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式:一代名儒 用行舍藏

2016-11-15 刘胜兰 新参考传媒



王式,字翁思,山东东平人。王式乃当时著名的儒家学者,刘贺为昌邑王时,拜其为师。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最早孔子像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主椁室的铜衣镜上有记载孔子生平的文字及其画像。据专家考证,衣镜上呈现的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

    孔子出身低微,历经坎坷。五十多岁时,他周游列国——不是为了旅游,而且为了施展抱负。他驻留某个诸侯国的理由往往是因为得到该国掌权者的盛情邀请与厚遇,他离开的原因大都是因受到怠慢和冷落,有时甚至因为当权者的一个不好看的脸色,他便会收拾行装、带着弟子们毅然决然地离开。他的人生践行着“用行舍藏”四个字,若任用他,他便“行”, 轰轰烈烈施展才能;若不用他,他便“藏”,安安静静退守一隅。这个“藏”, 不是无所作为的“藏”,而是指远离当下的政治权力中心继续修炼自己等待机会。一个儒者,即便等不来机会,最后至少可以退守在典籍里,做自己的学问,带着几个可在暮春时节一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弟子。人生至此,也是一种圆满!

    王式,是想效仿儒家学派的圣贤这样做的。

    刘贺,身为王式的弟子,也是想这样做的。若不信的话,有墓中随葬的数千枚竹简木牍为证,有棺椁里近在咫尺的孔子像衣镜为证!衣镜上应是写有这八个字: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是刘贺最终的精神慰藉。王式是引领刘贺心向孔儒的导师,他的引领是比较成功的,可见他应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里、名副其实的良师。

师承名师 源远流长


    王式最擅长的是《诗》,因是鲁人又被称作《鲁诗》。 

    在孔子之前,《诗》有三千余篇,经孔子筛选整理之后,精编为三百零五篇,故又名《诗三百》,即今人所谓《诗经》。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成为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荀子教授浮丘伯,浮丘伯教授申培公,申培公教授徐公、许生,徐公、许生二人教授王式。这便是王式的师承来历。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士们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大好春光。学而优则仕,其中代表人物公孙弘因善治《春秋》被汉武帝拜为丞相并封侯,天下儒士心向往之。

    求学问,需拜师。拜倒王式门下研习学问的弟子甚多,早期有薛广德,此人官至御史大夫,位及三公。薛广德不仅博学多识,且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既受汉元帝信赖又获百姓爱戴。薛广德的弟子龚舍为泰山太守、光禄大夫,后上书辞官,回归故里,当地官员都持弟子之礼敬重待他。

    继刘贺之后,有张长安、唐长宾、褚少孙上门求教。这三位堪称王式的关门弟子,分别成了《鲁诗》的三家流派的首领。其中的褚少孙就是续写《史记》的那位“褚先生”。张长安这一流派,后辈中出了个张游卿,为汉元帝讲授《诗》。

    王式的学问便如此承前启后,流传下来。


刘贺被废 王式下狱


    刘贺自小贪玩,喜动难静。其家人及昌邑国的臣子们为调教刘贺,煞费苦心寻访名师,学识名望俱佳的王式被选中。随着刘贺由昌邑王而登基为皇帝,王式也由“王师”而成“帝师”,贴身跟随至都城长安。

    不幸的是,刘贺才做二十七天的皇帝就被权臣霍光废黜,凡是刘贺从昌邑带来的臣子们悉数被捕下狱,包括王式,共二百余人。

    只有与刘贺划得清界限的人才能活命,这个界限不是单纯的表决心,必须要有证据——谏书,即书面材料的证明。曾经规劝过刘贺的人,若能提供谏书作证就可免死。中尉王吉有,郎中令龚遂也有,于是这两人只受刑罚,性命得以保全。

    审讯王式的时候,执行任务的使者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多问了一句:“你身为师傅,怎会没有谏书呢?”王式回答道:“我每天早晚教授昌邑王《诗》,每每讲到忠臣孝子的篇章,我从来都是为王反反复复念诵;每每讲到危亡失道的君主,没有不流泪为王痛陈的。我是以三百零五篇诗为王谏言,所以没有谏书。”使者将这段对白上报,于是王式的死罪得到赦免,也算是给了这位名儒一点尊严和宽恕。但王式自觉已斯文扫地,再无颜面开门收徒,为人授业了。


沉默大儒 低调余生


    回到故里,王式沉默了。尽管张长安、唐长宾、褚少孙执意上门向他求教,他仍是十分低调,最后一句:“当年我的老师讲的就是这些了,你们自己去润色吧。”不再教授。

    名儒毕竟是名儒,尽管只是点拨一二,张、唐、褚便已受益匪浅。

    唐长宾与褚少孙去参加博士弟子的选拔,表现十分优秀,令诸位博士考官感到惊讶,于是都忍不住问道:“师傅是谁?”二人答道:“师傅是王式。” 博士们一直听闻王式是位贤人,如今见了他的弟子们竟然都如此了得,更加信了,于是共同推荐让王式出任博士。诏书很快下来,王式被征召为博士。

    钱锺书曾调侃,吃了鸡蛋觉得好吃但用不着非要见那下蛋的母鸡。作品好看,未必要见那作者,作者未必情愿“被见”。

    西汉的这帮博士们,见了几只可爱的小鸡,却非要再看看那只孵蛋的母鸡。于是,王式不太情愿地去了。

    刘贺被废,始终是王式的一个解不开的心结。他穿着博士的衣服,却不肯戴上博士的冠冕。他自称是“刑余之人”。

    诸大夫、博士备酒肉宴席欢迎王式的到来,并纷纷表达对王式的景仰,如众星捧月般。见此情形,有人不由心生嫉妒,此人便是博士江公。他出身儒学世家,世代为研究《鲁诗》的宗师,自己也有几分资历,且自视甚高。

    江公开腔了:“歌《骊驹》。”即命人唱《骊驹》。

    《骊驹》即骊歌,是告别之歌,宴席才开始,大家兴致正浓,怎好“骊歌声声催”?

    王式忍不住纠正道:“我曾听师傅说过,客人唱《骊驹》,主人唱《客毋庸归》。今日诸君为主人,时间也还早,唱《骊驹》不合适吧。” 

    江公道:“经书里有这样的说法吗?”

    王式答:“《曲礼》中有。” 

    恼羞成怒的江公道:“何狗曲也!”这句话只怕潜藏了好几重意思,既可理解为“你干吗歪曲《曲礼》!”也可理解为“什么狗屁话!”说到底,江公的心里想的不过是:“你王式算个什么东西!”

    王式焉能不懂?他觉得被重重地羞辱了。于是装醉跌了一跤,以掩饰自己的窘态。

    宴罢,王式责怪弟子道:“我本不想来,你们非要劝我来,结果竟受人羞辱!”随后,王式称病免职而归,寿终于家。

    用行舍藏。王式的仕途早在刘贺被废的时候便已终结。剩下的日子,他的生活不过是“冬藏”,甚至是“冬眠”而已。

    王式人生中漫长冬日里唯一的欣慰,就是少数几个执意登门求教的弟子,也正是为了这几个弟子,他违背自己的意愿勉强“出仕”了一回,结果发现其实一直还是在冬天啊!

    追随刘贺去长安的二百多个昌邑臣子中,只活下来三人:龚遂、王吉和王式。龚遂与王吉,先后走出了刘贺被废的阴影,龚遂甚至还被汉宣帝重用。只有刘贺的授业恩师王式,一代名儒,一直生活在阴影和耻辱中,没再走出来。是自责?是气节?还是性格使然?不知道。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他一定始终怀着一颗为人师的心,包括对待刘贺。因为心太重,所以始终无法释怀。



“刘贺证史”读者一群


目前他们已加入我们

       

      




什么是好书?

有思想

有观点

有收获

有价值

有启发


有一本书




《刘贺证史——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 

刘胜兰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6年8月出版

权威专家力荐佳作



刘贺证史

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

作者:刘胜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天子纪

  一、汉武大帝刘彻之悔  

  二、汉昭帝刘弗陵:聪慧天子成傀儡

   三、汉废帝刘贺:千古悲催“帝王侯”

       第一节  含金匙而生

         第二节  懵懂小王爷

         第三节  入主未央宫

         第四节  宫廷酿政变

         第五节  回归故昌邑

         第六节  受封海昏侯

         第七节  细数刘贺的二十三宗罪

         第八节  咏叹刘贺

         第九节  刘贺年谱

   四、汉宣帝刘病已:侠骨柔情伟丈夫

第二章  外戚传  

  一、霍光:终于不忠

  二、李广利:贰师将军海西侯

  三、李延年:西汉新生代音乐家

第三章   朝臣传

  一、龚遂:能哭会笑不拼命

  二、王吉:直性情 迂夫子

  三、王式: 一代名儒 用行舍藏

  四、严延年:辣手“屠伯” 铁汉亦孝子

  五、张敞:诤臣诤友话真心

  六、夏侯胜:不求得到求道德

第四章  后宫传

  一、卫子夫 不够爱

  二、李夫人 不敢爱

  三、赵钩弋 策划爱

  四、上官皇后 缺失爱

  五、和亲公主 远远爱

第六章  文物志

  一、黄金满屋钱如山

  二、西汉厚葬之风盛行

  三、简牍无价传世宝

  四、“昌邑九年”是哪一年

  五、火锅之惑

  六、刘贺的日常主食——金谷

  七、刘贺从皇宫“偷”走了什么

第七章 拾遗篇

  莲花安成侯墓之谜

后记 



编辑:徐思琴

新参考传媒
更多精彩,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