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学界痛失两位大师,网上献花吊唁人数空前

2017-07-05 化学加

来源|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编辑|化学加

导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同志,因病于2017年7月4日逝世,享年101岁。由南开大学组织的网上为申泮文院士献花24小时内已超过26万人,可见申院士在业界的空前影响力。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美籍华人霍启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6月28日逝世,享年55岁。

申泮文院士简介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同志,因病于2017年7月4日0时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

  申泮文同志祖籍广东省从化市,1916年9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29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6-1959年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员、副教授;1959-1978年任山西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教授;1978年至今,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申泮文同志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第一届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联合业余大学校长,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等职。

  申泮文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追求进步。1936年从南开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就读。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天津沦陷,南开大学校园毁于日军野蛮轰炸,申泮文的求学生涯只得暂告中断。身受国破、校毁、辍学之痛的申泮文,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参军。在接受紧急战斗训练后,奉命开赴上海淞江一线参加战斗。淞沪沦陷后,申泮文随“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步行赴滇,进入西南联合大学。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业,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在此期间,申泮文接受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优质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确立了教育强国的宏愿,并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南开精神、联大精神在他身上打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

  1946-1959年,申泮文在南开大学任教。1959年,申泮文主动参与支援山西大学建校的任务,举家迁往太原,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成了山西大学化学系,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山西大学化学系的建设和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8年底,申泮文回到南开大学工作,开始了他事业上的“黄金时代”。他说:“我已垂垂老矣!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只有趁着夕阳尚美好,老牛自奋蹄了……每年我把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也创造了若干成果,无愧于最后的晚年,无愧于老校长的教诲,无愧于南开教育教学改革的事业”。因为工作业绩出色,1980年申泮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年,已经66岁高龄的申泮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申泮文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他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申泮文十分重视高等化学教育与教学工作,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是中国执教化学基础课时间最长的化学家。因为教学成果突出,他曾连续三届(2001、2005、2009)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所讲授和重点改革的化学课程《化学概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他个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同时,申泮文出版书籍达70余卷、册,累计3000余万字,是中国著、译出版物最多的化学家之一。他统编或合编的《无机化学》和《基础无机化学》两部教材至今仍被广泛地用作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其中,《基础无机化学》还出版了维吾尔文版,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申泮文在国内率先开展金属氢化物的科学研究,他合成并研究了一系列离子型金属氢化物,包括硼和铝的复合氢化物;合成并研究了三类主要的储氢合金,研究了若干种非晶态储氢合金的合成和结构。离子型金属氢化物的合成路线,避免了应用昂贵的金属锂,至今仍是一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申泮文认为氢能在未来能源构成中必将占有重要地位。他用共沉淀还原法合成了镍基和铁基储氢合金,用置换扩散法合成了镁基储氢合金,使储氢合金的化学合成方法得以系统化,所得产品常比冶金法得到的更均匀、更易活化或活性更高,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申泮文同志的一生,是爱国敬业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拓荒者,从不以人贬而自卑,亦不以人褒而自傲,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奋发向前。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坚强的党性、高尚的品德、严谨的作风和优良的师风教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南开新闻网)


沉痛悼念霍启升教授

  无机化学家,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美籍华人霍启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6月28日上午11时11分在美国华盛顿州逝世,享年55岁。

  霍启升1962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1979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读书学习,1983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攻读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1992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83-1992年任吉林大学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讲师;1992-199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Galen D. Stucky教授;1997-2004年就职于美国普莱克斯公司,任高级工程师;2004-2006年在美国桑地亚国家实验室工作,任研究员;2006-2007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工作,任高级研究员;2007年回到母校吉林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2015年任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

  霍启升教授长期致力于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无机介孔材料领域的先驱之一。在介孔材料的新结构、新组成、新合成体系、新合成途径、多级有序控制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开创性成果,尤其提出了被广泛认可的“广义协同自组装”合成机理。至今著书6部,发表科学论文近300篇,被引用超过30000次,其中包括多篇发表在Nature、Science学术期刊上的高水平论文,成为介孔材料研究领域的经典。归国后积极致力于新型孔材料(包括MOF材料和介孔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新合成方法和路线研究,以及这些材料在能源、环境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执教以来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人,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已学成回国,成为科教领域的拔尖人才。

  霍启升教授作为优秀的海外引进人才,自回校工作以来,一直投身于化学学院和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踏实勤恳;关爱学生,治学严谨;潜心科研,埋头苦干;注重创新,锐意进取;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前瞻的理念来管理和建设实验室,苦心积虑,公而忘私,为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校教师队伍的表率。

  由于长期工作劳累,他积劳成疾,2013年体检时不幸被查出患有肺癌,经手术治疗病情稍有稳定后即刻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他长期忍受着病痛折磨,忘我地工作,乐观面对生活,为人低调谦和,淡泊名利,坚韧执着,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他是我们永远敬仰和怀念的师长和人生楷模。他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出色的人才,是化学学科的重大损失。

  霍启升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风范永存!(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两位大师一路走好!




更多精彩阅读,点标题下方化学加关注后,点底部“进入公众号”,用手机左下角小键盘输入:


回复ai160,查看40天内三位科学家英年早逝!杰青们青千们,请悠着点!家庭不能没有你!》

回复ai165,查看化学界、厦门大学沉痛悼念104岁化学泰斗蔡启瑞院士!》

回复k08,查看化学实验解密“江湖法术”骗局,小常识赶快了解!》

回复ac-44,查看《研究僧专属MV<学术酱>:满满全是炫(xin)酷(suan)学术日常……》

回复s23,查看《化学工作者不容易,经常是顶着“炸弹”在工作!》

回复c15,查看【还珠化学实验室】我的表情包居然跑去学化学了》

回复j50,查看《化学居然不是秃顶率最高的专业?那么问题来了,秃顶率最高的专业是什么?》

回复L98,查看《掉地上5秒内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美国人做了2560次测试》

回复ag23,查看前有索尼后有三星,锂电池已经炸了二十年,不止一次差点沦为“危险品”》

回复s22,查看《化学人的瓶瓶能摇出一切,烧碱实验能否鉴别酒精勾兑酒?》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化学加网

化学加主编微信号:huaxuejiawa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