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格言宝藏论释] 茅塞顿开 & 一生受益(14)第六品 观察性情(2)

2015-05-01 萨迦班智达 造颂 菩提如意宝珠

第六品 观察性情(2)

何处有缘彼兴盛,若无业缘彼衰退,
野鸭屋中不肯住,从湖驱彼亦返回。

任何人若处在有缘的地方就会得到兴盛,若到了没有顺缘的地方就会衰退,好比野鸭不肯住在屋子中,若把它们从湖泊中驱赶开,不久后它们还会返回来。

众生以各自业缘流转生死。于人世中兴盛与衰败,富贵与贫穷,尊贵与卑贱等都是各自善恶业所致。那么,决定一个人今生兴衰成败的关键便是业缘,也即是世人常说的命运。所谓的有福之人在具足善缘的地方,事事顺心,纵遇危难也有贵人相助而化险为夷,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方面都能心想事成,具体操办之时也是得心应手,如是则能青云直上,功成名就。然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天之骄子若去到一个善缘稀少甚至没有缘份的地方,则天时、地利、人和都不能具足,无论他怎样拼命地辛劳,结果也只是衰退而已。若是生意人在无缘之地,则易遭商品滥市、毁坏或遗失等天灾人祸而本钱蚀尽甚至倾家荡产,一蹶不振,当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太可悲!若是为官或是名人,则不会受人恭敬,反而会遭致各种诽谤,被驱逐、暗害,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同样,修行人也是如此,若于善缘具足处,则能持净戒、勤修三学且受上师器重和道友的恭敬。若在不具善缘的地方,别说利益众生和增上三学功德,很可能连根本戒都难保。另一方面讲,比如某些本是生活在繁华闹市的人,地位、财产优越丰厚非同一般,但他却愁眉不展,食不甘味,寝不安席,郁郁寡欢。一旦与佛门接上缘而往诣寂静山林苦修佛法时,粗茶淡饭却也甘之如饴,富丽堂皇的庭院别墅换作高寒之地的泥房草棚等陋室倒亦觉得潇洒自在、返朴归真、其乐融融。寻师访友,参禅打坐,禅悦为食,证真我之圣境,好一派人间仙境!这便是与佛门结有深厚良缘之人的追求。但另一部分人,因受全民信教的良好风气熏陶,以出家为荣,在父母亲友的大力支持下慕高僧为师,于佛法兴盛至极的寺院为僧,闻思修行等条件具足无缺,衣食卧具一应俱全,确实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他偏偏缘份不够,怎么也呆不下去,非要往外跑还俗入世,乐于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同在家人一起过平凡的生活。藏族有句古话:“命运如狂象,不知游何方。”世事无常兴衰多变,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生无主张随业流转,当持善法修积善缘。

所以,出家与否、学佛与否乃至世间形形色色之人事,都是众生各自的业缘不同而导致的。于有缘之地则能兴盛和发达,若值无缘之地非但无益反遭伤损。就象被关在屋子里面的野鸭,因为它们与这种环境无缘,故而跳动不安,嘎嘎乱叫以示抗议,乃至绝食使身疲惫、羸瘦,一刹那也不愿呆下去,总想于湖泊中自由地畅游。野鸭的家族世世代代都于湖泊中度过,它们热爱自己的家园,即便被人从湖泊中赶走,也会重新飞回来。正如一些被家人强行绑架回家的佛子,他仍会想方设法借口上班出差或旅游而重返闻思修的佛国乐园!

智者花钱求学问,愚者虽学亦舍弃,
众人生病即服药,有人亦会自杀也。

智者不惜花费钱财求取学问,愚者纵有所学也会毫不顾惜地舍弃。一般的人生了病都会服药治疗,有的人却自寻短见。

学问在于坚持不懈地追求和探索。就智者对学问的容量而言是永不枯竭的,就追求学问的目标而言是永无止境的,除非达到佛陀一切智智的果位,学问之境愈广,妙智新知愈无止境。诚然,世间诸人渴望知识者众,但却很少有人愿意为之付出代价。要知道,知识就是伟大的力量,兴盛发达、经久不衰的民族必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如同战场必须具备枪支一样,知识是日常生活中以及修行佛法时必不可少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迫切需要的。为此智者不惜一切代价以金银财宝乃至生命而求取学问。玛尔巴尊者到印度求学花费了大量的黄金。释迦牟尼佛往昔在因地时仅为四句法语而供养上师四千两黄金,甚至为求法不惜跨越刀山火海,或以己身作布施等。再如近代高僧能海上师三次赴藏亲近康萨仁波切修学密法,其耗资甚巨,金银财宝一应俱全,皆以马匹车乘运载;除了自己日常生活所需外,他将大部分财宝供养上师以报法恩。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追求学问是无止境的,作者在前文也强调应活到老学到老:“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有好处。它会把无明的东西抛开而把好东西保留住。”所以为人皆应如智者一般不惜代价地励力追求、学修一切知识。

学问即是如意宝,亦为世人之庄严顶饰。愚者却不以为然,丝毫不知学问的可贵,虽然曾经学到一点东西,但到一定阶段就不再努力,逐渐舍弃直至完全荒废。有位名人说过:“一个有知识的‘寻常人’最容易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个奇人,而且毫不疑惑地引以为乐。”有了满足感,人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最终会退失自己的学问。另一种人则是思想多变,缺乏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常于困难险阻前低头,萎缩不前或半途而废。比如一些学修显密佛法的人往往因为愚痴而终止对佛法的追求,还理直气壮地说出“我不是密乘根机”或“我于佛法无缘”等托辞,如是看来他们于轮回世间造恶业倒是“契机之人”、“因缘殊胜”喽!文学家斯歌特说过:“智慧学问的价值已远远胜过红宝石。但是愚者却不知其贵重,拥有之时也会如废纸般抛弃。”

“病者就医,遵医服药”,这已是上下五千年人类奉行的社会常理。古人言:“食五谷,生百病。”一个从来不生病的人除了铁人、木人等“非人”外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因此世间大多数的人生了病,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而就诊医治。但也有一少部份病人因极其愚笨的缘故,认为人生很痛苦,愿一死了之;或是一些严重的病需要动手术,或长期治疗等,他们不能忍受而毅然舍弃家人,选择“安乐死”来“酬谢”病魔死魔。这类人与不学无术之人又有何异?舍弃所学与自杀轻生是同等的愚昧,可悲!

诸有自由即安乐,诸无自由即痛苦,
共同即是争论根,誓愿即是束缚因。

获得自由即是最大的安乐和幸福,失去自由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强求共同一致即是争论的根源,一切誓愿都是束缚之因。

著名的“自由女神”像是人类渴望自由的象征和纪念。有了自由,人的生活才有意义。佛陀多次讲过世间上最大的快乐是自由自在,失去自由的人则是巨大痛苦的拥有者。曾有一位幼时便被认定为活佛的幸运儿,在庄严而隆重的坐床典礼(活佛升座的一种仪式)之后便如佛像一般被高高地供奉起来,不能擅自“离岗”外出寻师访友,而只能精研佛法,甚至连自己的生身父母也难得一见。他受着种种限制难开笑颜。一时闻及某处有位修证圆满的大德便连夜“出逃”前往依止。大善知识告诉他:“痛苦莫过于人生失去自由,快乐莫过于获得自由。你应如昔日的高僧大德那样,舍弃自己的财产、地位,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获得自由的那天起,那位活佛日益开朗,笑逐颜开,更显得慈眉善目。此后他精进闻思,终于成为一名佛学造诣极深、倍受信众爱戴的大活佛。所谓的自由即是在行善利人等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方面不受任何干扰与阻挡,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权利。一些人放荡不羁,我行我素,无视沙门律仪与世间法规,这不是自由,而是自甘堕落,如狂象野狗,难以调伏,所行便是破罐子破摔,一无是处。

世间人都共同期望财富、地位、理想等,而真正共同获得时往往会成为彼此互相争论之因。争论生起的同时,人必然会失去自由和快乐。比如两个人一见如故不分你我,但因世界观的差异,常起争端且各持己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吵得烈焰冲天,最终不欢而散。曾经有一对连体姐妹,她们从脐处相连,共同拥有三只脚,头手以及上身皆各自拥有。一个爱唱爱跳热情奔放,另一个却是性格孤僻不苟言笑。为此,两姐妹常起纷争,互相怨恨,苦恼之极,她们强烈地要求做肢体分离手术。医生告知成功的希望极小,顶多能存活一人。但她们仍然坚持手术,结果一死一生。所以世上许多事情是无法求得共同的,否则便会引来持续不断的矛盾和争吵。

此处誓愿非指修行人所发的菩提心以及持守净戒等誓愿,而是某些人不经观察随意夸下海口,于他人前许下的承诺。若自己办不到的事情随便发愿立誓,则必被束缚而不得自由。没有智慧的人追求自由非但得不到,反而经常受到别人的欺骗、迷惑乃至剥削。而有智慧的人常时自由自在,无有阻碍,因为他们懂得以各种各样的善巧方法来获取自由。

即使内具诸学问,装束褴褛受人欺,
如同蝙蝠有本事,无羽之故被鸟弃。

即使满腹经论,若装束褴褛也会遭受别人的欺凌。如同蝙蝠虽然有本事,但却因为没有羽毛的缘故而被鸟类遗弃。

俗言:“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不同身份、地位、学问的人皆应有相宜的装束。服饰不在于华美,朴素大方也是一种自然的美,大多数人对衣着的要求即是穿戴整齐而洁净。一个具有崇高学问或圆满修证的人,若衣衫褴褛则不受人恭敬反受人轻视欺凌。曾经有一个官宦人家对有学问的才子尤为赏识,一日广招当地才子应试,赋诗作画,优胜者赏赐黄金百两。一位饱读诗书的穷秀才也前去参赛,但因衣衫褴褛而被迎宾将士嘲笑、辱骂:“想不到乞丐也会吟诗作画,奉劝你回去拿个镜子好好照照自己,小心别染污了我家官人的大堂。”说罢一群人不由分说便把他哄走了。他不死心,用祖上传下来的一对玉佩做抵押,借来了一套阔少爷的服装。常言道:“人是木桩全靠衣裳。”穷秀才摇身一变成为英姿勃勃的王孙贵族,昂首挺胸再次前往。这次门卫个个低头哈腰恭恭敬敬地把他迎了进去,比赛的结果是穷秀才荣登榜首。可见装束对人至关重要。麦彭仁波切说:“如是世间浅慧人,不知内在之功德,外表善于随顺行,则令世人心满意。是故诸胜大菩萨,虽无刻意打扮心,然为引导世间人,故意身著妙装束。”作为一个出家人,何时何地都应穿着整洁的僧装。有的人智慧学识极其一般,但因外表装束得体而受人尊重。有的人虽有一定的学问,但却穿得破破烂烂,佯装瑜伽士,扬言学修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苦行,结果反遭人的白眼,众人纷纷嘲笑他是某根神经出了问题。

比如蝙蝠,它本是鸟群中比较有智慧有能力的一类。一次众鸟聚集一处准备通过各项比赛竞选鸟王。第一项:看谁先见到太阳。结果蝙蝠获胜,众鸟却反对它当选。于是又进行第二项:看谁飞得最高。蝙蝠虽然没有高空飞行的能力,但却悄悄地躲在老鹰的翅膀里面。比赛的号令一响,老鹰一拍翅膀直冲云霄,的确没有其它鸟能比得过。它得意地高喊:“我第一,我是鸟王。”此时蝙蝠从它的翅膀里飞出超过它一大截,故桂冠又被蝙蝠夺得,鸟王之名则非它莫属。一部分鸟群起反抗:“虽然蝙蝠有本事,但它没有羽毛,外表太难看,若为鸟王,则有损鸟类的形象,定会被大家嘲讽,所以它不能当国王。”其它鸟也随声附和:“它没有羽毛怎能算作鸟类呢?我们应开除它的鸟籍。”就这样,有本事的蝙蝠被鸟类遗弃了。因此,内在学问高深广博的人,装束也应得体不能太过褴褛,否则俗人会妄加欺骗和祸害。

非应之处若正直,往往毁他亦毁己,
如同直箭毁他人,或者毁坏自己也。

不应该正直的地方如果正直往往会毁坏他人,同时也可能毁坏自己。好比直箭,一旦射出,或者射死他人,或者自己被硬物撞折。

一般说来,正直忠厚是做人的美德。俗语云:“脚正不怕鞋歪,人正不怕路滑。”正直的人办事顺利,走遍天下,去到何方都会吉祥安乐。但世事多变,若人无有智慧,不知观察取舍,一味地直心、直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反而会酿成大祸,毁坏自己和他人。性格太过爽直之人不论别人说什么都奉为真理深信不疑。实际上,正直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如在依止上师求学佛法时,就应该唯师命是从、正直不讹,励力精勤于上师吩咐之事,凡有过失自力承担。不应正直之处,比如外道说法或他人指使行持非法之事,在此等情况下,若太正直、听话就容易上当受骗。曾有一憨直的愚人,欲修行各种功德,却不知如何着手,于是四处询问:“依什么因缘去修行可以得到解脱?”持邪见的外道、天魔等对他说:“你只要放任于六尘,纵情于五欲之中,就必然能得到解脱。”此人听后也不思维正确与否便依教奉行,于命终后堕入三恶趣。人生苦短,为避苦而纵情五欲,放浪形骸,结果反增其苦,这即是非处正直的过患。

缺乏智慧的正直人碰到墙角也不会拐弯,遇到劫匪也要与之论交情、讲仁义,那同与虎谋皮又有何异。从前有一个金匠和一个木匠一起赶路,行至旷野遭劫贼,木匠的衣服被剥了去,金匠立即逃跑,藏在草丛里。木匠曾于丢失的衣服领子里藏了一枚金币,就对劫贼说:“这衣服值一枚金币,我想用一枚金币把它赎回来。”贼反问:“金币在何处?”木匠就解开衣领,拿金币给贼看,并郑重其事地说:“这是真金的,若不相信你可以到那边草丛里找我的伙伴鉴别,他是位好金匠。”贼找到金匠,不由分说将他的衣服行李也抢走了。此中木匠即是位愚蠢的正直人,自己蒙受损失,丢了衣服和金币不说,又让自己的同伴也受到了损失。

不该正直的地方或人物面前,如果继续保持正直、憨厚或者精勤地恭敬承侍,往往不会有好结果。好比一根锋利无比的直箭,若瞄准的目标是人,一但射出,必定会射中别人,轻则受伤,重则丧命。若瞄准的是坚硬之物,如石头、山崖或铁门等,此端直的利箭则只会伤害自己——被折断。

雨水江河入大海,智者方有智慧心,
国王能集财眷民,温湿之处长丛林。

雨水以及江河之水必将流入大海;只有智者方才具有辨别事物之慧心;国王能集聚天下的财富和众多眷民;在比较温暖又湿润的土地上才能生长花草树木。

“滔滔江河始于涓流”,降雨之后,点点滴滴的雨水都会汇入江河,最终归入大海。如前文所说“大海即是江河库,是故百川流大海。”智者即如大海一般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学识,而且求取无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者以其深厚的福报成为人中尊主,其地位权势无与伦比,自然能招来享不尽的财富,同时也能集聚众多眷民。仁德之君更是威震寰宇,倍受世人爱戴,故能引得众小国自然归投。

植物生长的因缘即养料、土壤、阳光和水份。肥沃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润和阳光的抚育下,很容易生长花草树木。因此,庄稼人爱在温湿之地耕种;园林工人乐于在温湿的地方植树;就连野生植物也总是喜欢寻找温湿的环境“安家落户”……在众多良缘聚集——既温暖又潮湿的肥沃土地上,无论是庄稼还是林木都能茁壮地成长,而且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本颂所讲的大海、国王以及温湿之地皆是比喻,所要突出的是智者。真正的智者精通世出世间一切学问,有察人断事、料事如神之敏锐思慧。心者人皆有之,有些人为愚痴所蔽,终身为积累财富而奔劳;具有智慧之人却巧用钱财学习、积累知识,以其固有的福报,财富往往不求自得。具足法相的真善知识如温湿之地,无私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倾己所学以慰之,因此能摄受众多眷属,许多人也自然会如蜂采蜜般寻香而至。此中智者主要是指佛门中的大德高僧,他们不仅通达佛经教典,而且于外道诸多学问也同样精通娴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特别是当代的一些佛教伟人,他们除了修学显密佛法外,对科学知识也励力精研,如是当社会诸人乃至科研人士诽谤佛法或诘难之时,便能以世人熟知的理论结合佛法加以引导。上述智者不但具有辨别各种事物的智慧心,而且于各类知识精通无碍,如是便能铲除外道邪宗的伪善之说,遣除蒙蔽众生的无明痴暗,令其踏上光明解脱之道。

夏天泉水燃草火,云间太阳十五月,
愚者学问恶劣友,需时不定能用上。

夏天的泉水和燃烧荒草的野火,云间的太阳和十五的月亮,愚者的学问以及恶劣的朋友,这些在需要的时候不一定能派上用场。

夏天雨水充足,大地湿润,那潺潺流淌的清泉便显得多余,故无人用它浇灌庄稼。而在春天迫切需要泉水滋润田地之时,却遍寻不见它们的踪影。秋季,因烈日的炙烤使枯黄的野草轰轰隆隆地燃烧起来,所触尽毁。但这样的烈火却无人敢利用它,只得任其自燃自灭。虚空密布乌云之时,太阳于云雾之间穿行,时隐时现。它探出头的时候,让人觉得温暖舒适,但当你兴致刚起之时,它又调皮地躲进云层深处,留给人们的是突如其来的寒意。十五的月亮浑圆皎洁,人见人爱,然而这样的美景一个月中却只有一次,倘若遇上阴雨天,那盼望已久的圆月也是难得一见。漆黑而漫长的夜晚,夜行之人跌跌撞撞举步维艰,多么渴望那一轮满月的光明,然而得到的却总是失望。

以上四个比喻都说明了物不能尽其享用的遗憾。同样,愚者的学问和浅薄的劣友在需要的时候往往也用不上,他们或忙中添乱,或越帮越忙。愚者浅学少慧却常常把芝麻大的学问挂于嘴上。从前有个农夫将一些谷物存放于一坛中。一天,有只骆驼将头伸进坛子里去吃谷子,结果头抽不出来。农夫见后急得团团直转。此时来了一个自称学者的老头对农夫说:“你别发愁,我有办法把骆驼头弄出来。你用刀把骆驼脖子砍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农夫听了老头的话,举刀杀骆驼,垂死的骆驼拼命挣扎,同时也砸破了坛子。愚人的蠢学问只有愚笨的人才会认为那是至理名言,有智之士谁会采纳呢?自命不凡的愚者是天下最无知的人,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无知,反而喋喋不休地卖弄自己的愚昧,把它挂在鼻尖那最叫人恶心的地方。

恶劣的朋友大多薄情寡义,知恩不报,其特点在前文也已作过详尽的剖析。他们的绝技便是花言巧语,坑蒙拐骗,于己有利时,大举进攻,对人嘘寒问暖,大献殷勤,显得很有交情。但是当你真心需要朋友帮忙之时他却销声匿迹,即便在场也不会出手相助,形同陌路。更有甚者落井下石却立于一旁拍手击掌,连声称快,恶劣之至,与这样的恶友相交又有什么意义呢?

愚者少说极为佳,国王深居极为妙,
魔术偶而观为奇,珍宝罕见亦为贵。

愚笨之人寡言少语为最好,国王应深居简出以此为妙,魔术偶尔观赏会觉得新奇,珍宝罕见的缘故才显得极其贵重。

愚者不懂得观察自己的言行,不知轻重,常常词不达意,颠三倒四,说话啰哩啰唆,让人听了生厌,同时也暴露出自己愚痴的本性。所以这样的人最好免开“尊口”少言为佳。无论多么愚笨的人,只要衣饰稍作装扮也相貌堂堂,堪登大雅之堂,若寡言少语于一旁静坐安住,仅从外貌看去,人们定会认为他是个稳重且有学问的人。然而在他喋喋不休胡言乱语之时,语惊四座,人们方知他是“绣花枕头一包草”。此类人不懂什么道理,就算进入佛门,因其口无遮掩,难免不对佛法说些诽谤言辞。常言“祸由口出”、“言多必失”,别说愚者,就算是一个智者也不会随意信口开河,他们总是思量再三,觉得有必要时才出言。一般爱讲话的人,人们戏称为“多嘴的八哥”。有的人将腹中话语倾吐尽后回头一想觉得自己说错话或泄露了应密之语,便开始责骂自己,甚至打自己的嘴巴以示惩罚。所以愚者于众中出言更应谨慎,最好不说话,这也是为自己减少麻烦的最佳方法。

作为一国之君,不宜常时抛头露面而应深居简出,否则便不受人尊重。如《君主法规论》中所说:“君主当住自室中,如同隐蔽之宝珠,诚如世间俗话说,国王不应离自座。不常露面皆恭敬,多被见闻同凡人……”高僧大德以及活佛也是如此。若他们经常处于闭关状态,或是常时安住一个道场,这样人人都会尊重他。如果他常时出没街头巷尾,或以度化众生为名四处游荡,常与世间凡夫来往交道,那么,虽然他的名声很高,但渐渐地也会趋向衰败。世间上的一切高官皆应奉行此理,如是一方面可赢得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自己的人生安全。有位省级高官,上班之时出入小车,此外常时安住家中,走亲访友也是难得一见之事,甚至锻炼身体也不敢外出,仅在家中空出一间屋子作健身房。他这种行为也是很有必要的。国王、总统、活佛、大德乃至一切高官皆不宜随便出门,即使有必要出门之时,也要庄重、体面。比如历代国王出宫,四周有大臣宰官、四大军队、嫔妃婇女等众多眷属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君王。又如当今一些国家总统、总理等出访他国时,也是有众多官吏随从前呼后拥,正如麦彭仁波切所说:“国王离宫外出时,偕同军队显威风,如举胜幢皆簇拥,非时绝不能漂泊。”

魔术又叫幻术或戏法,也是杂技的一种,其表演是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变化莫测。比如从空布袋中变化一碗金鱼,从礼帽中变出鸡蛋、活兔、钱币,以及一张摇摆椅等。初次观看新奇的魔术,观众一般都是专心致志,饶有兴趣,观后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精彩的魔术只适合作偶尔性的观赏,若常时观看,则容易识破其中奥妙便不觉为奇了。

常言:“物以稀为贵。”珍宝也正是因为它极为罕见的缘故而显得贵重,身价高昂,尽管如此,巨贾富豪却也不惜重金购买。当某种珍宝滥市多达人手一份之时,其价值也就等同于一般金属物品了。比如水晶珍珠之类的宝物,因大量地开采,所以价格一般,再加上人工仿造品以假乱真,粉墨登场且比真的看起来还殊妙,故而其价值也就直线下降,一低再低。因此,身居高位者应将自己如精彩的魔术和珍宝一般保护、珍藏起来,切不可随意外出降低自己的身份。

倘若过分慈爱者,亦会变成仇恨因,
世人众多之纠纷,亦从相属而产生。

倘若有人过分地慈爱,那也会变成仇恨的根由,世上众多的纠纷也大多从密切的关系而产生。

无论是行于世间还是修持出世佛法都尤为提倡“慈爱”。当今是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精神文明已被弃之荒野。基于此,世间善士便开始呼吁:“共献爱心,让世界充满爱。”但慈爱需要取舍,而且也讲求一定的限度,切不可乱慈悲。过分的感情、过分的亲热、过分的慈爱都将成为仇恨的前奏。某些世间人刚交个朋友便如胶似漆,搞得热火朝天,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但转瞬间又矛盾纷起,犹如水火不相交容,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藏族有句谚语:“过分之情即是嗔恨之因,尾随嗔恨而来的必定是仇恨与战争。”

世间上的很多争论、纠纷与矛盾都是由相互的亲密关系演变而来的。以前,阎浮提有个大王名叫“十奢王”,他有四位王后,每个王后都生有一子。长子罗摩力大无穷十分勇敢,犹如天神。他有一件无敌可挡的武器——扇螺,敌人仅闻其声也会吓得丧魂落魄,众王子中无人能与之相比,十奢王亦是理所当然地将他立为太子。众嫔妃中大王最宠爱的是三王后,故对她许诺:“无论你提出什么要求,我都会答应。”于是三王后说:“大王金口玉言,一定要满足我的愿望!”大王便不加思索的许下了诺言。三王后心怀鬼胎:“那好,我要求你废掉罗摩,立我的儿子婆罗多为太子,您千秋万岁之后,好让他接替您的王位。”国王无奈,只得话付前言,将太子罗摩与二王子流放深山苦行,令之十二年不得回宫。此中纠纷矛盾即是在慈爱的操纵下上演的,也是极为亲密的关系发展而来的。

同样,友情也是如此。明智之人懂得交友的艺术“君子相交淡如水”以及“淡淡相交得长久”,同时“结交新友,莫忘旧友”。对于修行人,待人处事要恰到好处,既不能使彼此结成仇恨,也不能过分地亲热,因为这两种极端都是修行的极大障碍,有着潜伏的危害性。为此无垢光尊者苦口婆心地教导学人:“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于谁相触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即使激烈之争论,亦会变成友爱因,
常见争论之结局,多以和解而告终。

即使是激烈的争论有时也会变成友爱的起因,世人常常见到的争论其结局大都以和平解决而告终。

由于一切法皆具无常本性的缘故,有些事情看起来是祸实际却是福,有者看起来是福实则是祸,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世间之人常有争斗,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非常激烈的争论场面,旁观者往往替当事人捏一把汗,担心他们恼羞成怒大打出手,但这却是杞人忧天,因多数争论反到促使双方撞击出友爱的火花,彼此互相融通和理解,相持之下却以和合而告终。比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它的大小战争,最初皆由众生的业力而产生众多矛盾,中间是以激烈的战斗互相争论,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和平。同时某些国家还因争论结为联盟,互助互敬。

以前有两个国家,一是迦尸国,一是比提醯国。比提醯王有一头大香象,力大无穷,勇猛善斗,王依靠它屡次打败迦尸国的军队。迦尸国也想求得那么一头大香象,好与敌国一决雌雄。一次,迦尸国王得知本国有一头大白香象,立即重金悬赏捕获香象之人。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不少人聚集起来入山捕象。白香象知道这一消息后心想:我父母年事已高,双眼皆盲,我若逃遁他方,父母无有生计,不如随顺他们见了国王再说。众人兴高采烈地将白香象送回王宫,迦尸国王乐不可支,为其修建美宅,派乐师为它弹琴鼓瑟,奉以众多美味佳肴。但香象不饮不食,对面前的一切无动于衷。国王感到奇怪,便问其缘由。白香象如实禀告,并求大王放自己回山,待奉父母天年之后定来为大王效力。王感动不已,遂满其愿,并下令:国中臣民凡不孝顺、恭敬父母者一律治罪。

几年后,白香象果然践约回到迦尸国,国王即刻点兵秣马,备齐军队,准备与比提醯国决一死战。白香象劝王言:“打仗总不是好事,难免会有死伤,还是和好为要。”王言:“比提醯国王欺人太甚,仗着一头香象,总是欺负我国,我一定要报仇。”白象言:“我去一趟比提醯国,保证他们从此再不敢欺侮你。”比提醯王得知白香象主动来到自己国家,喜出望外,以为从此又增加了一个征伐战场的好助手,便亲自出城迎接。白香象告诉国王:“我到这来只是想对你说几句话,希望两国消除前嫌,和睦相处,各自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那不比你征我伐更好吗?”说罢念一首偈颂:“胜者徒招怒,负者更忧苦,不争胜负者,快乐又幸福。”比提醯国王听后,知道白香象的决心不可动摇,再者以它的能力在战场上帮助迦尸国,自己绝对无法战胜。便答应了白香象的请求,并派遣使者和它一同前往迦尸国与王讲和。从此,迦尸国和比提醯国和睦相处,两国人民免除了战争之苦,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个人之间也常出现矛盾纠纷,或是受人利用或是互相嫉妒等种种缘由,但通过“急诊”反而变成密友的事例也时有发生,真是“不打不相识”。遣除嗔恚则能平息纷争,但愿所有的战争皆能化干戈为玉帛。

悭吝富人之财物,嫉妒心重之友伴,
卑劣恶人之理智,彼等不会令人喜。

悭贪吝啬之人所拥有的财富,还有嫉妒心粗重的朋友以及卑劣恶人的理论和智慧,这些都不会令人感到欢喜和羡慕。

首先,悭吝之人自私自利,对财物尤为看重,自己舍不得受用,也舍不得供养和布施。这种人就象守财饿鬼一样精勤地看护着财富,自己却享受不了分毫。从前有个大富之人,家有良田千顷,米谷满仓,牛羊成群,奴仆上百,金银财富、绫罗绸缎数也数不清。但主人生性吝啬,一个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从来不肯布施任何东西。他对待自己也同样刻薄,穿着破烂衣服,吃些糟糠烂菜甚至食不果腹地寒酸度日。他的邻居虽非豪富,但却衣着华美,整日吃香的喝辣的,隔三岔五还宴请朋友。富翁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可是仍然舍不得动用自己的财产,最后给活活地气死了。所以悭吝之人非但难享积财之乐,反而成了财富的仆人,任之束缚自己,给自己内心造成压力和痛苦。这种人的财产永远不会令人欢喜和羡慕。

嫉妒之心古已有之,现今社会所说的“红眼病”就是嫉妒的现代名词。看到朋友的成就,不赞叹不随喜,也不激励自己去发奋图强,而是竭力去毁损对方,“宁可大家都喝粥,也不愿看到少数人吃肉”。对于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朋友,智者应采用“敬而远之”的态度来对待。英国一文学家曾说:嫉妒心重者,哪怕看到别人穿件合身的衣服,他也痛苦不已。嫉妒心在佛法中列为五毒烦恼之一,若欲成就佛果,必须将其连根拔除。于学修阶段,作为凡夫人不生嫉妒心是极其罕见的,但当它萌芽之时就应采取措施加以对治,不给其蓬勃发展的机会。结交嫉妒心重之人,得不到丝毫利益,自他所得只有痛苦,故有志者应防护诸根门,灭除嫉妒心之毒素。

再者某些卑劣的恶人,表面上聪明能干,多喜卖弄。纵然学佛也不懂其真意,总是望文生义,浮想联翩,颠倒是非而行持,他的劣慧只有在其同等劣友前才有市场。有者在诽谤三宝、杀生造恶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或者自己不具足学问和智慧,却以种种因缘滋生邪见,加上贡高我慢,最终堕入恶劣者的行列中去。有些卑劣者纵然有一些聪明才智,却往往充当其作恶行骗的帮凶,也成为他们深入恶趣的阶梯。有的人自诩聪明绝顶,甚至比佛还略胜一筹。比如一些外道邪师自称是宇宙最高等的佛,同时诽谤释迦牟尼佛是最低等的佛。如是等等,明辨是非的人们除了报以鄙夷和防备外,绝不会生欢喜赞叹之心,更不会羡慕和效仿。

贪者得财即欢喜,慢者夸奖即欢喜,
愚者同行即欢喜,正士讲实即欢喜。

贪婪之人得到钱财会欢喜雀跃,骄慢之人受到夸奖便欢喜不已,愚者随顺于愚者的言行举止则欢喜得手舞足蹈,而正士听到真实语才会发自内心的欢喜。

因众生的性格、因缘、根机各不相同,故而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与嗜好,但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贪欲心比较炽盛的人很少有知足的时候。他们视钱如命,得到一包毒药也欢喜地珍藏起来,行路时,两眼四处搜索,总盼望能有点什么意外收获,即使他人遗弃的碎木柴或牛粪也要拾回家。当然世上凡夫众生都爱财,得到钱财自然会生起很大的欢喜心,只是有些贪心重的表现尤为突出罢了。他们穷思竭虑地谋求财富,狠毒起来不择手段,恨不得全世界的财产都归自己所有。在比他富裕的人面前,他的忍辱修得着实不错,心甘情愿地作牛作马任人使唤。曾有一位富家子弟与人比武大败而归,回到家中拿一男仆出气,打了十个耳光,之后于心不忍,就拿出十块金币予以补偿。这仆人贪心极重,一见到钱,脸上的剧痛顿时消失,眉开眼笑地对主子说:“请您多打几下,就算几百下我也挺得住,只是打一下一个金币你记住就行。”主人一听,气上加气,对他一阵毒打后却连一分钱也未付。

爱慕虚荣之人总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原本只有芝麻大的功德,却被别人用放大镜放大了给他看,并不着边际地加以吹捧:“你的能力和智慧真是不可思议。大家都说你是个有神通的人,我看你也是太谦虚了,为何不露一手呢?……”被捧者一听乐不可支,戴着这一顶华美的高帽子已分不清东西南北,连路都不会走了。然后认定对方是知己,不惜倾囊相赠。

愚笨的人不一定喜欢财富和赞美,但却乐于随行愚者的行为。别人跳舞他也跳,别人唱歌他打拍子。总之一切散乱、放逸、非法之事,他们都乐意跟着去做,嘻嘻哈哈地跑来跑去,乐此不疲。因为愚者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对于求名求财方面需稍微动一点脑筋的事情也是懒得出奇,从不考虑,只要符合他的言行,就会数数欢喜。

正士品格高尚,着重的是实事求是。就算别人指责他的过失,只要是真实语,他就会欣喜地接受,并将此人看作为自己的亲人、恩人。比如一位高僧大德,在面对别人的赞扬时,他不一定会欢喜,因为他知道,自己若有功德则无须别人赞扬;若无功德,光凭赞扬也不能如实令人生起信心。若自己是只狗,即便别人抬举成为狮子,狗的本性也不可能改变;如果自己是狮子就算别人叫作狗那也是徒劳,因为你的本性是狮子。正士所行严格按照人规或佛法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行于正道。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总之自己走自己的路,以最崇高的品德来做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讲过: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变,但作为一个人就应该凭着自己最高的道德品质超越世间和时代,走自己的正确道路,这是作人最起码的要求。学佛之人更应如是,当坚持“一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卑劣恶人之学问,胆怯士夫之理智,
横暴长官之恩惠,彼等难以利他人。

卑劣恶人的学问以及胆小怕事怯懦之人的理论和聪明才智,以及蛮横残暴长官所赐之恩惠,这些都很难利益他人。

自古以来卑劣之恶人都是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其所谓的聪明才智和学问只是用来欺骗毁损他人而牟取私利的一种手段。他们仅于世间法略懂一二,而于善法方面更是“井底之蛙”,故不知善恶取舍。此类人正如《中观四百论》中所云:“只顾未来利,不顾生命尽。”更不顾忌后世恶业之果报。此类恶劣者萤火虫般的学问非但不能利益他人,反而成为伤害毁灭自他之因,如是则“聪明不如傻瓜好”。恶劣者在造恶业、说恶语、粗语、绮语、妄语方面往往能显出非凡的能力,他们口若悬河地大吹牛皮、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真正出现问题之时,他们却瞻前顾后敷衍了事,尽说些无关痛痒的废话。

胆怯之人害怕的事情太多,纵无远愁也有近忧,他们做任何事最终都将成为无穷的隐患。心性怯懦的人即便学问满腹、聪明足智,他的学问也如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故很难利益众生。若在公众场合要他发表意见,便会吓得全身哆嗦,口舌发僵,面红耳赤,半天吐不出一句话。有些法师本来学问深广,但是胆小如鼠,登不得广众大庭,别说讲话,即便有十几双眼睛望着他,也会下意识地低下头,害羞得象个小姑娘。因此胆怯士夫的智慧很难对众生有所利益。

做为长官,不可太野蛮,暴虐无道,否则只能使臣民感受疾苦,又何谈利益众生呢?横暴之人为官即是“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他们从不体察民情,稍不如意便发泄、惩治属下,不查谁是谁非,一意孤行,酿成过错后便施以少许资财以作补偿,还恬不知耻地说是对下属莫大的恩惠。以前有位暴虐的国王听信佞人之言:王臣上下都在咒骂国王的罪行,而某位贤臣说得尤为过分。于是国王将贤臣捉来,剥其脊梁,割肉百两以示惩罚。后来有人为贤臣伸冤,国王查明真相以后非常内疚,便拿一千两肉给这位贤臣补脊背。贤臣日夜痛苦难当,不断地呻吟。国王知道后便问:“你为什么还要苦恼,我挖取你一百两肉,现已经加了十倍还你,难道还不够吗?”旁人答言:“大王,若把人头砍下,即使再给他一千个头也难免一死。现在他虽然得到了十倍的肉,可痛苦还在他身上,免不了的。”恶劣的长官就是这样,不怕后世的果报,只贪图现时的利乐,压榨百姓后又施舍些财物等小恩小惠,想减少自己所犯的罪过。所以他们自始至终都是只为自利,其恩惠不可能真实利益众生。

有财人语皆入耳,无财讲实亦不闻,
如同产自玛拉雅,即使朽木亦贵重。

有钱财的人讲什么话都中听入耳,穷光蛋讲真话也不会有人听,如同出产于玛拉雅山的檀香树,即使朽木也很贵重。

常言“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拜金主义歪风横行下,金钱几乎成了万能之神,竟能驾御万物,使“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的怪论得以繁衍。的确,有钱财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权势自会尾随钱财之后而不求自得。这类人居然有如帝王般的气派,常常能金口一言定乾坤。人人对他说的话都乐意接受,不管是真是假,是对是错。曾有一位阔老董,为了自身的名利而作了一些表面上的善事,如为某某部门捐资、赞助之类的事。于是新闻媒体纷纷宣扬他的壮举,摄影、录像、采访等也蜂拥而至。此时,这位“名人”虽胸无点墨,却也能口若悬河地大作“文章”标榜自己。其讲话的内容也不一定是事实,众人却专心致志地洗耳恭听;纵然是语无伦次、张冠李戴、颠倒黑白之非语也能见诸报端。受益部门更是忙得不亦乐乎,筹办这个会那个会专程请他来作报告;听众即便毫无兴趣也要强打精神,目不转睛地以喜眼恭维。

然而没钱的人,有理却也是寸步难行,即使讲事实、说利他语也是难觅“知音”。有时自言自语也会招来白眼,又有谁愿意聆听呢?贫者办一点小事,好话说尽,嘴唇磨破也无人理会,四处碰壁不说,有理有据之事还有可能会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曾经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打官司。按理是富人仗势欺人理亏,但因富人腰缠万贯颇有势力,于是法官和律师皆偏向富人。穷人不肯服输,字正腔圆地据理力争,但却如空谷回音般无人理会,话才说了一半便被法官和律师打断,最后以“钱”判案,穷人判刑入狱,富者却逍遥法外。真是“有钱王八席上座,落魄凤凰不如鸡”。难怪世人会对金钱如此尊崇。

印度玛拉雅山是举世闻名的檀香山,凡是从那里出产的木材哪怕是一截朽木,也价格昂贵供不应求。而一些精工细篆、雕刻华美图案的平常树木却倍受冷落,无人问津。所以有钱财的人即便讲的话如朽木般无甚实义却也能使人唯命是从,办事也是钱到事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