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观四百论讲记(十)

2016-05-17 益西彭措堪布 菩提如意宝珠


己二、广说其性

 

接下来的四个偈颂,圣天菩萨进一步对“身为苦源”进行了详细的引导。

首先,圣天菩萨进一步引导说,有漏身体的自性是苦,这种性质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身虽久享乐,不能成乐体,

谓他胜本性,此定不应理。

 

难词释义

他胜本性:“他”,自性之外的因素,此处指乐;“胜”,指胜伏、压制、压服;“本性”:此处指身体的苦器本性。“他胜本性”:本性之外的乐,胜伏了本性的苦。

 

颂文直解

凡夫的业报身体即使长久地享受饮食等安乐的来源,它的自体也不能以此而变成了安乐。说本性之外的乐,能够胜伏身之本性的苦,这必定是不合理的。

 

释义

在上一科“略明身为苦源”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业报身的自性就是众苦之器。既然是苦器,那么即使享乐很长时间,即使尝遍了各种欲乐,也不可能改变性质,变成了乐。就像金银铜铁等金属,它们在常温下是固体,只有在高温状态下,它们才会变成液体,但是不管它们变成液体的时间有多长,只要温度一降低,它们马上就又变回去了,成了固体。这说明,即使在高温下保持多长的时间,也不能改变它们在常温下固体的性质。同样,由身外的因素所带来的乐,不管持续时间有多长,仍然改变不了身体苦的自性,就算正在感受外境带来的乐的时候,身体的自性依然是苦的。《四百论广释》中说:一只杜鹃鸟被乌鸦养大,那它会不会变成乌鸦呢?当然不会的,杜鹃鸟就是杜鹃鸟,它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同样,再多的有漏享受,也不会使身体的自性变成乐的。

现代社会,滋生出了物质至上、金钱万能等的思想,以为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去掉身体的苦,就能买来快乐。所以世间上的人,就以挣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挣钱多的,即使来路不正,也会被世人推崇。这其实就像是归依了钱一样,把钱当成了衡量一切的正量。

但是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身体生老病死等苦的自性,是相伴终生的,而金钱带来的乐,只是一时的。为了获得转瞬即逝的乐,而以毕生的精力谋取财富,那最后只能落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结局。而且在死苦降临时,金钱就不能起到一丁点的作用。在死的那一刻,这一生的名闻利养,都将彻底化为灰烬,那时候就会明白,这些钱财、名誉、地位等等都是靠不住的,并且因为浪费了积资净障,以及修习解脱道的机会,使得在今世出离轮回的希望彻底落空了。

能衡量一切的正量,并不是有漏、无常的钱,而是智慧、慈悲和度化众生的方便力,这三者才是真正成功者的标志。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就不会去重视金钱,而会把佛法看作无比殊胜的无上如意宝,去精进地修行解脱道。所有学佛的道友,包括出家僧人在内,也都要反思,在自己的见解中,有没有把金钱当老大的这种想法,有的话必须要遣除掉,否则这对闻思修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那么有人想,虽然这个业报身体确实是苦,但是也有人没有感受到苦啊,下面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设问:即使苦存在,只要幸运的话,也不会感受到。比如,有的人从生到死,生活条件一直都很优裕,他们并没有吃过苦。因此,怎么能说他们业报身的体性是苦的呢?

 

答:

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

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颂文直解

如果善加观察,那些拥有巨大财富等的胜者,遭受的是无法随心所欲的意苦,而那些劣者,遭受的是饥渴、疲劳等的身苦。因此,这身苦与意苦二者天天都在折磨有情世间,所以乐完全不是身体的本性。

 

释义

苦有两种:身苦和意苦。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身苦者,身痛、头痛等四百四种病,是为身苦。”因为这个身体是由四大所形成的业报身,所以必然会感受种种苦,除了身痛、头痛之外,还有饥渴、寒热等等的苦。现在人上下班高峰时要挤地铁、挤公交车,还有上班时过多的体力劳动,和过高的工作强度,都会造成身苦。所以很多上班的人都在喊累啊!很累啊!

意苦也被称为心苦,《大智度论》中又说:“心苦者,忧愁嗔怖嫉妒疑,如是等,是为心苦。”《瑜伽师地论》中说,心苦是由“于自体执我我所,愚痴迷闷生极怨嗟”造成的。我执越强,所生的怨嗟(怨气)就越大,这样就会造成忧愁、惊怖等苦,并且会带来嗔恚、嫉妒、怀疑等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因为不寂静的缘故,本身就是极大的心苦。

在这个世界,生活水平低下的家庭里,住房、家具、穿着、饮食等等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很差。比如,住的房子经常漏雨、漏风,吃的上顿不接下顿等等,所以需要承受很多身苦。而富足的人拥有了各种优裕的条件,所以遭受的饥渴、寒热等身苦相对较少。但是他们越富足,贪欲就越大,当那些贪欲无法实现时,就会生起难以抵御的心苦。这种心苦,对他们的煎熬程度,并不比劳苦大众的饥渴、寒热等苦要轻。还有,当看到比他们更富足的人时,他们心里产生的嫉妒、嗔恚,也会让他们度日如年。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种嫉妒、嗔恚的苦,也是不容小看的。这样不管生活条件好,还是生活条件差的人,谁又能够找到自在享乐的机会呢?所以,意苦和身苦天天都在折磨着这个世界的人们。可见,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安乐的。所以说啊,这个乐绝对不是有漏身体的自性。

在中国,曾经把佛法及儒家等的传统教育全部都丢失了,于是人们就拼命去追求物质生活,想去发财,想从物质上让自己得到彻底的满足与安乐。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是变好了,但是心里面始终还是不踏实,没有安全感,没有真正的快乐,再加上那种贪婪的充满欲望的心越来越增强的缘故,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内心里面特别苦恼。现在人的心太复杂,追求的太多,生活要求太高,什么都要更新,要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的步伐,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但是吃的东西多了,就怕身体会胖,所以又不敢多吃;穿的呢,想多穿一点,但是太热了,也穿不了多少;住的方面呢,一个人的身体不能分成三份或四份,同时住到三、四个房间里去。

追求再多,就算都追求到了又怎么样呢。比如说你赚的钱多了,存到银行,存折上原先的数字是30,现在到了60,但是数字多了,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不会起作用的啊!只是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变了一下而已,然而你身上真正的感受仍然是苦啊!

感受的乐多了,能自在享受了,就能摆脱生老病死轮回的大事情了吗?这样就能显现修行的智慧了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越有钱,贪欲越是膨胀,有钱人或者是明星,赚到有几亿的,甚至十几亿的,最后跳楼自杀,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心苦太严重了。

所以人们的生活目标偏了。如果就像乞丐一样,没有吃的穿的用的,当然要去打工上班赚钱等等,否则会饿死、冻死,但是有些人,这一辈子吃穿住的基本的生活条件差不多都有了,然后心里还是天天为了赚钱这样的一个目标,放下闻思修,放下积资净障,放下调心等等,这就得不偿失了。

追求外面的物质生活是不能彻底解决心里的问题的。比如西方有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发展了,但是现在他们发现了,很多的真正的真实的安乐,是不能够从外在的物质上得到的,所以他们就要刹车了,否则他这辈子会没完没了的赚钱在物质生活上努力。

如果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拼命地上班工作赚钱上,不肯闻思修,没有时间积资净障,但是到了年龄大了,病也多了,寿命也短了,以及真正要离开人间的时候,房子多又能怎么样呢?临终时候衣服多又能怎么样呢?那个时候钱多了对自己的往生有帮助吗?是不是往生的时候给阿弥陀佛带去一点人民币,阿弥陀佛就会特别高兴呢?或者搞个小聪明,走个后门,送个红包给阎罗王就能解决问题呢?或者说真正自己到了断命根的时候,自己的所有恐惧、痛苦是不是有了钱就可以被免除了呢?或者是不是真正有了钱,就不必下三恶趣地狱恶鬼旁生了呢?什么都不是!所以说人们已经搞错了,什么都搞错了。有经验、有智慧的人,生活条件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些够了,再多也不起什么作用,不如从内心上寻找真正的让心里快乐的修法。

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广释》中,用一位驯象师的经历,来形象地显示了胜者和劣者遭受的这两种苦。

国王命令一个不会调教大象的人,去骑上一头很难被驯服的大象,但这个人却让大象规规矩矩地听他的指挥走路了。国王因此很高兴,奖励了他。大象原本的驯象师看到后,担心自己驯象师的位置不保,因此心里很忧愁。后来,国王又命令这个人再去骑这头大象的时候,他失败了,因此受到了责打。这就让那位驯象师很开心。在这个公案中,那个驯象师遭受了意苦,而那位不会驯象的人遭受了身苦。

在现在的五浊恶世中,劫浊使得灾难频生,烦恼浊使得烦恼炽盛,众生浊使得众生苦多乐少,见浊使得邪见盛行,不信三宝、因果、极乐净土等,命浊使得寿命短促。劫浊、众生浊、命浊已经使众生遭受了各种痛苦,同时烦恼浊和见浊又使得众生在已有的痛苦之上,更增加了新的痛苦因素。大家可以观察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有的人身体一直病殃殃的,或者生活条件比较差,干的活比较累,当然心情也就不会很快乐;有的人身体一直不错,生活条件也挺好,但是邪见多,我执与烦恼很重,所以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很苦闷。大部分人呢,是既遭受着很重的身苦,又遭受着很深的心苦。大家平时多观察观察,既观察自己,也观察别人,这样就能深入理解到佛法中所说的有漏皆苦的真相,从而能放下对轮回不切实际的希望,全心全意修行解脱道。

那么,这样的苦,是否可以避免呢?下面圣天菩萨就来解决这个疑问。

 设问:即使存在着这两种苦,因为强力的大乐能压制它们,所以它们是否可以不被感受到?

 

答:

乐由分别生,分别随苦转,

是故除苦外,更无大力者。

 

颂文直解

因此,将苦的本性认为是乐,这仅仅是由虚妄分别产生的。而且虚妄分别所产生的乐,也会在之后的某时,随苦而转,被苦所控制的。譬如在有资具的时候,会觉得很乐,但是当资具失去后,则又陷入到苦中。因此在一切世间之中,只有力量强大的苦,除此之外,根本不存在乐的力量。

 

释义

 世间人在想到自己帮助了别人,或者管理着一大群下属,或者得到了称心如意的东西等等的时候,或者受到赞叹而得到一些名声的时候,心里就会因虚妄分别,而产生乐的感觉。但是他们又担心这些产生乐的因素会失去,这种担心,就又破坏了他们的乐。正因为乐是依靠虚妄的分别才生起和消失的,所以说乐是随苦而转的。但是苦却与此不同,当苦生起时,分别心是无法通过作意,来减少或中止苦的。相反地,生起的苦不但能破坏享受悦意境的乐,而且也能破坏分别出来的乐。在我们享受悦意境的时候,这种快乐可以被任何苦所破坏掉。这样,剩下的就只有苦了,乐已经荡然无存。所以,因为乐的分别也受苦的控制的缘故,所以苦就具有控制一切的力量。

《四百论广释》中说:有一个人有两位妻子。大房生了个儿子,但是夭折了,二房的儿子则活得很好。大房看到二房精心照料儿子的样子,心里很不舒服,经常流泪。有人问她:“你是在为死去的儿子流泪吗?”她回答说:“我哭不是为了我那死去的儿子,而是因为她的儿子还活着。”后来,二房的儿子生病了,大房这时到另一个村里去了,等她几天后回来的时候,看到了从村里抬出来一具尸体。她以为是二房的儿子死了,因此特别开心。这时她的腿上被一只蝎子叮了一下,这种疼痛把她分别出来的那种乐又给消除掉了。因此无论何时何地,真正存在的,只有力量强大的苦,而没有乐。

设问:即使安乐很难得到,但是它并不损害身体,所以是身体所拥有的。痛苦虽然多,但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它并不是身体所有的。

 

答:

如如时渐进,如是苦渐增,

故乐于此身,现见属客性。

 

难词释义

如如:这是藏文的表达方法,表示如同、随着的意思。

 

颂文直解

就像从幼儿到青年,再到老年,时间依次推进那样,老年的苦也会逐渐增加,乐将会减少。因此对于这个业报身来说,可以现见乐并不是它的本性,而属于客性。如果乐是业报身的本性,则身体增长多少,乐也应该随之增加,而不应该减少。因此,应当思维乐并非业报身的本性,并断除对它的执著。

 

释义

身体的自性,不是由是否会对身体伤害来决定的。决定身体自性是苦还是乐的真正根据,除了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1、苦的来源;2、易受伤害;3、难以照顾)之外,本颂又提供了一个观察方法,那就是从人的整个一生来观察。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苦,尤其在进入老年之后,苦更加地多,更加地明显。由此足可以看出,身体的自性即是苦,而不是乐。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长途旅行。旅行的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感觉疲惫,而且看着身上带着的物质越来越少,心里的焦虑也会与日俱增。对于愚痴众生来说,“生活”的时间越长,老苦就越多,离死也就越来越接近了。

也就是说,身体里的主性,是生老病死等的八苦,而人们希望的青春、健康、富足等等,都是客性。所以去美容、化妆、健身等等的努力,就相当于是在努力挽留客人,而想让客人反客为主,长期住下来,但这又怎么可能呢?客人终归是客人,住上一段时间,必定要离开的。认识到在身体上,谁是主,谁是客之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认真对待。因为青春、健康等快乐的因素是客,所以不要去寄予希望,不要去花费精力,否则等客人一走,这些希望和精力全都泡汤了;而苦是身体的主人,所以要彻底认识到身体是伤害自己的一个敌人,应该要厌离,不能去贪执,不能为它天天去造业过日子,否则就是认贼为父、助纣为虐了。

从身体的主性是苦这一点,可以看出人的命运,其实都是悲剧,都是被苦所包围、所操控的。那么人们到底该怎么办,才能找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方法呢?对于中下根机的人来说,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放弃这个业报身,截断结蕴相续,出离轮回,这样就永远不会再被身体伤害了。

身体的本质是个众苦器,但是众生对身体特别贪爱、耽著,还希望过一种非常幸福的生活。其实对于这个业报身,我们只应该借用它来作积资净障、闻思修行等的功德,而不应该去耽著它。你再贪执、再保养,它苦的本质永远都不会变。《中观四百论》的这一品,从方方面面、详详细细、里里外外引导我们明白身体是众苦之器,来让我们放下对乐的耽著、贪爱,这样实修的引导,是非常难得、殊胜的。

 

己三、思维因果缘三法而摄义

 

这一科总结了身的自性是众苦器。前三个偈颂,圣天菩萨分别从因、果、缘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一个偈颂,则是从世间凡夫正在死去,因而无乐这一方面,进行了总结。

首先是从因来作观察。

设问:即使苦是这个业报身的自性,但是乐可以改造这个身体,因此,不必要厌离这个身体。

 

答:

苦因缘众多,众病及外事,

不见于人类,有尔许乐因。

 

颂文直解

总之,观察苦乐之因,也能决定身之本性为苦,而并非为乐。即可以现见到的人苦之因非常之多,如内的四大不调而导致的众多疾病,以及外的水火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苦,但是并没有见到人类有那么多的乐因。

 

释义

致苦的因缘,就是众病和外事。众病代表内苦,外事代表外苦。《大智度论》中说:苦可以分为内苦和外苦两种。内苦在前面讲“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时已经介绍了。《大智度论》对于外苦,是这样说的:“外苦有二种:一者,王者、胜己、恶贼、师子、虎狼、蚖蛇等逼害,二者,风雨、寒热、雷电、霹雳等。”这第一种外苦,就是来自有情世界的伤害。现在,猛兽等的伤害是不多见的,但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所带来的痛苦,则是很普遍的。因此,在寺院里、居士的学佛团体里,以及在家庭中、工作单位中,大家都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慈悲心和智慧来和他人交往,这样就能减少这种外苦。第二种外苦,是来自器世界的伤害,现在器世界的伤害,常见的有地震、火灾、水灾,以及每天都在发生着的车祸等等。现在能导致乐的因缘,却很少很少。

从“离苦得乐”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来身体的自性就是苦。离苦得乐是所有人每天活着的目标,如果身体的自性是乐,那就不用工作、不用赚钱、不用吃饭、不用穿衣,自动就能感受到身体的快乐了。人们之所以还要让苦离开,还要去求得快乐,原因就在于有众病和外事这么多的因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着苦,众生就被逼迫得只能不断地逃离苦,不断地去寻找乐了,就像饥荒年代逃难的人一样。

月称菩萨说,比如一位公主要择婿(也就是要选她未来的丈夫),想娶她的人当然很多,但是她只能嫁一个丈夫,所以只能满足一个人的愿望,其他想要娶她的人都将因此感受痛苦。可见苦因缘众多,而乐因缘极少。世间上产生痛苦的因,就像大海水那么多,而能产生快乐的因,却只有一滴水那么地少。

这以上是对苦乐之因作了观察和分析,下面就对苦乐增长之果进行观察,来继续分析身体的自性。

设问:如果身体中不存在乐的话,我们就不会见到增长的乐,但增长的乐确实可以现见,所以乐应该是存在的。

 

答:

如乐正增长,现见即回转,

不见苦增长,有如是回转。

 

颂文直解

同样,对于果的苦乐的增长力作观察,也能确定身体的本性不是乐,而是苦的来源。比如当乐正在增长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因为某种因缘,而突然回转为苦,但是苦正在增长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见到能够回转成乐。

 

释义

本性和增长、回转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某种性质是自性中就具有的,那它的因就不会中断,因此就只会增长,不会转变成相反的性质。而如果不是自性中具有的,那么就需要借助外力的缘才能出现和增长,但是外缘会消失,所以增长就会停止,重新呈现出自性的状态。

大家可以现见到的是,快乐都是外缘带来的,而且增长一段时间后,就变成强弩之末,后继乏力了,所以,所有有漏的快乐都会带来痛苦,最后都将以痛苦结束。但是痛苦增长时,这种增长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带来快乐。由此可见,身体的自性就是一个大苦器,而没有丝毫的快乐。

《中阿含经》的“王相应品四洲经”中,讲了顶生王的公案。以前有一个转轮圣王,叫做顶生王,他具有四军、七宝,有一千个儿子。有一天,顶生王心想:“我有阎浮洲,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我有七宝,千子具足,我欲于宫雨宝七日,积至于膝。”因为顶生王具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所以才一发心,就在宫中下了七天的珍宝。后来,顶生王见到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北俱卢洲的富足殊胜,生起了贪欲,又以他的威德力,分别将三个大洲都收回麾下。再后来,见到三十三天的殊胜景象,又生起了贪欲,进入到三十三天的法堂,帝释分了他半座。这时他想杀死帝释,把帝释的半座也夺过来,作天人之王。结果,顶生王才生这样的念头,就已经下堕在了阎浮洲,失去了如意足,在重病中死去了。

从顶生王的这个经历中可以看到,顶生王从外缘中获得了各种快乐,但是在他想得到更大满足的时候,快乐就戛然而止了,变成了痛苦。可见有漏的乐,必定是要回转成苦的。

下面圣天菩萨再从导致苦乐增长的助缘角度,进行引导:

 

安乐俱因缘,现见可回转,

众苦俱因缘,终无回转者。

 

难词释义

因缘:此处指助缘。

终无:从来不会、根本不会。

 

颂文直解

对于增长苦乐之缘再作观察,也能见到身体的本性是苦,而不是乐。也就是说,如果长时间接触热、凉等的乐缘,可以现见到它们会很快转变成苦缘,而苦缘时间再长,都只会越来越增长,而根本不会回转成乐缘。

 

释义

乐缘会回转,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现在夏天到了,热的地方开始用空调。空调刚开始吹着,会觉得很舒服,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得感冒,这时再继续吹下去的话,就会让人生重病了。又比如,一个人喜欢吃苹果,那么如果让他每天不吃饭,光吃苹果,不到三天,他见到苹果就会害怕了。

但是苦缘,却自始至终都只会造成痛苦,不会转变成乐缘。比如在地狱里的众生,灌口、热铁缠身的时间长了后,他们会不会从中感受到安乐,然后喜欢上和热铁呢?肯定不会的,和热铁自始至终都只会给他们带来痛苦。又比如街上的乞丐,在严寒的冬天里,冻着冻着,就会冻死啊,而不会冻出暖和来;夏天被热辣辣的太阳晒着,一会儿就会晒晕、晒死,而不会晒出清凉、安乐来。正因为苦的因缘比乐的因缘力量强大,所以苦比乐的力量也就更为强大,被这么强大的痛苦因缘折磨,所以身体的自性是痛苦的。

以前阿育王造了一个名叫“喜乐园”的监狱,犯人刚进去的时候,可以随意选择行住坐卧四个姿势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他们一旦选定了后,就必须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不变。尽管这些姿势一开始是舒服的,但是没过多久痛苦就产生了。所以,乐缘会变成苦缘,而且这种苦只会越来越强烈,而不会重新再变成乐。

这以上从因、果、缘三个方面,否定了身体的自性中存在着快乐。能够像这样进行如理思考的人,就能认识到有漏世界中,确实是没有快乐可得的。但是有的人执著比较深,还是没有真正接受身体的自性是苦,因此他们接下来又提出了下面这样的问题。

设问:虽然从因、果、缘三个方面来看,都没有乐可得到,但是平时人们常说某某人很快乐、很幸福,这是否就说明了快乐还是存在的,不能完全说没有呢?

下面圣天菩萨就从更深刻的细刹那的角度,来彻底打破有漏快乐存在的执著。

 

汝正死时去,现去及当去,

正死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颂文直解

总之,因为一切器情万法是因缘所作的,这样它们的自性必然是刹那迁变的。因此对你来说,每过一个刹那,离死就越接近一步,这说明正死就是你的自性。过去已经过去了,现在正在过去,未来也即将要过去,对于这样一个正在死去的过程,说成是快乐,是毕竟不应理的。

 

 释义

大家要知道,这里的“汝”,只是随顺世间人的执著所假立的“汝”,它真实的含义,其实就是人们的五蕴。

五蕴是种种因缘所形成的果。第一品中也说到了众生存活的真相,是“任谁所谓活,唯心刹那顷”。这就是从细无常和唯识的深度上观察到的结果。从细无常的深度来说,五蕴是一直在无常迁变的,每一刹那都在不断地消失,这就是微观状态下的死。因此所谓的“你”、“我”、“他”,实际上每一刹那都在不停地死去。世间众生,就是一路从过去死到现在,再从现在死到未来。既然“你”、“我”“他”都在不停地死去,那么死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快乐呢?

《四百论广释》中讲了下面这个公案。一位年轻的仆人弄坏了主人的鞋子,接着又弄坏了凳子,后来又把主人的马给弄伤了。他还走到放胡椒的房子,吃了胡椒,又喝了酒。他偷了主人一千件东西,之后又偷了两千件。主人呵斥他说:我养着你,你却做着不应该做的事,不停地来害我。你难道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浪费了什么了吗?仆人回答说:尽管我一直在害你,但是你仍然信任着我,其实你自己应该想想你做了什么?想想你浪费了什么?这里的主人相当于众生的我执等的非理执著,仆人相当于世间人的五蕴;仆人一直都在损耗着主人的家财,代表着众生从入胎开始,五蕴就一直在无常迁变,每一刹那都在给众生的执著造成痛苦;主人一直误认为仆人很忠诚,代表众生的执著没有见到五蕴在刹那变动的、痛苦的真相,还误认为在五蕴上有快乐存在;主人责怪仆人不忠,表示众生的执著,在责怪五蕴为什么不给我产生快乐;仆人回责主人,表示五蕴本性就是无常、苦,这是不可改变的,要改变的恰恰是众生不切实际的执著。

这以上是从总体的角度,分析了业报身就是一个众苦器。下面圣天菩萨分别从苦的三相,来具体明了业报身的苦器自性。

 

戊二、别思有漏苦之三相分三:一、思维有漏苦苦;二、思维有漏坏苦;三、思维遍行之苦。

 

己一、思维有漏苦苦

 

首先圣天菩萨从受诸苦逼迫这一点,来引导我们认识苦苦。

 

诸有情常有,饥渴等逼迫,

逼迫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颂文直解

众多有情,本来就遭受着业报身自性中具有的生老病死等的痛苦,在此之外,又不断有饥渴、寒热等的逼迫,而将如此众多苦的逼迫说为是乐,这是毕竟(绝对、完全)是不合理的。

 

释义

世间众生本来已经饱受了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但是这些苦还远远不够,众生还要受到诸如饥渴、冷热、细菌、水灾、火灾、地震等的逼迫,这就使得苦上加苦,难以承受。现在这个时代,还特别会受到一些以前没有的威胁,比如被污染了的空气和水、食品中过量的农药、食品中的重金属等等,这些都会伤及到身体,带来直接或者潜藏的疾病。在这众多苦的包围与逼迫之下,怎么还能说生活很美好、很幸福呢?这是完完全全不应理的。

月称菩萨说:有一位儿媳,很想当家。当她真的当上了家,管起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家务事后,她才发现,原来当家是很繁琐、很痛苦的,根本没有她原先想象中的那种快乐。同样地,世间人以为生活很快乐,但是真正的生活,在生老病死等苦之外,还需要不停地遭受饥渴、寒暑等的痛苦。在家人需要不停地工作,工作时会

受到老板和同事的责难,成家后双方会发生很多吵架,甚至婚姻产生破裂,导致离婚。出家人也会遇到持戒的违缘、闻思修行的违缘等等的逼迫。所以,人生就是一个被各种苦逼迫的过程,将这种种苦说成是快乐,只是人们的一种颠倒认识而已。

有的人知道了自己在被众苦逼迫后,于是想着是否能把苦改造成乐,于是他们提了下面这样的问题。

设问:虽然这些苦确实存在,但是能否通过因缘和合,将身体中的苦改造为乐呢?

这也是办不到的,圣天菩萨回答说:

 

无能诸大种,和合说名生,

相违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颂文直解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苦乐依赖于身体,而身体又依赖于四大种的和合。单个的大种都没有形成身体的功能,它们只有和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生,并对这种生的结果,假立为身。但是四大种的体性又是相违的,因此将它们和合的结果说为是乐,这是绝对不合理的。

 

释义

四大种即是地、水、火、风,人的色身就是由这四种基本的微粒形成的。地大具有坚性,水大为湿性,火大为暖性,风大为动性。从四大的作用而言,地大有保持不使坠落的作用,水大有摄集不使散溢的作用,火大有使成熟而免于坏烂的作用,风大有增盛流引、上下纵横生长的作用。

单个大种,是“无能”的,也就是无法发挥出作用。它们就像光杆司令一样,必须要和合起来,各自才都能发挥作用,产生粗大的色法。色身就是四大和合产生出来的。人在胚胎结成时,先必须有地大,地大为其他三大提供了聚合的基础;但是如果缺少了水大,那么地大就像一盘散沙一样,凝聚不起来;如果缺少了火大的话,那么胚胎将不会成熟;如果这时缺少了风大,那么胚胎将不会生长、发育。

但同时,四大又互相克制,具体来说,地大阻滞了风大的流动、风大会使地大散坏、水大能熄灭火大、火大能烧干水大。因为四大种之间的相克,互相冲撞,从而使身体必定会感受病苦。一大不调,会产生一百零一种病,四大不调,就会产生四百零四种病。这样即使外来的乐缘再多,也根本无法保护这个身体。

人要形成色身,必须要依赖四大的相生,但是四大同时又是互相相克的,这就决定了身体必然是病苦不断的。月称菩萨说,就像一户人家有四位妻子,她们互相敌视。大房很傲慢(比喻地大),二房总是在哭泣(比喻水大),三房脾气很暴(比喻火大),四房总是疯疯癫癫(比喻风大)。她们总是各有主张,互不买账,所以这个家庭就被搞得乌烟瘴气。组成色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分别就像这四位妻子一样,互相冲撞,所以这个业报身体怎么还可能会有安乐呢?注定只能是一个众苦之器了。

还有,马、豺狼、蛇、鸟、鹿、鳄鱼这六种动物是互为仇敌的,如果把它们从各自的地盘里抓来,绑在一根绳子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都会不得安宁。同样,各自相违的四大聚合在一起,每一个都不会有安乐,这样四大组合而成的身体中,也当然不可能找到任何的安乐了。

备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观看对应《中观四百论》11、12讲记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