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领导力也需要数字化转型|红杉汇内参
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流程再造、数字化平台搭建和商业智能的大规模应用,也不仅是员工数字化工作能力的提升,而且也关乎领导者的领导力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情感挑战,这对领导力的有效性和成功构成了明显而现实的威胁。如果领导者不能明确认识和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诉求,将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这份报告阐释了,随着传统界限的瓦解,精通数字技术的员工的期望正在重塑领导力所面临的挑战。
每期监测和精编中文视野之外的全球高价值情报,为你提供先人一步洞察机会的新鲜资讯,为你提供升级思维方式的深度内容,是为 [ 红杉汇内参 ]。
领导力的数字化转型
编译:洪杉
这些期望会颠覆性地改变领导者行使权力、影响和控制的方式。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有了新的最低要求,这就是领导者要有明显的自我转型。
这种情绪感知上的重新定位使企业价值观的表达和承诺得到了新的重视。领导者要了解并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如果数字化转型在情绪感知上不受欢迎(affective),它的有效性(effective)就无从谈起。
许多员工认为他们的组织在这些与价值观相关的问题上做得不够。在我们最近对全球4000多名经理人和高管进行的调查中,72%的受访者强烈认为,为一个有自己信仰的组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只有49%的受访者强烈认为他们相信所在组织的目标。此外,只有36%的受访者坚信他们的组织有能力推动目标的实现。这种“目标差距”表明,高层领导在围绕共同愿景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时并不太受信赖,而这种信任度缺乏会威胁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精通数字技术的员工的才华和价值观似乎紧密交织在一起,想要让他们的才华发挥作用,却不想满足他们的价值观追求,这是不可能的。而这对领导层来说,将带来重大的文化和运营挑战。
两大挑战:数字能力和企业目标
换句话说,更平衡、更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要求领导者在这两个不同的维度上显著提升自己的表现。否则,这些不足之处会削弱领导者的能力和可信度。
我们的数据表明,能将企业目标与员工的信念感联系起来的公司,员工对其目标的评价明显更高。基于此,我们创建了一个企业目标成熟度指数,将受访者的组织划分为高成熟度(16.5%)、中成熟度(65.6%)和低成熟度(17.9%)。这是基于员工对以下各项陈述的同意程度:
○ 在一个有目标且我也认同这一目标的组织中工作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 我相信我的组织目标。
○ 我相信我的组织有能力推动目标的实现。
○ 我的组织是一个目标驱动型的组织,正如它的领导者所相信的那样。
在数字化新语境里学会新沟通
微软研究员Danah Boyd和Alice E. Marwick在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强调了“语境坍塌”这个概念,他们将其描述为社交媒体“将多个受众扁平化为一个”。虽然新冠疫情加速了语境坍塌,但这种状况其实由来已久。正如一位有先见之明的观察家十年前所预料的那样——“将来你会只有一个身份……在不同的人面前——工作上的朋友、同事以及熟人间——有不同身份的日子可能很快就会终结。”说这话的人正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领导者的行动往往比言语更重要。比如有的领导虽然嘴上说“我不想让你们太辛苦,所以下午6点之后的邮件你们可以不回”,但他们却在晚上11点给你发工作邮件,很明显,领导当然也是希望你在这个时间能回应。这就造成员工会看领导者的具体行为,而忽略他的口头承诺。
就当下来说,领导力更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得以展现:比如企业的目标、价值观在员工中是否有一致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数字化之后员工感知到的领导者的真实性、透明度和可及性。对于有意要在团队中树立威信的领导者来说,想要让人觉得你真诚,就必须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前百思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ly认为:“展现脆弱是和大家建立联系的唯一办法。”这代表着思维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过去要想成功,CEO要做那个找出答案来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但我现在却相信,超级英雄只存在于电影里,商业世界没有超级英雄。”
眼前的疫情会过去,但领导力中关于线上线下沟通以及可及性的思考会留存下来。当下交流的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组织文化以及流程的思考也必须要及时跟上。在面对面的环境中可以直接沟通的开放性政策,在线上的虚拟环境中是否需要改变?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可及性与响应性是否要有新的定义?经理们可以“随时随意”参加进某个线上的讨论中吗?收到工作邮件和信息,在什么时候回复比较合适?这些事情要变成管理规定还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吗?组织价值观——组织领导力——在当下的环境中变得更为重要。
互相学习
“领导力的未来完全取决于能否做到相互学习,最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优秀的学习者。” Airbnb前高管、Modern Elder Academy创始人Chip Conley表示。
互相学习制度能让领导者敞开心扉,去发现别人身上的这些品质。诚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如果你是一个非常资深的人,你可能只想马上得到你需要的东西,你会跟手下说“你不能直接帮我把这个弄好吗?”这时你只是发挥了团队中其他更初级的人的基础才能。
如果领导者想继续做好领导工作,还是需要拥抱数字化转型。大规模的互相学习机制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它意味着组织在战略上拥抱领导者的脆弱性和学习能力。
如何平衡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在交流语境坍塌的新商业环境中,领导者必须做出特别努力,让沟通和行动协调一致。公开透明几乎是新的默认共识:针对某一利益相关群体的信息总会被其他利益相关者看到,有时甚至是瞬间被看到。20世纪的领导者曾被警告,要想象如果公司备忘录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会被解读成什么样子,而21世纪的高管们必须积极权衡在Instagram、YouTube、TikTok或Twitter上可能会被片面解读的信息,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声誉风险。
我们采访的高管们不仅同意企业目标作为原则的重要性,而且同意公司的目标还需要有助于其业务运营。“赚钱是当务之急,但它不是公司的目标,”百思买的前CEO Joly指出,企业目标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而且它也要是公司活动的核心”。
最理想的情况是,目标会起到像“杂志主编”一样的作用,帮助领导者提炼出组织最重要的本质。
达美航空花了一年的时间,创作了一首企业的“主题歌”,名字就叫《连接让世界更美好》,以此阐释企业目标。更好的连接,意味着要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服务好,特别是要成为“员工之选”的企业,员工愿意加入,是因为想要参与到企业的使命中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假若真的能兑现这样的承诺,提供最好的服务和最好的产品,客户也会希望和我们一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最终这一切会反过来,让我们的股东获益。”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把企业目标内化为组织原则
有意地、系统地衡量对企业目标的追求。可考虑采用和“净推荐值”(a Net Promoter Score,评价客户愿意将你的服务推荐给其他企业的程度)类似的评价体系,引用“净目标值”作为评估方式,并且把它作为个人和团队绩效评估的一部分。
在取舍上要公开透明。在什么情况下,企业目标的考虑会优先于利润考虑?在什么情况下又会反过来,暂时地利润考虑胜过企业目标考虑?语境坍塌让这样的动态平衡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做出战略取舍时保持公开透明,可以让利益相关者了解领导者的想法,知道怎样去理解企业目标定位。
衡量你的领导行为的情绪感知评价
人们越来越期望领导者分享他们自己的情绪,解释他们为什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领导团队。星展银行首席学习官Ying Yuan Ng指出,展现脆弱“是今年我们最想看到的一种行为——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激励和激发大家”。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文化转型。转型的根本目的,其实是全面改变组织的做事方式。但领导团队必须确保转型的文化效益大于其成本——转型要放大组织的文化价值(比如,团队合作和以客户为中心),避免可能损害企业的倾向(比如,将削减成本置于客户体验之上)。
▨ 缺乏信任。这是双向的,管理者可能不信任其团队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团队可能不信任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决策结果。
▨ 总是没时间。管理者的愿望是,确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以最佳的方式利用时间。
▨ 犯错成本高。如果现有的流程和产品走得通,那就可能会害怕尝试新事物。
▨ 缺乏能力。如果认为团队成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创新,管理人员就会叫停。
乘数管理者(Multiplier Manager)——创建的是以反馈为中心的组织,允许团队做出自己的决定,鼓励团队追求自己的想法。他们这样做:
▨ 确保与团队共享所有相关信息。组织的业务环境和业务目标缺乏透明度是人们认为自己无权改变周围环境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定义什么是“好”的创新。让团队知道,不仅可以进行试验,而且公司有明文鼓励试验。
▨ 追求技术卓越和创新。为实验留出更多空间的同时,还应确保在组织的各个层次上推动对卓越技术的追求。
▨ 为愿景制造激情。就像苹果公司那样,推出新产品时,不只是想卖出更多,而是激励人们通过苹果公司的视角来展望未来:创新、发明、不同思维等。
▨ 始终衡量自己的目标,并正视自己的进步。可以不断问自己:我是否出于正确的理由为正确的人群创造了正确的事物?
壹
贰
叁
全球消费者“买买买”背后的决策……有逻辑可言吗?|红杉汇内参
肆
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