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何评价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2016-11-22 逻格斯 约法

本文作者:逻格斯。约法编辑部排版编辑,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须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并获得许可,任何未获得约法及作者授权的转载均为侵权。联系方式:yuefatg@163.com。




《我不是潘金莲》是2016年度最佳法制片,作为一名曾经专门处理各种疑难杂案的司法工作人员,在看这部电影时心中时时处处都有触动。


我不是潘金莲之故事


“王岐山给我回过信,上海市长都见过我,指示要认真对待我的事情,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居然敢敷衍我???”当李雪莲唾弃法院院长时,我的脑海里回忆起了曾经办过的一个按键。


“上访即正义”,这是当下的政治正确,杀人的贾敬龙,被粉饰成avenger,冯导这部反映真相的电影,注定不会讨好。司法是实现正义的机制,只有胜者才会承认,败诉者只会认为,自己没错,错的是司法,法院不能给一个说法,一些人就开始信访。“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也是中国信访的写照。



信访“几乎”不能解决问题,但信访给了上访者一个倾诉的空间,让上访者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如果碰到哪个“大官”亲切接待,更能让信访者坚定走下去的信念。到了最后,信访最初的目的已不重要,信访已成了一些人活下去的动力。


曾经接待过一个拆迁户,在拿到补偿款后上诉,又拿了一笔封口费,结果过了不久又上访,他的要价越来越离谱,他说:“其实我也不是要钱,但是我这么大年纪了,不上访你说我干嘛呢?”“我热爱上访,上访让我快乐。”我仿佛挺到了他的内心话。


在这部电影里,李雪莲找过院长,找过市场,找过首长,唯独丢下了秦玉河,她真的想解决问题吗?还是被“大人物”重视的感觉已足够让她满足?
我们无从评说,但故事的最后,当秦玉河死亡时,她选择了上吊自杀,这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却多少反映了冯导的评价。



我不是潘金莲之心机


上访户的故事是乏味的,我一直都以为只能用韩国片的套路,无限地放大矛盾,最后在结尾让矛盾爆发,才能写好这个故事,然而冯导以其独特的智慧,用三点心机就把上访户的故事给讲好了。


最大的心机——就是喜剧!这是一部喜剧片,电影里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加上一点笑料,就显得不那么讨厌,于是电影里每一个“敏感”的情节,都伴随着一个“搞笑”的桥段。



李雪莲给王公道送礼,典型的“贱人”行为,却因为那一连串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显得有些质朴;李雪莲拦车喊冤,典型的“作死”行为,却因为县长撒了豆浆,让人忘记了这是多么危险;公安局当街“截访”,砖头李雪莲就在“团结一致向前看”,让人几乎忘了公权力肆虐的危害。冯导用一种中国式的智慧,将矛盾露出冰山一角,随机就用花团锦簇让你忘记,唯有心人能会心一笑——苦笑!


(加上了喜剧的元素,独裁者都那么可爱)


其次是心机——就是美学!电影里范冰冰扮演李雪莲楚楚动人,电影里故事发生的地点风景如画,女主角的颜值和背景的风光,居然让人有一种乐不思蜀的错觉,这种错觉消解了上访的戾气,也让更多观众有心看下去。而实际上,上访户几乎没几个不是面目可憎的,长期的缠访让人心力憔悴,在斗智斗勇中又生出一股横戾之气,许多人一个照面便觉煞气逼人,比起同龄人来,外表往往都老十岁。


如果冯导不是选了范冰冰,而是本着写实的原则选取演员,恐怕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一部恐怖片吧。而故事发生的背景也都给人一种空谷幽鸣的感觉,让城市的囚徒有一种心旷神怡的向往,实际上越是大城市,越是中心的城市,才越有可能上访,而冯导刻意地回避了城市的镜头。



最后的心机——就是笔法!
春秋笔法,是一种关于选择的艺术。这部电影无疑深得春秋笔法的精髓。李雪莲有很多面貌,但电影只表现了她的一面。上访户都是变脸高手,在面对公检法机关时是一副模样,在面对信访局等政府机关时是一副模样,自己私下里又是一副模样。或许她平常也是温婉的弱女子,也许是泼辣的店老板,也许是虔诚的佛教徒,但电影里却集中展现了她白莲花的一面。


一朵白莲花能够将牛骨汤开上十几年,甚至在北京也扎下根?一朵白莲花能够提议假离婚来骗房子,甚至是为了生个二胎?一朵白莲花能够坚持十年上访不回头,甚至还搞个金蝉脱壳?在塑造人物时,冯导进行了选择,在叙述故事时,冯导同样进行了删减。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辛苦不寻常。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十年》


电影讲述了李雪莲第一次上访,讲述了李雪莲最后一次上访,唯独忽略了中间十年上访,但偏偏这才本应当是这个完整故事的重心。
有一次地,冯导将冰山藏在了水下,但有心人看了还是一笑,苦笑。


我不是潘金莲之感慨



中国的故事,从来都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说理,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会有一段升华的评论。《我不是潘金莲》借着剧中人物的嘴巴,发了一通感慨,但这段感慨,却让我感慨。马市长认为,对上级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是李雪莲悲剧的根源。但马市长自己不是非常对群众负责吗?他不是非常重视工作的方法吗?


在这部片子里,实际上提供了三种选项:
A、对上级负责;B、对群众负责;C、对法律负责。本片集中表现了A并批判了B,实际上本片想说的是,A和B都行不通,只有一直缺位的C才是正确的道路,因为只要我们依然对“人”负责,就无法杜绝这种李雪莲这种人祸。


李雪莲悲剧的根源在于她自己,但却被体制给惯坏了,习惯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她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实际上对付李雪莲这种人,最重要的就是当头棒喝,让她认清现实。曾经办过一个离婚的纠纷,女方以离婚要挟男方,结果被男方顺势离婚,女方慌了神,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但在诉讼中一再表示财产无所谓,只希望两人能够复婚,好好的就行。




在接待这位当事人的过程中,承办人杨检平时性格温和,这次却一再强调——

“今天我们只谈案子,不谈感情。”
“这个案子只关于钱,不要说你和男方的事。”
“你们已经离婚了,现在是谈分钱的事。”
杨检说着说着,女方嚎啕大哭起来,我看得十分不忍,但杨检不依不饶,坚持己见。


我后面问杨检:“何必搞得这么僵呢?”
杨检说:“这种人啊,就是不能给她希望,你不把说死了,她就不能接受现实。”
慈不掌兵,义不管财,社会治理不是见义勇为,不能做好好先生,没有当恶人的决心,就办不了任何好事。


你年纪大了,你穷,你是弱者,那又怎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