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奥密克戎面前:我们需要一个理性社会

存在之痛 万物皆象 2022-12-25


社会性恐慌,与社会理性缺失,是紧密相关的。例如,抢购“连花清W”,大批人涌到医院挤兑公共资源,不少人还在恐惧“新冠后遗症”,希望天天免费核酸,迷信特效药,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一句话: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理性。而理性的缺乏,除了社会批评不充分外,还与国人走不出传统思维、缺少自我管理能力有关。

例如,对中医中药的迷信态度,就像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一样,都是值得重新审视的。中国人并不是特殊人类,只要是药物,其成分就是统一的,就是“对症下药”的;同时,任何药物,都没有神效。这样看待,才是理性、科学的。也就是说,无论中医中药,还是西医西药,都应该是普适性的。


同样,只要是真学问,它就不分中西,不需要特别设立“国学院”,美化自己。美化传统,最终是美化自己。所以,在中国,不仅很多普通人缺少理性思考,很多有知识的人,也容易犯蠢。例如,将对传统文化的偏好,带入学术之中,用私人情感替代公共秩序的设计。

例如,秋风的所谓“儒家宪政”:“归根到底,儒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而是修己治人之学,是道德实践之学,是社会治理之学。而道德实践、社会治理都需以具有儒家自觉的新士人群体为主体,以新的伦理学体系为先导,以相应的制度、组织为依托,通过公共服务呈现自身。由此,儒家的治理之美才能被人看到,儒家才有可能参与中国的现代社会秩序之再造。”

“儒家的治理之美”!本身就是完全的昏话。治理是公共性事务,“美”则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性。秋风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混同起来,是以个人偏好替代公共选择。

中国人在应该讲道理的地方,往往以情感、情绪、个人身份、或者各种“大话”,来进行搪塞。这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无理性的社会心理根源。因此,绝大多数关于传统文化的争论,都是废话,毫无意义。

再说,那些“传统文化”,并没有胜过同时期的其他文明多少。例如,黑格尔曾经这样写道:“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的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传统本身也是创制出来的,就像如今很多人还在希望继续做核酸那样。那么,戴头巾是不是伊朗人的传统?今天的伊朗女性主张“生活”“自由”,是不是违背了传统?

传统的确可以“活在当下”,它不是死的。但传统会不断地被推陈出新,否则,就会成为文明化石。另外,社会结构必然会不断变革、变化、变迁。社会治理同样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社会理论,同样如此。没有不变的活物。人类历史也是如此。欧洲的新教改革,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的“独立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哪一个不伴随着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哪一个是用传统来约束当时的?

中国社会的无理性,太久太久了。所以,连最基本的日常用语要说清楚,都成了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例如,“中国”两个字,很多人就说不清楚。“中国”的内涵,有地理的、文化的、政治的等等方面的区分。“中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其中也有诸多变迁。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一点。又如,很多人认为老子的思想中,也有自由主义。严格来说,那不叫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启蒙运动中才诞生的现代思想。

维特根斯坦说过,“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语言的持久麻木与混乱,导致无数人丧失了自我省察能力。故,对话、沟通成了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因此,这个社会极其需要理性的声音以及科学的精神。否则,我们又会落入社会治理的管制陷阱,而无法建构一个以自我管理为特征的文明社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