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三大课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院的学科优势和全国党建标杆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好专题学习、专题培训等规定动作的同时,注重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解决服务师生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思政课堂”,分层次、有重点、广覆盖地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学”上下功夫,在“行”上见成效。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视“理论课堂”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将党史学习列为中心组和各党支部学习的主要内容。坚持重点篇目个人自学、理论研讨交流研学、专家讲座深度导学、书记党课领航引学、学习培训集中笃学、参观活动体验践学。截至目前,已陆续邀请全国党史权威专家、“五老”党员、先进典型来院开展专题讲座、辅导会、报告会二十余场,组织党员到福建省档案馆、马尾船政文化园区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和校团委联合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梓论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院掀起党史学习的热潮。坚持“以问题牵引学习、以学习解决问题”理念,积极探索“党建+重点工作”模式。不断加强福建省高校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期刊《理论与评论》刊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展览馆、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教学体验中心等阵地建设,开辟党史学习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专栏等方式展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发挥“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的作用。学院党委书记张爱民表示:“通过学习教育要使全院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团委联合举办“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走出去”,搭建“实践课堂”,一方面为福建省党史学习宣讲输送中坚力量,学院郑传芳、郑又贤、傅慧芳等3位教授入选福建省首批“新时代宣讲团”,李颖、朱新屋教授入选福建省教育工委宣讲团,深入全省各地开展党史宣讲活动,反响热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梓宣讲团”成立暨党史宣讲动员仪式
另一方面,学院整合现有团队资源、打通本硕博宣讲壁垒,打造集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学竞赛于一体的宣讲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梓宣讲团,121名学生受聘为学梓宣讲团成员,深入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社区乡村开展理论宣讲,目前已开展宣讲二十余场。在师大附属小学宣讲团成员走进一年级到四年级,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例为小朋友们讲述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图谱和感人故事。
学梓宣讲团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党史宣讲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思政课堂”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党史教育资源,通过有效载体和形式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体验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拉巴央吉说:“从思政课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间断,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更要加强‘四史’学习教育,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座谈会
与此同时,学院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持续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项目化、制度化精细管理,持续开展好“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系列品牌项目,多次组织高校思政课精品课项目培训会、研讨会、推进会,学院执行院长傅慧芳教授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青年教师做教学分享,建议青年教师要把“下狠功夫”与“使巧劲”结合起来。2021年5月中旬,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与评论》编辑部共同承办的“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论坛成功举办,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搭建了教学观摩、练兵、研讨的平台,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能力,推动“四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推荐阅读-
- fjnu1907 -
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何宇凡 张碧思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