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2017-02-06 党建新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广东脱贫攻坚成绩,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风采,广东省扶贫办、南方杂志社共同启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报道计划,今天推出系列之十《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焱鑫

84年出生,加上一张娃娃脸……总被大家叫“小鲜肉”的伊江林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并不是一次轻易的转身。从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到团委的机关干部,这位年轻人始终在和年轻人打交道。如今,他的肩上扛着一座村庄的致富希望。


30来岁,皮肤白皙、一脸腼腆,洞寮村的乡亲们也嘀咕过。伊江林用行动证明着自己,也证明着80后的能量与担当。他总在不断地分析思考,追寻着机会,希望为洞寮村找到更多具有利润空间的产业。他用智慧和勇气,演绎着“小鲜肉”的大作为。


伊江林(右)调查贫困户情况(摄影:刘树强)


伊江林(左)和米农们成了好朋友(摄影:刘树强)


洞寮村里的稻谷熟了(摄影:刘树强)


对多地电商园区的考察学习,为村里的脱贫路径积累了许多启示


坐在洞寮村略显贫陋的村委会里,年轻的面孔收起了常常挂在嘴边的笑容。直面最真实的基层生态,足够让一位80后变得更加沉稳持重。


“下乡前就设想过各种可能的情况,但本轮精准扶贫的要求之高、任务之重、精度之细,还是大大出乎意料。”伊江林说。


洞寮村位于肇庆市德庆县九市镇,是广东省级贫困村。与许多相同境遇的村庄相似,这里的生产方式依然是人力耕作,村民少有致富的新思路新方法,个别家庭因病因残,生活深陷困顿。


第一书记,千头万绪,核心还是带好党支部,找到致富路。“怎么才能在短期内帮助农民实现脱贫?怎样才能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政府、企业、驻村干部、扶贫户、用户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生态圈?怎么才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结束后,为村民留下增收致富长效机制?”2016年5月,刚刚驻村的伊江林就向自己和村党支部提出了扶贫“三大问”。


短期内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贵在因地制宜。洞寮村全村耕地面积93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便达690亩。“种米的村民,为什么不能变得‘有米’?”伊江林不断发问,也不断发现,“说到底,传统的渠道销售原始农产品,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甚至亏损,这是产生贫困的核心原因之一。”


对“穷根”下了全面诊断后,洞寮村党支部和中山市民众镇新时期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立刻着手研究扶贫项目。“在不改变原有耕作方式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实施农产品商品化改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伊江林介绍道。


这样的选择,似乎无需更多解释。80后与互联网的关系本就亲密,伊江林则更有经验。2014年1月,共青团肇庆市委的官方微视“@肇庆看青年”正式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共青团系统官方认证“微视”平台。时任共青团肇庆市委宣传部部长的伊江林,正是“@肇庆看青年”的创意总监。


驻村不到一年,伊江林已成为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喝农家水,聊农家话(摄影:刘树强)


伊江林向媒体记者推介洞寮村的特色农产品(摄影:刘树强)


洞寮村贫陋的村委会(摄影:刘树强)


一个普通的清晨,满载稻谷的运输车开进碾米厂。看着自家大米从机器里簌簌落下,贫困户罗洪光喜上眉梢。


多年来,罗洪光用一己之力养活一家六口,生活艰辛。“洞寮大米”和“互联网+”的邂逅,给他和村里的贫困户带来脱贫希望。“以往都是等着人上门收稻,现在干部联系企业帮我们卖大米,挣得更多了,还不愁销路。” 罗洪光说。


互联网带来了销售渠道,也倒逼着产品升级。通过周密的需求分析、产品调研,驻村干部和扶贫企业肇庆云峰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升级当地的大米种植品种,推广受市场好评的泰丰优55。“党支部告诉大家什么大米市场价高,又给了保底价,就都想试一下。”罗洪光说。


2016年10月,新品种晚稻第一季丰收。米农自行将稻谷运送到规定的碾米厂以统一标准加工,再按扶贫企业的要求统一包装,最后由扶贫企业通过微信、淘宝等平台卖到消费者手上。 “按每季20000斤大米计算,通过商品化改造后可增收3.1万元,按1年2季算至少增收6.2万元。”伊江林说。”


电商扶贫,让传统的稻米焕发了青春。不到一个半月,“洞寮大米”晚稻第一批1万斤全部售罄,远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一线城市。近日,第二批“洞寮大米”刚刚上架,网络订单便接踵而至。


初战告捷,振奋了扶贫户的精神,也坚定了驻村人和扶贫企业的信心。按照规划,洞寮村还将与肇庆市肉鸡养殖公司合作,打造肉鸡养殖基地。同时制订旅游村域发展规划设计,引入旅游发展公司及专业旅游社团进行民宿改造及旅游景观打造,以形成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洞寮大米”市场初试成功后,伊江林和村党支部、驻村工作组和扶贫企业一起,正着手打造“洞寮”农产品品牌。这里有洞寮村的脱贫梦想,也有一位80后的万丈雄心,“‘洞寮’这个品牌将改变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不断为乡亲‘造血’致富。”


丰收洞寮村(摄影:刘树强)


伊江林捧起新出的米细细查看,遇到残次、断粒较多的便要求再筛选一次,直到粒粒均匀饱满。(摄影:刘树强)


米业,承载着洞寮村人的致富梦想(摄影:刘树强)


洞寮村大米登上互联网“货架” ,农户“逆袭”致富(摄影:刘树强)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特稿: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多少位第一书记,就有多少座被改变的村庄,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树起一面旗帜。欢迎各省直、地市组织部门提供先进人物报道线索,也欢迎各界人士推荐或者自荐。在这里,您可以针对穷根子开出药方,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可以充分阐述对脱贫难点的思考, 把您的心里话,和我们、和读者倾诉、分享。


联系邮箱:nfdysj@163.com,或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投票,赢过年大礼包!


小编温馨公告 

新年大吉!学《准则》《条例》赢大奖活动第二期投票环节继续火热进行!目前排在前6位的网友是:10号转栋,14号福如东海,21号一步两步,11号初晨,9号假如我是一只熊猫,7号宏勇。


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投票,记得要以文末留言方式才计算哦!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琳 影子

统筹︱戎明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