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星成:用国学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为期四天的国学研修培训就要结班了。四天来,系统聆听了雷磊、周骅、仁仁、孝听、代湘等几位大师关于《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先秦经典的精彩讲述,刚才,又荣幸分享了几位学员的学习体会,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下面,我结合学校当前工作,汇报几点思考感悟,与大家共勉。
更好地为人师表
人之初,性本善。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善”的悟与不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的人一脑子“浆糊”,稍经点拨便可一脑子灵光;有的人一肚子“坏水”,稍经点化便是一肚子才华,这种点拨、点化,便是觉悟、觉醒。国学是门大学问,经史子集,大都以修身作为逻辑起点,以自律作为人生信条,自小以成其大,自危以保其安,自律以率其众,微言大义,言简意赅。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育人首在律己。通过对国学的学思践悟,我们更加懂得了自律的弥足珍贵:必将更加自觉地践行《理工九条》,融入血液、深入骨髓,惩前毖后、见贤思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以修身,诚以待人,公以处事,乐以尽责。必将更加自觉地参悟《理工书单》,读书明理,养文化自信,拓知识视野,长人生智慧;知书达礼,修身、做人、处事,做到有情、有义、有恒,无惑、无忧、无惧。必将更加自觉地落实《理工育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每周一书、每课一讲、每日一记、每人一语”,多看、多思、多说、多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大视角看清大问题
更好地立德树人
辨真伪,明是非。事与事的差别在于对“理”的识与不识。“观叶落而知秋至,闻燕啼而晓春来”,有些事情,有时眼见为实,耳听亦为实。“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有些事情,有时眼见为虚,耳听亦为虚。纷繁世界,千变万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国学是个大视角,诸子百家,告诉我们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洞悉万物精微、察看万事肌理,慎思、笃行、明辨,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立德树人,注重德技兼修,坚持以德为先。通过对国学的学思践悟,我们更加懂得了“持中守正、顺时顺势”的道理:必将更加自觉地看齐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同向,思想上保持同心,步调上保持同频,行动上保持同力。必将更加自觉地看重少数意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必将更加自觉地看好新生事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日新者,必日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学校要实现一流目标,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唯有创新,方可引领。
三、大课堂提升新理工 更好地办学治校
无为,而无不为。为与为的差别在于对“道”的明与不明。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私为、不妄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无不为是无为的全面推演和必然结果,“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无为的态度尽力而为。国学是个大课堂,道家综罗百代,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广博精微,以“道”为世界之至理,“去甚、去奢、去泰”。办学治校,必须把握教育内在规律,坚持因时因地制宜。通过对国学的学思践悟,我们更加懂得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必将更加自觉地打造不治自理的和谐新理工,坚持人事统一、责权统一、奖罚统一,坚定不移地落实学校“4321”内部治理新机制,为干事者“戴红花”,给担当者“开绿灯”,让庸懒者“掉面子”,使捣乱者“丢位子”,不折腾而有预期,不沉闷而有活力,不偏爱而有温情。必将更加自觉地构建不教自学的育人大课堂,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以文化人,引导学生育好三种情怀:心忧天下、胸怀祖国、情系理工;用好三个平台:多用运动场、善用图书馆、勤用实训室;练好三项能力:讲卫生、讲合作、讲自律;立报国之志,学一技之长,明读书之理,做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必将更加自觉地致力不言自明的职教新湘军,坚持目标意识、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发改委“四个走在前列”要求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悉心打造全省产教融合样板和发展改革精品,积极探索并有序推进“有核无边、多点办学”职教新模式,有情怀而不趋利,有底线而不媚俗,有主见而不跟风。
同志们,同学们,教书育人,关键在书,根本在人。学校党代会时,我写下了一首小诗,名曰《惜缘》:
红尘大美处相知
人生高潮忘我时
不是因缘谁际会
莫道南北与早迟
此诗特别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人事人事,事在人为。学校推进“四个一流”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非上下同心不可,非左右协力不可,非无私忘我不可,非惜缘重情不可。我对我的班子成员说,“讲原则、重感情、干实事,建设一流新理工,首在谋求理工新幸福,应把每一位理工人当作家人一般用心关怀、悉心呵护,努力营造校尽其能、人尽其力、同工同酬、共建共享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是理工文化的核心要素,这也是理工治理的价值追求”。
谢谢大家!
「出品 / 宣传统战部」
编辑 / 朱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