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基础教育课程怎么做?7省200余教育大咖成都论道

2018-04-24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文丨樊英

编丨大北咯


怎么确定最有价值的基础教育改革项目?

怎样融合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与区域教育其他工作的关系?

……


4月23、24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中心”)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承办的2018年度实验区联席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来自四川、重庆、山东、浙江、广东、河南、江苏的200多位代表,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性质、示范作用、具体做法、经验总结等等,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和分享。


△重庆市南川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现场分享

7省多学校介绍经验和办法


课程教材中心主任田慧生对实验区2017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早在2012年,锦江区就成为了“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16年6月,锦江区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约合作共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示范区”,开启了锦江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新篇章。


锦江区教育局吴海乐局长在现场做了题为《创新“实验区”工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主题发言。吴海乐局长在发言中,介绍了锦江区这几年的做法,通过实验区建设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本文开头的系列问题。


锦江区教育通过实践证明,以合作共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示范区”的方式,是破解教育改革难题,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可行的路。


进校体验

锦江三所代表学校获赞赏



4月24日,与会代表分别来到锦江区的三所学校,实地参观了解学校课程建设情况。



盐道街小学重点介绍了学校的未来学校发展计划。基于盐小自身发展需求及对教育信息化趋势的理解,学校提出“信息适融”理念下的O.P.A 未来学校发展计划,O.P.A 是由Open Class、Personalized learning、Adapting to the future三个词组的首字母组成,即开放课堂、个性化学习、适应未来。盐小通过未来学校建设,从课程、课堂和教师培养等多方面整体推进,探索“信息适融”的深度。


七中育才教育集团水井坊校区,以学科课程建设为基础,推进课程改革,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从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材知识整合和基于学科的大单元教材整合两个角度进行构思和设计,采用主题化、模块化和序列化三种主要方式进行整体教学。在多年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七中育才最终修订形成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课程纲要(2017版)》。


此外,七中育才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整合的内容主要来自: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目前,语文、数学和物理学科都有整合后的校本教材,如数学组将北师大版教材中分散在六个学期的六章的内容整合成校本教材中三章的内容:统计与概率,分步在三个年级,使知识的结构化更明晰。英语整合了国家教材和引进教材,美术在国家教材内进行整合。与教材整合相应的,采取了整体性教学,即不管是单个知识还是知识群,都要引导学生对此达到整体的把握和建构,从而达到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




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则通过管理变革和铸“心”教师队伍建设等创新举措,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


三所学校的优质发展仅仅是锦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锦江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通过试点探索“STEAM” 项目研究、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创新构建教育督导体系等措施,不断破解教育改革难题、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据介绍,‌下一步,锦江区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总量、优化资源布局,主动回应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推动锦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