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饮料含化学成分晃出“絮状物”?大哥,不懂化学咱别强行科普
来源|微信众公号“壹现场” ID:yixianchang518
最近网上曝出一段视频,一男子摇晃海之言饮料,一分钟后出现了白色“絮状物”,男子规劝大家“不要喝这种饮料了,里面有化学物质。”
不过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告诉广大吃瓜群众,出现这种现象并非饮料有问题,而是出现了过冷现象。所以说,没文化太可怕。
网传晃动饮料出现絮状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25tdh363&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段长约一分半钟的视频中,一名男子坐在车内,用带着手套的手不断晃动一瓶海之言饮料。
刚开始这瓶饮料只是出现气泡,男子不断更换姿势晃动瓶子。一分钟后瓶中出现了很多白色的“絮状物”。
男子“科普”道,“这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大家不要再喝了”。
记者发现,不少网友在听说这个传闻之后都前往超市实验,但大多数人晃动后都没有发现有视频中的现象。
记者实验,常温下无此现象
为了验证视频,记者买了两种不同口味的海之言做实验,这两篇饮料的配料表显示,原料都是一些浓缩果汁、水、糖浆等。
记者用力摇晃饮料将近两分钟,但是都没有出现“絮状物”,只是出现了一些气泡,瓶中液体变得浑浊。而变得浑浊的液体经过很短的时间之后就变回了原样。
随后记者将海之言放在冰箱内一个小时左右,将其取出,瓶内并未结冰。记者只是轻轻动了几下手腕,就看到白色的冰晶出现,和视频中出现的“絮状物”一样。再次晃动十秒钟,这些冰晶聚到了一起,并且“占领”了半个瓶子。但半个小时后,里面的冰晶会融化。
(常温下海之言无冰晶,冷冻后马上取出稍微摇晃就出现冰晶)
记者又准备了矿泉水和雪碧进行实验。经过一小时的冷冻后,记者晃动矿泉水,里面出现了结冰现象,但并非海之言那样的冰晶,而是一片冰片,也不能在水中来回飘动。记者用同样的方法晃动雪碧,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专家辟谣,并非饮料有问题
大学教授&辟谣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刘少伟教授表示,网传视频出现“絮状物”,并不是因为饮料内部有问题,而是低温时瓶中液体出现了“过冷现象”。
对视频中强行辟谣的只能“呵呵”
在一定压力下,当液体的温度已低于该压力下液体的凝固点,而液体仍不凝固的现象叫过冷现象,这是一种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状态。发生过冷现象的液体,在外界摩擦等作用下会迅速凝固。
刘教授介绍,看到视频中男子坐在车里带着手套,很有可能这瓶饮料已经经过冷冻了,液体的温度可能已经到了临界温度,发生了过冷现象。
这时发生外力作用,比如摇晃,液体内部结构改变,就会出现结晶的现象。
同时刘教授表示,任何液体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只是临界温度不一样,只要达到了这个温度,水也可以出现同样的状况。
所以强行科普的只能啪啪啪,打脸咯!
相关延伸阅读,关注化学加后可:
回复ai109,查看《【名家名企】中科院赵东元院士——“每天像小蚂蚁一样工作”》
回复v29,查看《【今日化学前沿】超级新星Phil S. Baran再发Nature,通过电化学方法大规模烯丙位碳氢键氧化》
回复z32,查看《这个中国人用生命换来了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拯救了全世界数千万男女的生命》
回复v34,查看《Nature:吃醋可能容易导致肥胖》
回复q59,查看《纯净水 VS 矿泉水,我们到底该喝什么水?》
回复t51,查看《神奇的液态金属到底是什么?这可不是科幻世界,它真的来了!》
回复ac-47,查看《因演讲走红的哈佛美女学霸,差不多拿遍中学所有奖项!》
回复ac-24,查看《比清华北大还要厉害的大学,仅仅开办九年,却培养171位院士》
回复i10,查看《有机化学僧的一首打油诗,深刻!太有才了!》
回复L08,查看《学化学的能干啥,看到最后一位我彻底震惊了!》
回复j42,查看《【趣味化学】有个学化学的妈妈是怎样的体验》
回复L46,查看《西游记,其实讲的是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历》
回复j49,查看《本、硕、博区别的“兔子理论”》
回复l49,查看《美丽化学视频,可能让你疯狂地爱上化学!》
回复a08,查看《蒋华良:红烧肉中的著名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
回复z18,查看《十几岁少年竟然把核反应堆造出来了,看来世界真的属于90后!》
回复q79,查看《带了这么久的隐形眼镜,终于知道它是...》
声明:尊重原创、保护原创是化学加一贯坚持的原则。化学加基于分享目的的转载,都会在开头位置清楚注明出处。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谢绝其他帐号直接复制化学加编辑过的文章。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化学+网
化学加主编微信号:huaxuejia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