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语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后咱们都要唱《姥姥的澎湖湾》?

新浪新闻 2019-04-07

新浪新闻

公众号ID:xinlang-xinwen

关注


昨天(20日),微博网友@鋼筆様子爆料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搜索课文原文可以发现,作者文章中写的全篇都是“外婆”。



网友@白兔老爸晒出女儿7年前的课本,那时候还是“外婆”,并没有做改动。



那么,为什么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


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上海教委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这篇课文出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教材。



微博网友@小阿_小圆圆补充道,同一本教材的第6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也全部用的“姥姥”这一表述。



上海的网友表示对“姥姥”这一称谓感到很不习惯:



网友们表示,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后,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表述,都变得怪怪的……



而且,在许多网友看来,“外婆”和“姥姥”都是方言,真正的书面语应该是“外祖母”。


还有网友表示疑问: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修改原作者的文章,经过作者同意了吗?



根据维基百科,现代中文对母亲的父母亲的正式称呼是外祖父母,不同地方及方言有不同称谓,南方称作外公、外婆,北方则为姥姥(或姥娘)、姥爷。


更细的划分是这样:


吴语区称外祖父母为外爷、外婆;


中国北方官话大多称外祖父母为姥爷、姥姥/姥娘;


四川多数地方称称外祖父母为家公、家婆;


客家话中称外祖父为姐公(d͡za-gong),祖母则为姐婆(d͡za-po);


粤语称外祖父母为公公、婆婆或阿公、阿婆;


闽南语不论是祖父母还是外祖父母都称阿公(a-gong)、阿嬷(阿妈/a-ma)(外祖父母也可较专一地称外公(ggua-gong)、外嬷(ggua-ma));


湘语称外祖父母为外公外婆。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出版的《汉语方言地图集》,也将“姥姥”和“外婆”一起归入“外祖母”的方言表达中。


来源:观察者网

更多新闻


高考作文来啦!哪个最“难写”

●上海警察“打人”视频火了!网友怒赞:教科书式执法

●女子打快车回家被司机尾随 滴滴:免单送优惠券

谭秦东道歉,鸿茅药酒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