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的背后,再次让人刮目相看
流调、密接转运、核酸采样、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新冠疫苗接种……为阻断疫情,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上下并肩,连轴作战,克服万难,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病毒赛跑!
“超长待机”
疫情发生以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4批次前后共18人进驻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与酒店、公安等部门通力协作。
隔离点的驻守,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时间界限,有的是24小时的“超长待机”。日复一日的坚守,日夜不休的贴心关爱,工作人员默默坚守的身影,照亮和温暖着隔离点里的每一位隔离对象。他们用爱心、关心、耐心践行爱的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宝医人”的责任与担当。
“妈妈,你晚上回家吗”
中心副主任汤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防控总协调员,她已经连续4个晚上没有回家了。前一段时间正逢女儿期末考试,女儿问她:“妈妈,你今天晚上回来吗?我想让你给我加加油。”忙碌了一天的汤主任不忍心让女儿失望,忙到晚上11点赶紧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谁知还在半路上就接到通知有紧急任务,汤主任在家门口匆匆见了女儿一面,就又立即返回单位,这会忙好已经凌晨4点多,从天通庵路到大华,打车一趟100多元,想起对女儿的承诺,又急忙打车回家,只为让女儿睡醒后的第一眼能看到妈妈,然后早晨6点半,汤主任又再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收到,我立刻出发”
健康管理部王士萍部长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组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报表统计、疫苗物资、人员协调,还充当应急救火队员。每当深夜收到上级通知,王部长接到电话后总会第一时间前往任务点。这次疫情发生时,除了完成本街道的任务,还和其他医护一起支援天目西、江宁、大宁路等兄弟街道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王部长自身也有基础疾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作为军嫂,家里家外都是她。有时候熬不住,她就买一堆膏药,把两条腿贴的满满当当,再用绒面手套裹住不让人看见,面对高强度工作,她没有后退。
“女儿煮了一碗面,放在我床头”
传染病条线负责人刘丽萍一直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她自己患有严重贫血,血色素只有7克,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脸、眼睑、下肢都非常肿胀,她想了个办法缓解这个问题,就是把静脉回流袋绑在这些位置,以确保能继续工作。她几乎都是凌晨才能回家结束一天陀螺般的工作,根本无暇关心尚在初中就读女儿的学业。没想到有一天,当她早晨起床的时候,床头居然放了一碗女儿亲手做的热腾腾的汤面。“女儿这么懂事,这么理解我,真的让我很感动”。
“我把2岁的女儿送回了老家”
全科副主任医师沙磊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战斗队的主力。自1月11日上海报告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后,队员们和疫情的战斗进入了新阶段。“我爱人是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这几天她临时受命进入新增隔离点,已经一周多没有见到了。家里两个孩子,五年级的儿子在家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小女儿两岁,只好送回老家麻烦父母照看了”,双双为一线医护人员,两个孩子,在上海没有老人帮忙,这些困难,紧急待命时他对谁都没说,他觉得身为党员,自己可以克服。沙医生负责疫苗接种安全,每天他都是开针前提前一小时到疫苗接种点,等所有接种对象留观结束后最后离开。爱人在隔离点的这些日子,他每天的工作状态还是东方尚未白,披星已戴月。
“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余汶远去年才刚入职,是“宝医人”的新成员,“白+黑”也已是工作常态。家住普陀,离单位不近,但每次深夜接到任务都会争取想尽办法第一时间赶往任务点。新入职的年轻医生,没有私家车,碰到紧急任务出租车又打不到,真是急得余医生只能学开电瓶车。还有住在南汇、嘉定的医生,因为路程遥远,当凌晨才结束工作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趴在工作桌上休息几小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温暖前行
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相信有这么多人一起在努力,我们加油。希望每个人担负责任的力量,成为刺破这冬天的一缕温情脉脉的阳光。
-END-
点个 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