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屠杀纪念馆前打水漂?评:比孩子无知更可怕的是家长无能

2018-05-02 叶泉 法制网

近日,一段视频引发诸多网友讨论:

视频显示:5月1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名儿童不停地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地上的鹅卵石丢入水池中打水漂嬉闹。而家长却在旁边围观拍照…

视频拍摄者:

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吗?

常先生告诉记者,4月29日,他和朋友一同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缅怀30余万死难同胞。参观结束后,常先生和朋友却看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旁,几名儿童捡起地下的鹅卵石,不停地丢入水池中疑似打水漂。更令他气愤的是,儿童的家长非但没有制止,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于是拍下了这段视频。

常先生对记者说:“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参观了南京屠杀纪念馆,参观完毕后却看到这样的事,孩子不懂事就算了,家长也不懂事吗?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已安排人员巡视劝阻不文明

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上获悉,悼念广场上铺设的鹅卵石确系象征着遇难者的累累白骨。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官网截图

解说词中介绍:在悼念广场的东面有一组雕塑名叫“古城的灾难”(1997年建成)。由弹痕累累的残破“城墙”、留着遇难者的血迹的折断的“日本军刀”、遇难者的“头颅”、被活埋的遇难者从泥土中伸出“不屈的手臂”、“历史的桥梁”等一个个单体雕塑以及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组合而成。这组群雕的寓意为:站在历史的桥梁上,回眸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城南京的一幕人间特大惨案。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称:“我们当时关注到这一事件后,就立即对次进行了处理。同时已经安排了保安和志愿者巡视,如果发现不文明的现象会进行劝阻

法制网评论:

比孩子无知更可怕的是家长无能

现代社会,抚养孩子并不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以保证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少一些挫折。

据《新京报》5月2日报道,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几名儿童用地上的鹅卵石打水漂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家长非但没有制止,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网友纷纷谴责家长没有劝阻和告诫。


客观地说,所有的人都是,或者都曾经是“熊孩子”,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但为什么今天“熊孩子”却成了社会问题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熊孩子”的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把自身缺乏敬畏、漠视规则和法律、不敢承担责任的种种问题都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实施,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这部法律的立法原则。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铺设的鹅卵石子代表的是遇难同胞的遗骸,也代表着日寇的恶行。用这里的鹅卵石打水漂本身就涉嫌违反英烈法。当然,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孩子不懂事。似乎“不懂事”已成为孩子犯任何严重错误的借口和挡箭牌。孩子不懂事可以忍,家长不懂事就不能忍了。正是因为孩子不懂事,所以法律才会为孩子设立监护人。所谓的监护人不是为孩子找借口,推卸的人,而是要孩子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这种责任包括法律责任。


孩子无知,父母作为监护人就应该对孩子进行管教,如果父母也无知,漠视法律、漠视他人的权利,那么就意味着父母没有担任监护人的能力。


不可否认,当前一些父母的确很不称职,自以为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可以原谅的,无原则、无底线的宠爱孩子,而且还自以为全世界都会像自己一样的原谅和宠爱孩子。这些父母要么自己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么缺乏学习的能力,自己对外界的认知并不比孩子更多。就像新闻中出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那些父母,他们自己对历史、对法律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又怎么能够教育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呢?


事实上,不仅是“熊孩子”需要教育和成长,“熊孩子”的家长更需要学习和进步,而且要求父母学习是法律底线的要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这说明,学习和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是家长的法定义务。


现代社会,抚养孩子并不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以保证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少一些挫折。所以,孩子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同样无知,且没有教育和引导他们的能力。



文章来源:法制网 (作者 叶泉) 中国新闻网


本期编辑 于澄 刘青 宋胜男 陈睿哲 郭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