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这些“中国制造”你要知道!

2018-02-27 江苏质监

2018平昌冬奥会举行闭幕式

北京正式接棒2022年冬奥会!

献上了超级精彩炫酷的

“北京8分钟”表演!!



本次“北京八分钟”的导演是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张导此前接受采访就透露,这次的表演采用高科技手段,由人工智能和演员共同完成!



整场演出都是炫酷满满的科技感!


视频一睹为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58c8at20&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开场,24位轮滑运动员+2位熊猫队长,24个智能机器人开始表演,象征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4名轮滑演员都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而这两只发着光的大熊猫玩偶,是来自南充的川北大木偶,高2.45米,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木偶。



虽然高大,但是大熊猫一点也不笨拙,滑起来66的,超级轻盈~



这次“北京八分钟”技术上用高科技实现影像的变换,轮滑运动员借助高科技影像的变换在舞台上滑出轨迹,内容上丰富的文化和冰雪元素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第一个画出的元素是中国结,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春节的喜庆气氛和对世界的美好祝愿。



随后画出中国最著名地标——长城



同时24个冰屏按照长城砖的比例设计,冰屏上的影像先后出现了鸟巢、国家大剧院等地标,展现了中国建筑的多样化和现代性。


之后,轮滑演员们画出象征中国力量的五彩祥龙,寓意中华儿女为龙的传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高铁建设、

中国桥梁建设、

中国大飞机、

中国“天眼”等

同样出现在现场,

这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体现。



之后画出了和中国龙相呼应的凤凰展翅,展现龙凤呈祥,诠释吉祥的含义,以及对冬奥会的美好祝愿。



随着演员们轻盈自由的身姿,和展现的各种滑冰滑雪动作,奥运五环出现在了舞台中央:



冰屏上不断滚动着曾经举办过的冬奥会会徽,展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冬奥会的祝福,屏幕外围出现的梅花形象,展现参与运动员的高洁谦逊、拼搏向上精神。



表演临近尾声时,熊猫队长化身熊猫信使,通过互联网隧道从平昌回到中国,现场和电视观众看到它们用信封收集亿万民众邀请和祝福的旅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也在致辞视频中

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2022年,相约北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586fzga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后,熊猫特使将邀请带回,轮滑少年们滑出2022。



“8分钟”背后有多少“中国制造”


“北京8分钟”到底有多高科技呢?


这其中又蕴涵着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


“减重”的世界上最大熊猫木偶


表演中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的熊猫木偶让人影响深刻。张艺谋阐述这一创作称,熊猫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形象符号,它们是文化的使者。


舞台上,演员要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进行轮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轻。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单是给大木偶减重一项要求就让他们的团队熬了好几个通宵。“我们初选的材料做出来的有七八十斤,远达不到标准,后来不断地尝试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体重慢慢降了下来。”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团队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他们在选材上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上LED灯的制作工艺。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熊猫的“体重”降了下来,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唐国良说,四川和北京两地不同的气温和湿度条件都曾给他们带来挑战。“有的道具做出来在南充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一到北京来,因为气候不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材料变硬了变脆了,根本没法用。”


为了克服“水土不服”,他们只能一次次地调试、升级,争分夺秒地改良工艺、制作道具,并要确保万无一失。“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唐国良说,比如LED灯的选择,看似平常,却是他们从几百种灯里优选出来的。


最终版的熊猫道具,高2米35,却仅有20斤左右的重量,比初期的版本轻了几十斤。


“目前从个人表演的大熊猫高度和难度及灵活度,(全世界)我们剧院创作的是最高的,同时也是最轻的。”唐国良说。


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


机器人与轮滑舞者互动,他们携手一起从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机器人灵活的舞蹈动作,不禁让观众发出赞叹。


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雷告诉记者,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机器人不但要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要与演员、地面投影进行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


在张雷看来,此次他们主要实现了技术方面两点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从机器人控制的角度来讲,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频繁的穿梭互动,演出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清,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判断,并迅速做出适应和调整,”张雷介绍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复杂灵活,包括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些花哨的动作等。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这些技术上的新要求也为整个研发团队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在设计程序时不断地改进算法,”张雷说,团队从确定参演到开始排练,其间只有两个月时间,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才最终定制出了可以参与演出的机器人。


“我们一共做了30个机器人,有6个是备用的,”张雷说,不过当把这些机器人运送到排练场地,现场的实际情况却与他们预想的有很大不同。“开始时问题比较大,比如以往的工程安装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是这次导演团队希望我们的机器人一上来就和演员进行合练,我们没有预想到场景会有多复杂,”张雷说,初期的几次合练都不太成功,研发团队只能在现场一边调、一边试、反复去修正磨合,“后来的配合就越来越好,当导演团队提出路线动作修改建议时,我们能够迅速地做出调整,以便跟排练团队快速配合,为排练争取时间。”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细致到微米、冰雪一样的“冰屏”


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身上装在的大屏幕使这次表演十分炫酷,移动的机器人,流动的画面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这些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最终打造成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


“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深圳壹品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艺表演项目总监黄庆生介绍说,屏幕上要的效果是雪花洁白、冰花透明。这对LED显示屏技术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度。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我们以前没有过这样的产品,常规不生产的。”黄庆生说,按照导演团队的要求,单屏幕尺寸达到1.5米的跨度,两块屏长3米,如果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此外,LED屏越长,颜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后面的灯颜色就不一样了。为了参与八分钟演出,团队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不仅生产出了规格更高、工艺更完善的产品,也同步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更新。“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做出了三米长的屏幕而且中间没有横梁,这种工艺目前在世界上我们应该是第一家。”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为了保证屏幕可以抗风扛冻,所有屏幕都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达到了风速每秒15米的要求。黄庆生说,想要这么稳定,必须把背后的卡槽做好,结构非常精密,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微米计算。“北京8分钟表演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也推进了这个显示屏技术的革新。


可视化仿真预演系统辅助导演抠细节


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一直在充当着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这就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组建的虚拟视觉团队设计的“OpenGL表演辅助训练系统”和“北京八分钟文艺表演预演系统”。


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这两套系统相当于让导演同时看到现场监控器和直播效果,导演在系统中可以实时观察到演员及道具的队形状态,如果需要调整可以及时反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副主任王春水说,具体到参与演出人员,系统可以为每个人生成自己的动作轨迹和节奏,“在不用考虑旁边人的时候,也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动作,这样就让排练效率大大提高。”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演员们穿上了智能发热服


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展示是在韩国当地时间晚上9点15分进行,此时现场气温已降到零下3度左右。


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


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


“演员的服装要求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现场,天气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石墨烯团队负责人、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月秋说,根据环境要求,服饰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调节。“最初对我们的设计要求是在零下5度的环境中,持续发热8分钟,后来考虑到候场等因素,调整到在零下20度的条件下,发热4小时。”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李月秋说,团队曾在模拟零下20度的情况下进行真人实验,以确保调试的可靠性。“在发热效果符合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安全性、电池的续航能力和服饰的舒适度。”


低温的天气条件下,需要御寒的除了演员,还有现场所有的演出设备。为了让演出主体“冰屏”和移动机器人在平昌能够顺利运行,主创团队特意对设备进行了扛寒、扛风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保证其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


全程高燃之炫酷

大家此起彼伏地打call



#北京八分钟#的话题也迅速被刷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



网友纷纷疯狂赞美感慨:



 
北京冬奥会,这些事你要知道

01

会徽

2017年12月15日20时2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式亮相。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

02

赛区分配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分为北京、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


本届奥运会设7个大项,102个小项。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03

场馆建设

在北京北五环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南侧,国家速滑馆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图为国家速滑馆规划建设场地沙盘。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这座有着浪漫名字“冰丝带”的场馆,2022年精彩亮相后,将成为北京又一座标志性的奥运场馆。


图为国家速滑馆建筑模型。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冬奥会后,这里将成为举办高水平冰雪赛事和全民健身中心的地方。


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总体规划已经确定,延庆赛区的高山滑雪中心、张家口赛区的越野滑雪中心,都已经开工建设。


据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常务副部长刘玉民介绍,所有比赛场馆在2019年底左右建成,为下一步测试赛作准备。

04

交通建设

作为2019年世园会、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保障项目,兴延、延崇高速公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其中兴延高速隧道工程计划于2018年底建成通车,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计划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两条高速将构建京西北第三高速通道。


到时候,从北京乘坐高铁只需要20分钟就能抵达延庆,50分钟可以抵达张家口。


新京张铁路最长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 陈果 摄

05

筹办奥运新标准

国际奥委会宣布了筹办奥运的“新标准”,这一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作“奥运史上最省钱”的方案,包含上百项改革措施,将帮助未来的奥运东道主节省亿万美元,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筹办过程中已经率先示范执行“新标准”。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是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而北京冬奥组委将办公区设置在首钢园区,并将这个过去的工厂打造为休闲、娱乐和体育中心,也体现了“重新利用”的理念。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06

中国队成绩可期

在本届平昌冬奥会中,中国队的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女子跳台滑雪、雪车等项目第一次进军冬奥会,中国队也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了“零突破”。


推荐阅读

1、积极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我们江苏这样做!

2、除甲醛 净化空气做不到!这13批次“网红”空气净化器合格率0!

3、"纯羊绒衫"真的“纯”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4、充电时按这个键,手机充电快一倍!别怪我没告诉你→


来源:中国质量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