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寻红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


市公交集团赴井冈山红色研学活动侧记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94年后的今天,诗词里的硝烟已经散去,留驻的却是井冈山斗争经久不散的浴血战歌。


3月30日,历时15小时,驱车1000公里,从钢筋水泥到“楼台亭阁”,再到“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带着对先烈的孺慕和朝圣的肃穆,市公交集团40名党员干部重上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启为期两天的红色朝圣之旅,近距离感悟历史伟力,感受革命情怀。



党史学习教育(井冈山)培训班开班仪式


后人亲述追思英烈光芒



“当初很不理解奶奶的决定,像她这么位高权重的国家干部,安排一个体面、效益好的单位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她都没有答应。直到奶奶在离世前说的那一番话才让我明白,她并不是不疼爱我们,而是希望子孙们都能继承她的遗志,在井冈山精神的发源地,把井冈山精神一代一代往下传,让更多的人受到井冈山精神的感召”,听着石金龙回忆起与奶奶在一起的难忘日子,这位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嫡孙,地地道道的井冈山农民,用奶奶曾志的一生奋斗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井冈山精神,让大家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在访谈教学中,有幸得见曾志、王佐、江志华等红军烈士的孙辈后代,聆听他们对亲人过往的亲述不禁潸然泪下,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形象愈加清晰鲜活而伟岸。



与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嫡孙石金龙访谈交流


无字碑上镌刻丰功伟绩



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拾级而上,在吊唁大厅前,公交党员深深鞠躬致敬,牢牢的将“坚定信念,无私奉献”铭记心中。进入纪念堂,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映入眼帘,这是专门为30000多名长眠在井冈山的无名烈士所立。“青山处处埋忠骨”,如果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比作鲜花,那么最初孕育幸福之花的土壤里,浸透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的汩汩鲜血。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乡野小道追随革命脚步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来回走了百多里,从宁冈挑上井冈山……”踏上3.1公里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全体党员同走这条似涓涓细流般为井冈山革命红军带来生活源泉的羊肠小路,感受80多年前的红军的艰苦与奋斗精神,感受94年前革命先辈的余温。



重走井冈山朱毛红军挑粮小道


井冈归来印刻红色血脉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在黄洋界哨口,井冈山归来,思绪绵长……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浩漫谈道:此次朝圣之行,是寻迹历史缅怀先烈,亦是读史明鉴修养党性的历程。“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虽然革命时代的炮火硝烟已经散尽,但公交党员不可忘却井冈山上与群众同吃“红米饭、南瓜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不可忘却井冈山上“粮食万难,现金万难,医药万难”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可忘却井冈山上富家高知子弟毅然为了革命舍身的坚定理想信念,把继承发扬井冈山精神、让革命传统薪火相传作为全体公交党员干部的永恒课题。



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在茨坪革命旧址群研学



参训学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



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




十堰公交集团常态长效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市交通物流局与公交集团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老人夜晚走失  公交司机助其回家



市公交集团“公筷公勺 文明用餐”倡议书

来 源 | 十堰公交

文、图 | 余剑秋

编 辑 | 柯鹏 余盛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