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丨字说为官

2017-05-03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文丨顾易


编者按

今天,学习能力是为官者最基本的一种能力。那么,官员为何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学”来回答这些问题。



字说为官H5带来更多精彩呈现

马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或复制这个链接进入↓↓↓

http://u3202170.viewer.maka.im/k/19M8P43T


学:以觉为上,启蒙教化



学最常用的是指学习,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念终始典于学。”(《 礼记·文玉世子》)学还有模仿之义,如“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学又指讲述,如“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陆龟蒙《鱼具》)学还指学问、学科、学校等,如“博学多能”、文字学、大学等等。


中国古代官员普遍爱学习、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好传统。大凡古代入朝的官员,大多是自幼入学,随之开始读书(经、史、子、集),目的是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子的价值理念,经过若干年严格的训练和伏案阅读的习成,在入仕时方能知晓为人处世之理和感悟治乱兴衰之道。一方面,“学而优则仕”,学习是入仕的“敲门砖”,学习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另一方面,为官者通过读书提升了自我的品格,高远者更会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所谓“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造就、成就了杰出的官员,这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古代,立德、立功、立言称之为“三不朽”,是为官者的追求,大凡为官一生,从“致仕”到退休一般也要“刻部稿”,企盼给后世留下一点雪泥鸿爪。


今天,学习能力是为官者最基本的一种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快速发展,一天不学习就会落伍,就会出现“本领恐慌”,学习增长才干,丰润心灵,应该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那么,为何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字回答了以上的问题。


学习以求是为本


学习是以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为宗旨的。繁体的“學”,从爻,“爻”是《易经》中组成八卦阴爻和阳爻的符号。阳代表天,阴代表地,天地万物阴阳相交,机理错综复杂,情况千变万化,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规律不变。“爻”在“學”字中,意为学习要不断地去寻找和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生道理。学习是为了做学问,做学问就是求真、求是,找到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无论是社会规律还是自然规律,都是在学习、钻研的基础上得来的。



《洗冤录》又称《洗冤集录》,是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


宋慈做法官时,秉公执法,善于学习,慎重办案。在主审一件自杀案时,他发现自杀者死后握刀不紧,伤口又是进刀轻,出刀重,情节十分可疑。于是亲自侦查,终于查明是某土豪为了强抢妇女,谋杀了一个无辜的庄稼汉,又贿赂官府,把死者诬成自杀。依靠多年的实践和勤于向书本和同行讨教,宋慈终于写成了这本“洗冤泽物”的著作。《洗冤集录》总结了历代法医的宝贵经验,又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从13世纪到19世纪沿用了600多年,成为审判官们必读的法学经典著作。这本书已译成多种文字,被公认为世界法学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学习以觉悟为上


学习是从蒙昧无知到逐渐觉悟的过程。学的繁体为學,上部为“爻”在“臼”中, “臼”可视为“兒”省,指婴儿,即刚刚出生而头顶心未合的娃娃;中间之“冖”意为处于蒙昧之中,被无知所蒙蔽,又可视为“冥”字头,表示深奥、深沉、浓雾弥漫,寓意知识无穷尽,学习无止境;“子”是一个大头娃娃的象形。因此,“學”即意为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踏上了从蒙昧无知到逐渐觉悟的过程。学是“觉”字头,学习也是觉悟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修炼,灵光闪现,茅塞顿开。有些人死读书,读死书,没有感悟、觉悟,就是“书呆子”,这种学习一点用处都没有。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早年学习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郑板桥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循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学习要终身为伴


學,从爻,表示纵横交错,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也反映了学问的宽广无边,博大精深。学海无涯,浩如烟海。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庄子说:“吾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人在不同时段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因此必须不断地保持学习,才能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才能达到“觉”的境界。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可谓是终生学习的典范。他在延安时,就曾大力倡导干部们加强学习——“年老的同志也要学习,即使我还能再活10年死,也要学9年又365天。”毛泽东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世所罕见,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在他看来:“学习的敌人就是自我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儿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学而优则仕


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依靠的是入仕制度,即所谓“学而优则仕”,没有若干年寒窗下读书经历的人、没有对儒家学问有一定造诣的人,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这样一来,习惯使然,但凡有一点读书的天赋,后天又长期熏染于人文知识的气氛和训练,也就养成了他们终生阅读的习惯,入仕以后也往往离不开书册。在官场,天下太平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问的时代,则考量官员的标准,不仅要看其政绩,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下,后者是前者的铺垫和补充,很难想象一个有较好政绩的官员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在官场的圈子中,出身、门第、谈吐、书法、词章、风度、名望、口碑等等,都是评价的标准。于是风气所向,读书以及文风的讲究自是水到渠成。


与“学”字相连的词有“学识”,这是指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识,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形成独家之言;“学问”,这是指学习要善于提出疑问,解答疑问,也指学识从问中来,要善于向他人请教,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学养”,这是指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H5 制作丨林琳  整理莫群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莫群 林琳

统筹丨戎明迈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看精彩H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