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家国天下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2年全球青年中国论坛圆满闭幕
2022年4月8日至10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全球青年中国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位青年领袖,与燕京学堂的同学和校友们一起相聚云端,就全球化问题展开探讨。今年嘉宾阵容十分豪华,40余位知名学者、业内领袖以及创业先锋在论坛交流前沿趋势,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开幕式上,燕京学堂院长董强对论坛的祝福奠定了论坛追求包容、和平、共生、共赢的基调。DAY 1内观:全球化轨道的偏离在第一天圆桌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们分别从历史、科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角度对国家本身遇到的全球化挑战进行了讨论。在科技与数据圆桌讨论中,各位嘉宾就数据保护、科技治理领域为不同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探讨。讨论结束后,参会代表Glenn Wijaya表示自己“十分受到鼓舞和启发,希望在未来,各国能够看到共同讨论数据保护法规为大家带来的好处。”
DAY 2
外察:跨越边界的联结第二天的圆桌讨论则聚焦在不同国家的结合点,从写作、创新创业、教育和哲学思想等方面展开探讨。知名作家、《纽约客》记者Peter Hessler在讨论中提出,文学作品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同时也因为本土特色的滋养而愈加丰富。
谈到中国传统哲学,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Roger Ames回顾了儒家思想中蕴含的关于人与人之间如何实现双赢的“无限博弈”,并指出这种模式可能是加强不同国家联系的有效方式。美国瓦萨尔学院James Monroe Taylor讲席教授Bryan Van Norden则点出了中西方思想的重合点,他认为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产生背景类似,也因此具有相似之处。
DAY 3
前瞻:疫情下的国际机制最后一天的圆桌讨论则特别关注当前国际关系,聚焦全球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乔治城大学教授Charles Kupchan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就当前国际局势展开讨论,Kupchan教授鼓励所有青年代表们继续学习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因为“我们只有用智慧的头脑参与更多的事务,才有可能创造出造福于整个社会的成果”。 王栋教授引用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勉励大家用理智与乐观面对困境,应对挑战。
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在谈到新冠肺炎疫情时特别提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性,他认为,世卫组织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流通,提升不同国家的抗疫策略的成本效益。
关于时下热门的绿色发展和碳中和议题,北京大学张世秋教授指出中国在促进国际治理和全球合作方面承担了比以前更加积极的角色,并通过诸如“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等方式推动国家合作。
正如董强院长在开幕式所说,本届论坛是一个过去遇见现在、东方遇见西方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正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融贯中西的欣欣之景。带着在全球青年中国论坛的思考和感悟,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为推动全球合作、寻找结合点继续努力。
文字:张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