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两学一做】习近平品“信仰的味道”

2017-06-25 青羊教育


  信仰的味道,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习近平的讲话,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七一前夕,摘编部分习近平讲过的关于信仰信念的故事,和大家共同品味“信仰的味道”。


信仰的味道

  曾经,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竟蘸着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甚至感觉墨比糖还蛮甜。这体现出精神之甘、信仰之甜。刘云山同志在《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一文中透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讲信仰的味道、信仰的感召、信仰的力量。”

  据解放军报评论员伍正华介绍,自己在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信仰的味道》短文。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在听取代表发言时说,自己有剪报的习惯,看到《信仰的味道》这篇文章真不错,就剪下来了。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不下5次提及这篇《信仰的味道》。


信仰的伟大

  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伟大信仰”的故事。

  他说:“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6位亲人、70多人、2050个烈士,这些沉重的数字,诠释着什么是崇高,展示着什么是信仰,诉说着什么才是共产党人的价值本色。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故事。

  他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注:作者为夏明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注:作者为方志敏),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故事。

  他说:“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革命理想高于天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就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他还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并不矛盾,我们党的最高理想还是实现共产主义,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天经地义,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也是共产党人的天经地义,并旗帜鲜明批驳“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指出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与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革命理想、根本宗旨格格不入。

  为什么习近平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有那么强的政治定力?就是因为有坚定的、钢铁般的信仰,这种信仰就是凝聚和团结8900万党员的强大力量。信仰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真理,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

信息来源:党建微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