非常重要。如果对于造论者有很清净的信心,我们就不会有怀疑,不会怀疑词句、意义有没有错误等。如果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顶礼寂天菩萨,没有其它的顶礼句,就用这个顶礼句也可以:“尽舍国政善开显,稀奇佛子行之理,弘扬佛陀教法者,寂天菩萨前顶礼”。在学习之前,自己念诵三遍乃至多遍祈祷寂天菩萨,通过清净的信心祈祷,寂天菩萨的加持也会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相续中。如果寂天菩萨摄受了我们,他的加持融入到我们心中,我们学《入行论》就会非常顺利,而且在实践菩萨行、生起菩提心方面也会非常顺利,这也是我们学法的一种外缘、助缘,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佛法,尤其是趋入到非常深广的大乘法义的时候,内外的违缘很容易现前:有时候生病、家人出事情、心情不好等等,出现很多违缘,所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时很难学习圆满,或者很难获得应该获得的殊胜受用。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认认真真的学习,一方面多祈祷传承上师、祈祷寂天菩萨、莲花生大士,祈祷大恩上师等等,通过信心的力量和大德的加持力,可以使学习圆满。虽然大德的加持力、寂天菩萨的加持力是恒时周遍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信心,就没办法获得加持。就像大家现在用的手机,是可以恒时接收外界的信号的,但如果不开机,就没办法接收到信号。所以,诸佛菩萨智慧的加持力是恒时周遍法界的,但如果我们没有信心,就没办法和佛菩萨的加持连接上,没办法发生感应。所以,如果我们有了信心,再加上佛菩萨的智慧周遍一切,二者相合的时候,就能得到很明显的加持。如果得到很明显的加持,我们就会发现,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分别心的障碍很少,外在的障碍也很少,疾病、烦心事也很少,让我们能够相对顺利的学习、实践菩萨行。这方面非常重要,经常祈祷寂天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等等,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事情。

以上四个颂词讲了顶礼句,最后一个是立誓句。立誓造论在论典中及藏传佛教的论典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顶礼句,然后是立誓句。立誓句一方面是立个誓愿,造注释要立下誓愿,为了让注释造圆满,在最初的时候立下一个造论的立誓句;另外,有时在立誓句中也会说明造论的必要,说明为什么要造这个论典。所以,立誓句中一方面要立下誓愿,一方面要说明造这个论典的殊胜必要性。下面学习立誓句:

〖从彼教言莲苑中,

畅饮善说蜂蜜已,

为利持佛子行众,

我当于此释本论。〗

从“彼”指《入行论》,或者寂天菩萨的教言。首先,造释者无著菩萨,从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的教言的莲苑中(把教言比喻成莲花苑),“畅饮善说蜂蜜已”,他把自己比喻成蜜蜂,在莲花苑中畅饮《入行论》所宣讲的善说蜂蜜。莲花苑中有很多蜂蜜,蜜蜂在这个花苑中畅饮了很多善说的蜂蜜之后,通达了《入行论》的含义。“为利持佛子行众”,为了利益能够守持佛子行的后代众生,比如我们,为了利益我们,“我当于此释本论”,我在这里开始解释本论,解释《入行论》的颂词。所以,此处讲到立誓,立誓一定要把这部论造圆满,这是讲立誓句。第二,必要性是什么呢?“为利持佛子行众”,造论的必要,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钱财,不是为了其它的世间的事情,而是为了利益后代想守持佛子行的后学者,为了让他们通达《入菩萨行论》的缘故,我就在这里开始解释本论。这就是造论的必要。讲清楚了造论是为了利益众生的,也间接表示为了利益众生,以菩提心、善心的推动来造这个论典,根本不是为了世间的妙欲、名声等等,立誓句说明这个问题。第三课到此圆满。

(第三课辅导圆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