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绿色发展绘出美丽广东

2017-09-18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记者丨刘龙飞



9月7日,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围绕“共担气候变化责任共促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展开对话。同日下午,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分论坛之——第三届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举行,来自广东省政府、相关省直部门、珠三角各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等出席论坛,并围绕“共建粤港澳绿色低碳湾区”这一主题,交流各地各领域的创新经验,探讨绿色低碳发展合作。


同一天、同一地点举行两个高端论坛,汇聚来自国际、国内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背后,凸显的是众多出席者对会议主题—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论坛的胜利召开,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广东近年来推进绿色发展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5年来,从明确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方向,到出台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再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各项环境指标排在全国前列,广东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绿水青山”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生态与发展共赢的精彩答卷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曾谆谆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这番话语重心长,是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0多年居于全国第一,但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广东省环保厅公开的历年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仅2012年,广东城市降水中酸雨频率高达37.4%,21%江河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13年1月,刚刚来到广东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广东。


广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系列顶层设计和狠抓落实的行动,让广东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生态优势日益提升。


通过出台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环保政策,广东确立了“最严格”的保护环境制度。5年来,《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重要文件、法规陆续出台,《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得到迅速实施……


通过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广东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2012年,广东省印发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21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占全省陆域面积25.3%。2013年,广东率先实施生态严格控制区空间管制政策,控制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2015年,在珠三角地区和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十二五’期间,广东经济年均增速达8.5%。与此同时,珠三角大气PM2.5浓度在国家三大重点防控区中率先整体达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处于全国第二低位……”在2017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这些“成绩单”成为广东对生态与发展共赢交出的精彩答卷。



改革创新助推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成立全国首个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部门,创新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体系。建立全国首个珊瑚保育站,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率先对原村民实施货币化生态补偿政策……近年来,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多项生态改革举措全国先行先试,创造众多的“全国第一”。


以大鹏新区为代表,5年来,广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先后推出多项全国率先的措施,用一个又一个“首创”和“第一”,不断开创着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从中央政策出发,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是广东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发力点。2013年5月,广东率先提出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2013年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广州启动,成为国内首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省份。


坚持问题导向,广东在解决跨界污染等“最难环境问题”进行了探索。2014年8月,广东试行跨区合作、跨界治水,加大力度向“水污染”宣战。珠海市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发展战略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创造了首设地方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率先实施环保实绩考核制度、出台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率先发布“生态环境指数”等多项第一。


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政策落地,为广东破解环境难题提供了持续的动力。2013年10月12日,省环保厅等6部门联合发布《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考核办法》,调动市县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2015年7月,新修订的《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施行,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条例。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赵细康指出,通过创新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推动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等资源环境的市场激励机制,广东在激发全社会的绿色低碳意识,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激发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年春节期间,来自外省的张先生到惠州度假的第一天,就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旅游感受:“在惠州,新鲜空气扑面而来,你可以任性地深呼吸。”与张先生一样,不少第一次到惠州的人都会对“惠州蓝”和“惠州绿”感到惊艳。


惠州市市长麦教猛介绍,目前,惠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3%、2016年前三季空气质量全国第三。除了“绿”“美”,惠州还“绿富”共赢:整个“十二五”期间,在每万元GDP能耗5年下降17%的情况下,惠州市GDP年均增长12%。2016年12月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广东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研究报告》中,惠州成为广东绿色发展指数最高的城市。


绿色”已经成为惠州一张靓丽的名片,而这张名片的背后,则是惠州付出的长期努力:开展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投入“3个100亿元”系统推进县、镇、村等河涌整治工作;开展包括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在内的“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等等。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正在让越来越多与惠州一样的美丽画卷在南粤大地展开。


《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8年,广东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环境类指标目标;到2020年,广东率先建成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5年,广东将从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严格环境监管和执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发力,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本文责编丨母发荣

微信统筹丨戎明迈

微信编辑丨李梦醒 林琳

微信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2017年第18期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17年《南方》杂志第18期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