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六位省级检察院检察长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

2018-03-10 法制网

作者 法制日报记者 周斌


“最高检工作报告文风朴实、内容翔实,用办案数据说话,用具体案例说话,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各项职责的举措和成效,成绩不拔高,问题找得准,思路理得清,是一个很好的报告。”今天下午5点多,听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步出人民大会堂的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代表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北京、浙江、安徽、山东、湖北5省市检察院检察长,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反贪转隶把挑战转化为机遇


坚持有腐必反,立案侦查职务犯罪25.4万余人,较前5年上升16.4%;对周永康、孙政才、令计划等120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四级检察院反贪、反渎和预防部门职能、机构及4.4万余名检察干警已全部按时完成转隶。


解读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代表:5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办案件和预防犯罪一起抓,反腐败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随着今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实现检察工作转型发展已成为全国检察机关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重要发展机遇。要把监察体制改革带来的重大挑战,转化为全面深化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深化对各项检察职能的认识,全面加强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和公益诉讼工作。当前特别要重视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法律监督工作机制,从制度上确立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责,提升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新时代检察工作实现转型发展,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大有作为。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14.4万人,是前5年的2.2倍;加强企业平等保护和产权司法保护。


解读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代表:这些年,检察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既从机制层面提供系统化保护,又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检察力量。


  今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检察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将突出强化对创新驱动战略的司法保护,正确区分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创新探索中出现的决策失误偏差与违法犯罪的界限,最大限度保护创新活力;突出强化对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司法保护,坚决监督纠正“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突出强化产权司法保护,开通办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保护企业家权益,增强企业家信心;突出强化公益诉讼,重点办理海洋生态、城乡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让山东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勇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党中央部署由最高检承担的29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或结项。1854个检察院开展内设机构改革,一线办案力量普遍增长20%以上。


解读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晋代表:过去5年,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难题,推动检察机关司法办案走上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快车道,推动检察工作迈入了新时代。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检察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按照中央要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涵盖面非常广,包括完善检察官员额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等。检察机关将通过不断地深化这些改革,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构建科学完善检察监督体系


对受理申诉或办案中发现的“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等18起重大冤错案件,及时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人民法院均改判无罪;坚决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坚持不懈清理久押不决案件。


解读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代表:过去的5年,检察机关全面强化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通过系列专项检察监督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纠正了一批冤错案件,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夯实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和政治定位,充分发挥“监督、审查、追诉”三大职责。进一步完善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扎实开展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民事诉讼监督、行政诉讼监督、刑事执行监督工作,持续深化检察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今年,我们将积极协助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检察监督工作的决定》,通过推动检察监督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促进构建科学完善的检察监督制度体系,强化新时代首都检察监督工作力度,切实发挥好检察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特殊作用,促进各项诉讼活动统一正确进行,进一步彰显司法权威。


检察公益诉讼道路越走越宽


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053件;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确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后,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925件。


解读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代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经历了顶层设计、法律授权、试点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进五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道路。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检察机关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后,深化检察公益诉讼,要注意准确把握法定案件范围,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食药安全保护两大重点。要充分发挥诉前程序功能,积极通过诉前程序推动有关组织和部门主动履职纠错,主动保护公益,节约司法资源。要加大提起公益诉讼力度,该起诉的坚决起诉。要认真落实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同时也要注意审慎使用权力,严守检察权边界,坚持合法性审查原则,不自我扩权,不越权解释,确保公益诉讼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确保在新起点上取得新成绩。


推进平安建设回应社会关切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共起诉故意杀人、绑架、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40.5万人;起诉刘汉、刘维等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8932人;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


解读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代表: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检察机关依法打击犯罪功不可没。过去的5年,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最高检高度关注、及时跟进,指导地方检察机关依法妥善办理相关案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如连续4年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等,取得较好效果。


  今后,我们将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多发性犯罪,突出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决惩治涉医犯罪,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文章来源 法制日报 


本期编辑 于澄 陈睿哲 朱婵婵 罗琪 李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