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刷爆朋友圈的这些事,正悄然改变你的生活!哪几件影响最大,你来做主~

2017-12-25 申晓莲 上海女性


又到年底大盘点啦!

今年,有没有发现这些大事件

正悄悄地改变着你、我、她~

哪些是你心中的TOP10?

文末参与投票,

我们会在参与投票的粉丝中抽取50名幸运儿,

送上精美奖品哦!


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1

 党的十九大女代表人数比例创新高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参会女性代表共551名,占代表总数的24.1%,比十八大提高了1.4%。其中上海市当选女性代表27人,占代表总数的37.0%,比十八大时提高了2.8%。数据表明,十九大女代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占比上都有所提高,上海市女性代表的比例增幅高于全国水平。

入选理由:提高女性在最高权力机构中的人数和比例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策略,标志着女性的政治参与和决策影响力水平有所提升。(事件标签:女性政治参与和影响力)

 

2

首届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

见证巾帼圆梦


2017年9月20日,首届由全国妇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本次大赛历时4个多月,以“巾帼创新业,喜迎十九大”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决策,共吸引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近56万女性,1242个参赛项目参赛。经过层层选拔,大赛选出30强进入总决赛,赢得37家机构的12.5亿元的意向投资。

入选理由:我国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女性就业率有所下降,而推动妇女创业创新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经济参与水平,促进女性人力资本和聪明才智的充分开发。(事件标签:女性经济参与)

 

3

中国商界女性的世界影响力大幅攀升


2017年9月,《财富》杂志发布2017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排行榜,中国女性占据了50位女性中的13席。其中格力董明珠、华为孙亚芳与长城汽车王凤英跻身前十,分列第4、第7和第9位。同时,由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女企业家榜》显示,全球最成功女企业家前5名均来自中国,为榜单创立以来的首次。此外,全球能找到的78位十亿美金级白手起家女企业家中,中国有49位,占比63%,比五年前提高13%。

入选理由:女企业家的数量和影响力是评价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中国女企业家的世界排名大幅上升,表明近年来中国女性在经济领域快速成长。(事件标签:女性经济决策和影响力)

 

4

 首批宫颈癌疫苗在国内上市


2017年7月31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希瑞适)已正式上市。目前有三种宫颈癌疫苗,分别是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价数越高,预防的病毒型别越多。希瑞适是二价宫颈疫苗,可预防70%的宫颈癌,适用对象是9-25岁的女性。全国各省市已陆续开放该疫苗的接种服务。另外,适用于26-45岁女性的四价疫苗(默沙东)也已在部分省市开放预约。

入选理由: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健康杀手之一,宫颈癌疫苗的推广将极大降低女性健康风险,提升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事件标签:女性健康)


5

多项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正式实施


针对拐卖妇女儿童、强迫幼女卖淫、儿童性侵、离婚者背负前配偶虚假债务等现象频发,多项法律和司法解释出台实施,以提高法律实际适用效力。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91条》。

入选理由:出台和实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将保障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落到实处,是国家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整体性别意识提升的标志。(事件标签:女性人身安全与司法保障)

 

6

陕西一产妇难忍分娩疼痛跳楼

吁唤人文关怀


2017年8月31日20时左右,在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产妇马茸茸因难忍疼痛,导致情绪失控,从5楼分娩中心跳楼,因伤势过重,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身亡。案件的责任承担和女性分娩疼痛的问题引起全民高度关注。

入选理由:该事件推动女性分娩疼痛议题的公开化和公共化,有助于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标准,改善和加强医院对产妇的人文关怀和无痛分娩技术推广。(事件标签:女性生殖健康和尊重)

 

7

 南京南站猥亵女童事件

凸显防儿童性侵任重


2017年8月12日,南京南站一不足10岁的小女生被一名20多岁的男子“抱坐”在大腿上,抚摸胸部并将手伸到女童裙内摸索长达5分钟。后涉事男子段某某被警方抓获。此事经曝光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网友普遍对女童遭受性侵问题,以及公众缺乏性知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表达担忧和愤怒。

入选理由:该事件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儿童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全民积极开展儿童性教育、预防儿童性侵。(事件标签:女童性侵和保护)

 

8

恶性凶杀案引发女性

避免亲密关系暴力讨论


2017年11月29日,上海虹口杀妻藏尸案于上海二中院开庭。2017年12月11日,留日女生江歌被刺身亡案在东京开庭审理。两起侵害女性事件中,凶手行凶手段之残忍、对女性生命之冷漠令人发指。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案情的调查和审判进程,女性如何避免亲密暴力的问题也被广泛讨论。

入选理由:两起案件引发亲密关系暴力讨论,有助于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有亲密关系的人,如配偶、约会对象、性伴侣等的暴力倾向有所认识和防备。(事件标签:女性人身安全和保护)

 

9

国内首本女孩教育读本

《花样女孩》受质疑


2017年9月26日,国内首本小学女孩教育读本《花样女孩》在上海问世,与去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男生教材《小小男子汉》相配套。该书因为强调做一个传统审美意义上的“美丽女孩”,被批评传递强烈的传统性别刻板印象,有悖于性别平等和角色多元化现代社会趋势。同时,分性别的儿童教育到底会有助于男女相融还是加深男女隔阂,被提出来讨论,受到教育专家的质疑。

入选理由:性别教育进小学是社会性别意识提升的重要标志,但缺乏正确性别平等意识的教材不仅不能促进两性之间的理解和融合,反而会导致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化和性别偏见,误导孩子的自我认识和发展,背离了性别教育的初衷。(事件标签:性别教育)

 

10

 浙大教授冯钢言论折射学界

仍存性别偏见


2017年10月19日,浙大教授冯钢四年前的一条微博暗示“女人不适合学术空间”,被指歧视女性后与网友对骂,引发更多海内外青年学者关注和入场讨论,多位知名学者相继发表意见。10月23日,24名主要为女性的博士生签名要求冯钢道歉,但冯钢强调自己被当成了“性别政治正确”话题的靶子,批评者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

入选理由:该事件揭示男女不平等的思维定势和结构化因素仍然非常强大,科学研究界男性普遍缺乏性别平等意识,打破“女不如男”的性别偏见仍然任重道远。(事件标签:性别偏见和歧视)

 

11

 热剧《我的前半生》

被指渲染伪女性独立


2017年7月,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在东方卫视热播。该剧讲述一位全职太太离婚前完全依附男人、视婚姻与家庭为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和价值标准,离婚后经历了痛苦迷茫,在友人的帮助下一路逆袭的故事。该剧虽宣称反思女性人生和精神独立,但情节设置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女主成长过程中对完美男人宠爱的依靠,被网友认为有宣扬伪女性独立之嫌。

入选理由:以宣扬现代女性独立的影视剧,却在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包裹下,迎合观众对女性独立的浅薄化理解,将希望寄托于完美男性的出现,显示中国女性独立和自觉的道路还很漫长。(事件标签:性别文化)

 

12

 “女德班”宣扬奴化女性封建糟粕

被叫停


2017年5月14日,有“女德教母”之称的丁璇在九江学院举办名为“做新时代的窈窕淑女”公益讲座,继续发表“女性衣着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孙的破败相”、“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雷人言论,引舆论哗然。12月,辽宁抚顺女德班走红网络,宣扬如“点外卖不守妇道”、“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等封建糟粕和男权复辟的言论,经查为无证办学,被当地教育局叫停。

入选理由:这些言论打着弘扬国学和儒家传统文化旗号,实则是无视女性现实困境,贬损和磨灭女性的尊严和主体性,必将身处困境的女性推向更深的深渊。(事件标签:性别文化)


13

 “隐孕入职”背后女性权益保护

亟待破题


2017年9月,一篇关于女员工“隐孕入职”的报道称,浙江某企业一位女员工在入职3天后宣布怀孕,孕期几无正常工作,公司照发工资、缴纳社保,而产假结束后就递交辞职信。经查,该女子是在知道自己怀孕的前提下隐瞒怀孕事实进入公司,并希望自己能在孕产期拿到工资并使社保不断档。此事引发网友热议。多数人同情公司,并指责该女子恶意隐孕;也有人担忧,此类事件会造成企业在招聘中对女性设立更严格的制度。

入选理由:恶意隐孕造成女性和企业双输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市场针对女性仍普遍存在生育歧视。只有创造更平等的男女就业环境,国家增加补贴,降低女性用工成本,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事件标签:女性权益)

 

14

多地开辟女性专用车厢车位

和安检通道


在全国各地以保护之名出现了诸如女性专用车厢、车位、安检通道等设施,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此举是为了对女性隐私进行保护,但也有人认为此举是一种隐蔽的歧视,暗含了男人永远管不住自己的咸猪手、女性大脑永远无法操作大型机械、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意思。

入选理由:将女性视为弱者进行特殊保护,并不能有效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氛围,反而固化性别刻板印象,不利于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事件标签:女性权益、性别文化观念)

 

15

 数起物化女性广告

挑战道德底线触众怒


2017年,多起严重物化女性的商业广告引发全民关注和愤慨。7月,奥迪二手车广告中,婆婆将未来儿媳当做牲口,在婚礼上仔细检查鼻子、耳朵、牙口,然后做出“OK”手势;10月,宜家家居广告中,父母对回家的女儿冷若冰霜,称“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11月,绝味鸭脖广告,公然将女性视为玩弄的性对象,遭网友吐槽“太恶心”。

入选理由:为了追逐商业利润,品牌营销缺乏道德界限,物化女性的低俗商业广告屡禁不止,表明大众传播领域对性别歧视的敏感性不足,性别平等意识亟待提高。(事件标签:性别文化、女性权益)

 

参与方式:


关注“上海女性”公众号,并点击菜单“趣活动”,进入投票评选页面,打开“2017影响社会发展的十大女性新闻事件投票评选”进行投票。

或点击这里,or “阅读原文”

选出你心中的TOP10大事件吧~



【胖丁综合编辑】

猜你喜欢↓↓↓


太精辟了!这生命的列车,该驶向何处……


关于亲情,这7首歌7个故事刷爆朋友圈,看完泪奔……


一部让人大呼过瘾的纽约版《我的前半生》,看美炸天女主如何碾压出轨渣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