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贝尔奖最初为何没有经济学奖项?诺贝尔:我痛恨市场主义

2016-10-17 黄 敬哲 TechNews科技新报


近日因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使《契约理论》受到媒体关注,也有不少文章提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真正的诺贝尔奖。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确不太可能设立经济学奖项,究其因,诺贝尔(Alfred Nobel)其实是个反商主义者,尽管他是个很成功的商人也累积了不少财富,但他曾表示,他非常痛恨商业行为,并明确主张支持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


然而为何后来又有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牵扯到了瑞典社会民主党与商业菁英之间的消长。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而是由瑞典中央银行在 1968 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相关的奖金及费用均由其全额拨付给诺贝尔基金会。此一奖项的评奖机构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相同,均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选过程中亦采用一个与诺贝尔委员会组成、地位皆相似的“评选委员会”。




为推广市场自由

经济史学家 Avner Offer 及 Gabriel Söderberg 在 10 月初发布的新著作《The Nobel Factor》中指出,诺贝尔奖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市场主义的发展而设立,违背了诺贝尔的本意。他们强调,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为了推广市场自由(Market Liberalism)的政策工具,赋予其光环及权威性。


瑞典在二战之后,执政的是社会民主党,其政策优先考量的是提供住房及维持充分就业,但此想法受到央行的反对,因为这样将无法维持物价的稳定。到了 1957 年,当时瑞典央行行长 Per Åsbrink 决定在升息前不再知会政府,使政府吃了闷亏,也由于其努力,央行渐渐夺回其货币自主权。

之后,央行开始一连串计划以走向自由经济,并受到当时的商界菁英及市场派经济学家的支持,而设立了诺贝尔经学奖。最早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斯德哥尔摩经济研究所所长 Assar Lindbeck 即是自由市场主义的支持者,且当初诺贝尔奖委员并非任期制,所以在早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基本上是市场派的天下。


本书强调,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委员在表面上还是有注重社会民主与市场自由两派的平衡,但事实上诺贝尔经济奖具有推广市场自由的任务性。


被批流于意识形态

此著作对诺贝尔奖的抨击也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反对,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Srinath Raghavan 表示,本书虽引述了很多事例,但这样的想法还是过于偏颇,例如将经济学家如同政治倾向般分为左翼及右翼并不恰当。


事实上,像美国经济学家 Thomas Schelling 在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左派分子,其研究有关于微观经济与赛局理论,与市场自由也并不那么相关,但他却试图去合理化美国轰炸北越的行动,而且书中对于诺贝尔奖如何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着墨不多。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Edward Glaeser 表示,此书讨论的只是意识形态并意图贬低经济学存在的价值,然而经济学的重要性是来自于如何设计一个更有效的制度。


例如研究提高税收是否会减少劳动供给,而不是在强调劫富济贫是否是一件好事,偏好于再分配的主张更多是反应意识形态而非经济学的进步本身,科学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不是定论。事实上瑞典的改革使其经济远比一些社会民主国家来的有活力,甚至贪腐的状况也得到改善。

Glaeser 强调,当然,在研究经济学时需要更多的谦卑,因为在经济学中,权威与定论战胜不了不确定性,就如同现今的经济学家开始承认市场是非理性的,甚至是由心理因素所驱动。当然与一些政客及名嘴相比,经学家的主张还是比较具有科学证据以及客观性。


*注:社会民主主义不同于自由市场,是支持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进行政治干预,以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包含集体谈判、代议制民主、收入再分配等措施,以提升整体社会的福祉,让资本主义促进更多的民主及平等。


首图来源:百度百科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