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学主编风采】第82位: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2016-05-16 化学加


导读

由“化学+网“去年下半年发起的以“尊重化学知识,感恩化学主编”为主题的公益筹书活动,已得到包括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兰大、厦大、复旦、中大、川大、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华南理工、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核四O四公司等60多所大学、机构,80多位化学主编的热情支持并参与(活动设定拟共筹108位老师的书)。更多活动详情,欢迎用电脑访问化学+网官网了解!

本期推送【化学主编风采】系列连载之第8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本立教授,他于5月12日向化学+网赠送了院士文库·厦门大学专辑之《黄本立院士论文选集》一书,并寄语化学+网:化学要造福人类!”化学+网在此向黄院士特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感谢黄院士的关注和鼓励!并衷心的祝愿黄院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主编风采



黄本立,我国著名的光谱学家和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25年9月生于香港,1945-1949年就学于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1950年在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后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工作,1984年获批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以原子光谱为研究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化学系教授至今,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历任中科院长春分院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五邑大学名誉教授,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化学会25届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光谱学会副理事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化学进展》、《分析科学学报》等11种国内期刊顾问或编委,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等6种国际期刊顾问或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与环境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奖学科(专业)组评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60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1957年提出的新型双电弧光源多次为国内外专著及论文所引用和一些实验室所采用,上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首次建立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所主持的“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85年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75年起从事感耦等离子体(ICP)光谱分析研究,参加过多项获奖工作(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国家科委及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2次,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获中国专利。所主持的“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3年获中科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研究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获厦门大学第七届“南强奖”个人一等奖。主持研究的强电流微秒脉冲供电(HCMP)空心阴极灯激发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改善了包括一些稀土元素在内的多种元素的检出限;HCMP技术获专利,并获福建省200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先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逾二百篇,主持或参与编著科技专著有“An Atlas of High Resolution Spectra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or ICP-AES”(RSC, 2000)等近十部。应邀作过国际会议大会报告9篇,特邀报告20篇。曾以学习会、培训班等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光谱分析骨干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究生22名,指导博士后9名。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03年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赠书欣赏



《黄本立院士论文选集》

厦门大学出版社历来把弘扬科学精神和出版优秀的学术著作,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目标。为了展示“两院”院士国际领先的学术水平和求实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也为了向学界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专业论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决定倾力编辑、出版一套《院士文库》丛书;而首编便是即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院士文库·厦门大学专辑》。

希望本文库的出版能对相关学科的科研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能使后辈学人从中汲取科学的营养,领略院士们的治学精粹,为学术的传承与创新“牵线搭桥”,为新一代大师的不断涌现推波助澜。

黄院士语一个甲子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留下点滴痕迹,可能对年轻的后来者会有些许参考价值。这是我出版这本文集的初衷。

由于早期的内部刊物现在比较难找,所以本文集对它们有点“照顾”,好让年轻读者可以比较容易看些建国初级的有关情景。至于近期论文,由于在网上都能找到,而且本人贡献较小,所以尽量少选些,以省篇幅。另外,文章的总目录亦将列于文集之内备考。为了方便读者查询,本文集还讲我的一些个人资料列入。

显然,我早期的那些文章现在看来真是太粗浅了。但我想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包括我的水平。另外还有一些作者原文错误或手民之误等等。我试着将文集中少数几篇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在该页下方加注更改,以期避免以讹传讹。但文集中肯定还会有不少错谬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附: 化学+网筹书活动进展情况



前期已收到的赠书合影



相关延伸阅读,关注化学加后可:


回复ab39,查看《王静康院士赠书化学+网,寄语“化学化工,协同创新!》

回复ai62,查看《【名家名企】目前最年轻的中科院女院士黄如:只道是寻常》

回复ai53,查看《【名家名企】席振峰:等闲识得燕归来》

回复ai52,查看《【名家名企】复旦大学化学系陈芬儿:责任重于兴趣》

回复ai56,查看《【名家名企】陈洪渊院士:教学如刀背,科研似刀锋》

回复ai42,查看《【名家名企】物理化学家朱起鹤:积微成著志高远》

回复ac-06,查看《“化学+”邀您参与众筹:第一筹筹的是什么?》

回复ab36,查看《传播知识,传承经典,向这些学界著名的化学主编们致敬!看看有您母校的老师吗?》

回复ab33,查看《寻找最美化学铺路人--请看,他们已经出现在眼前,想ta吗?》 

回复ab20,查看《“化学+网公益筹书活动”传播时代正能量,开启众筹概念新领域!》

回复ab47,查看《春天里,化学+网2.0版高调上线,传达的原来是一份BP草稿的内容!》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体验化学+网2.0版

投稿合作邮箱:cs@huaxuejia.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