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两则新闻凸显涉军(警)宣传进步

【抗洪一线部队伙食保障棒棒的!】武警合肥支队在抗洪前线为官兵精心调配伙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确保自给自足,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午晚餐保证六菜一汤,餐餐有水果。确保官兵在前线战斗时吃得营养、吃得科学,补充战斗力,为打赢抗洪战斗提供强大动力。(7月6日《央广军事微博》)

我理解,(@央广军事)特意发这则新闻,是针对网上就“身处救灾一线官兵们只能啃馒头,喝矿泉水”传言的回应。因为这样的传言,一方面会引发网友对救灾官兵身体的关切,另一方面也会引起社会对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质疑。

作为曾经服役六年的转业军人,笔者深刻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过去,因为物质匮乏,加上后勤装备差导致保障能力不足,无论是身处生死瞬间的战场,还是在救灾第一线,官兵们饿着肚皮却依然斗志旺盛那都是司空见惯。因此,很多这方面的新闻报道都会引发社会关注,百姓也都十分感动。但在改革开放快40年的今天,物质条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军队后勤保障能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快速缩小,可我们的涉军(警)宣传却未能与时俱进,还是循着老一套,不时地打“悲情”牌以博取百姓怜悯,这显然不是“强者”所为,这样的宣传是典型的“顾头不顾尾”,在“抬高”官兵们牺牲精神的同时,却“贬低”了军队后勤保障能力,这无疑不利于树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形象。

记得2014年8月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后,在看到《央广新闻》报道解放军、消防官兵等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的消息时,笔者怎么也不敢相信,并发微博评论:“1.战士喝了这种水会拉肚子,将失去战斗力;2.军队后勤保障如此不堪,如何应对打仗?3.土法净化水,总该懂一点点吧?为这样的宣传感到无语。”

有意思的是,《环球时报》随后也加入到质疑队伍当中来了,并在《救灾部队:浑水泡面不属实勿轻信伤害前方士气》一文中称“环球时报记者就此向前方救灾部队求证时得知这(指‘浑水泡面’)是一则假新闻。”

随后两家央媒就此发生“撕逼”大战,环球网要闻部副主任随后道歉。有意思的是,道歉内容那是相当的耐人寻味:“错的是我,我取的标题轻易的否定了一切,部队不会吃浑水面是常识,但吃了浑水面也是事实。只有在中国,救灾部队才会吃下老百姓给煮的浑水面。”

此外,有的过于“悲情”的不实涉军(警)信息,也容易让社会误解目前融洽的军民关系。比如今天新华网一篇题为《抗洪战士吃饭只有馒头和矿泉水?当地政府辟谣》的文章就报道,针对网传抗洪抢险官兵饮食得不到保障,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政府郑重发表辟谣公告,指出杨巷镇村全力保障物质供应,各个抢险点饭盒都是以百份为单位无上限供应,镇政府还送了几百块葱油饼,几十箱矿泉水保障餐食。

该镇通报还特别显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感人场面:抢险点周围村民也自发烧饭烧菜,想让武警官兵多吃点,吃饱点,以这些行动表达感谢之情。“群众自发送来热水,熬红糖姜水送给官兵驱寒。”

应该说,无论是(@央广军事)对当前军队、武警后勤保障能力的客观报道,还是宜兴市杨巷镇政府的及时辟谣,其极强的可信度,都显示出涉军(警)宣传工作的进步。

也是在今天,还有一条信息也是颠覆了涉军(警)的传统宣传方式,更多地体现出现代军(警)机构的人文精神。这条由(@中警安徽)所发的微博称:#抗洪一线# 【洪水当前,爷爷病危,放不放假?】连日暴雨,@芜湖特警在线广大民警奋战在抗洪一线,新警陆洲也是其中一员此时却接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他没好意思向组织请假,而是继续战斗但领导在发现这一情况并核实后果断命令他回家!此时他正在赶回的途中!

如果搁在之前,那一定是该警察“舍小家顾大家”,坚决不下“火线”,事后会被作为英雄大肆宣传,甚至到处作报告。可正常的思维告诉大家,虽然抗洪一线非常需要人,但并非缺了他就“玩不转”。他回家看望病危的爷爷,显然较作为救灾“一份子”更为重要。因此,如果他要是坚持不回去,至少我会怀疑他的“人性”存在缺陷。笔者非常高兴地看到,他的领导能够从人文关怀角度想问题,而不是刻意去“造”令社会质疑的英雄,这无疑是警方的极大的进步。因为这一决定颠覆了传统的处理模式,更具人情味,因此不仅得到众多网友“点赞”,凤凰网甚至直接将其归集在“暖新闻”栏目,这也是笔者首次注意到凤凰网还有“暖新闻”这么一个板块。而或许巧合的是,该事件就发生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我必须为芜湖警方的这位领导竖起“大拇指”!希望在今后的时光里,能够与这位领导一起探讨当今社会如何治警以及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话题。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