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宰相“肚里”是如何“撑船”的?

2017-10-07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丨顾易




编者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寓意做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一样胸襟广阔。以宽容之心待人,往往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宽”,学习为官者如何宽猛相济,协调处理好各种问题。



宽:远见卓识,宽猛相济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宽心谣》,抄录如下:“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宽心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是人生延年之道。宽心,是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因此才有阳光;宽心,带来舒心,带来健康,宽心做人,舍得做事,开拓的是一种境界,赢的是整个人生。


“宽”,会意兼形声字,繁体为寬,简化写作“宽”。


小篆为,上面的“宀”是房屋,下面的“萈”是性喜宽阔山野的细角山羊。张开大角的山羊在房屋之内,表示房屋宽大。《说文•宀部》:“宽,屋宽大也。从宀,苋声。”


宽的本义指宽阔,如服饰宽袍大袖,出手大方为宽绰,富裕为宽裕。白居易的《题新居寄元八》写道:“阶庭宽窄才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又如,《后汉书•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闲,府寺宽敞,舆服光丽。”意思是说,当时这五个校尉官位显赫,职务清闲,官舍宽敞,车马服饰都很华丽。宽又可指横的距离,即宽度;《管子》中云:“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意思是说做君主的,只要温良宽厚人民自然就会爱戴他;《韩非子》中有述:“宽哉,不被于利!”意思是说心胸宽广,不为利益所诱惑;《狱中杂记》中说道:“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意思是说只有极其贫困而又无依靠的囚犯,才会被铐得很紧。“宽”字上艹,下见,艹表示很普遍,不起眼,见为看见,遇到。所以,“宽”还指视野和胸怀的宽广,待人宽厚,为人宽容,处世宽松,如“云水洞庭宽”。“宽”又引申为放松、放宽,如“宽恕”“宽心”“宽衣”等。


有宽字的成语,大都具有宽大、宽恕之义,如“宽大为怀”,指人抱有宽大的胸怀;“宽宏大量”,指待人宽厚,度量很大;“宽严相济”,指宽和严两种手段一齐使用;“以宽服民”是指宽厚待人,民众才能顺服;“宽备窄用”是指作计划要宽裕一些,用起来节省一些,比喻作计划要留有余地;“外宽内明”是指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衣带渐宽”是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都显得肥大了。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寓意做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一样胸襟广阔,以容纳和融合身边众多事情,这是一个人的优秀涵养和品德。很多时候,宽容确实能够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以宽容之心待人,往往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因此,为官之道,首先要做个宽容之人,在平日之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推崇宽厚之风,努力创造一种宽容并包的工作氛围。但在执政中也要做到宽猛相济,协调处理好各种问题,特别是在有关原则的问题上,不能轻易宽容了事,绝不能姑息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这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清明。


为官者要秉承宽厚之风


“宽”的古文字形是屋子里容纳着一只山羊,这只山羊长着角,有攻击性,但是屋子还是为它提供了一个容身之所。这表示“宽”是宽宏、有容乃大,意指官员在待人接物及日常交际方面,要努力做到宽容厚道,不刻薄、能容人,始终秉持一股宽厚之风。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北宋名臣吕蒙正为人素来宽厚正直,哪怕别人诋毁自己也从不放在心上。有一次,吕蒙正刚升任宰相,第一天走马上任入朝时,突然听到有人在朝堂帘内说道:“怎么这小子也当上了宰相呀?”但吕蒙正却装作什么都没听见地走了过去,并不察看到底是谁说的。反倒是与吕蒙正一起行走的同僚感到非常愤怒,要立刻追查这个人是谁。然而吕蒙正却制止他,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几位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能够彻底查问。这时,吕蒙正说道:“一旦我知道那个人的姓名,我就终身都无法忘记,这样还不如不知道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啊。”后来这件事传开后,朝中大臣都很佩服吕蒙正的度量,再也没人小看他了。连宋太宗都曾盛赞他:“吕蒙正的气量,我也不如啊!”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他人的诋毁,身居高位的吕蒙正竟能做到完全不放在心上,这种宽容大度的胸怀实在令人敬佩。纵观历史,吕蒙正为官多年,除了一身的才能,正是由于他这宽厚仁爱的美德,才使他深得同僚的敬佩和宋太宗的信任,能够几度出任宰相,为北宋的发展出谋划策。 


为官在平日就要像吕蒙正这般胸襟广阔,宽厚待人,凡事多加忍让,这样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官场氛围,促进官员彼此之间的友好交往。但要注意的是,讲宽厚并不是无原则地原谅,一味掩盖他人的过失,而是主张以扬善去恶为基础的宽宏,绝不能姑息养奸。


为官者要有宽广的视野


“宽”,从宀,从萈。“萈”是指喜好宽阔山野的山羊。山羊是属于大自然的,不应该被困在狭窄的屋子里。为官也应该这样,拥有广阔的视野,不能仅仅囿于方寸之间。


在生活中,一个视野宽广的人,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通常是着眼长远的、全局的,他们能比常人看到得更多,因而他们总能够更稳妥地达成目标。而一个目光短浅的狭隘之人,由于单一的思维模式,凡事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导致永远都无法摆脱自身视野的束缚。因此,为官者,要努力成为一个视野宽广、有远见的人,能够客观认识事物的发展前景,科学把握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提高执政水平。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和管仲的治理下,日渐强大起来。各地诸侯基本都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只有强大的楚国不肯听从齐国号令。对此,齐国好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立刻攻打楚国,以示齐国的威权。但深谋远虑的管仲清楚地知道当下齐军疲惫,其实不宜久兴兵事,未必能与楚国抗衡。随后,管仲命人日夜抢铸铜钱,许多大臣都不懂管仲意欲何为。不久后的一天,管仲派遣百余名齐国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并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购买。”当时楚国盛产鹿,一头鹿在楚国仅需2枚铜钱。齐国商人先是开价3枚铜钱一头,后又加价到5枚铜钱一头。在重利的诱惑下,楚人竞相到山中猎鹿,导致鹿资源日益短缺。一个月后,鹿价涨到了40枚铜钱一头。高昂的利润使楚国上下变得疯狂起来,农民不再种田都改行做了猎人,士兵也不再练兵而偷偷上山去打鹿。一年之后,楚国百姓铜钱堆积如山,但却田地荒芜,粮源断绝。这时,管仲请齐桓公下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国交易,导致楚国人拥有大把的铜钱却买不到粮食,全国闹起了饥荒,人们四处逃难,楚军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齐桓公见时机已到,便集合八路诸侯人马,开往楚国边境。楚成王内外交困,只能派大臣向齐国求和,保证从此听从齐国的号令。管仲这个高深的策略就是著名的“买鹿之谋”。


这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经济战,就此以管仲的胜利而告终,视野宽阔的管仲用一包裹着金钱的诱饵轻易令楚国人上了钩,而楚国的官员目光短浅,愚昧无知,贪图于眼前的利益而致使楚国日后落败。


一位出色的官员,既要见微知著、因势利导,能够引导事物向着有利于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以免不利因素发生连锁反应,导致引起蝴蝶效应,满盘皆输,这样才能在执政中权衡利弊并做出最佳的决策。


为官者要以人民宽裕为宗旨


“宽”的甲骨文是“屋”和“羊”,这代表了“宽”是有屋有畜牧,在古代是宽裕的象征。为官者的重要目标就是让百姓过上这样有屋有畜牧的日子。因此为官之道,要力助百姓过上宽裕富余的生活,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西汉初年,由于多年的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据史书记载,当时的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由于粮食不足而发生大面积饥荒,百姓生活极其困苦,朝廷国库也非常空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高祖决定让一部分士兵复员归家,并豁免其徭役,以增加精壮劳动力去恢复凋敝的民生。到文景时期,汉文帝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竭力避免可能增加民众负担的行为,以求百姓尽快过上富余的生活。文景二帝还非常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鼓励农民生产并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随着社会的安定,百姓的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西汉的物质基础也因此大大增强。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甚至已经满仓了,国库里的大量铜钱由于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已经腐烂掉,散落的铜钱多到无法计算。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之一。


《管子》中有述:“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意思是说一位君主的功绩,是能够使国家繁荣富强。就像文景之治,文景二帝所做的许多措施,宗旨都在如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因为当百姓过上富足生活时,国家也就自然繁荣昌盛了。因此,为官者要明白,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一位百姓的富裕。只有当百姓能过上真正富裕安康的生活时,国家才真正有机会走向繁荣的道路。


为官者办事要宽猛相济


“宽”音同“框”,“框”即限制约束,意指执政以宽也应有所制约,不能一味宽容治国,以免民众怠慢法治。《尚书》讲人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强调的是适度、适时、适人的原则。“宽而栗”,就是宽容豁达而恭敬谨慎,不随意。


南宋哲学家朱熹说道:“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他认为执政者要用温和的手段来辅助严厉的手段,使两种手段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宽猛相济的治国方法。这才能使政治和谐,国泰民安。为官之道,要在执政中懂得如何宽猛相济,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实施。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是当时有名的革新派政治家。他在郑国执政数十年里,坚持宽猛相济,一直注意打击贵族的顽固守旧势力,表彰“忠俭”,反对“太侈”,并改革田制和兵赋制度,改善百姓的生活,使小小的郑国国力大增,国威也颇有提高。后来,子产病重,他对子太叔说道:“我死之后,你必定主政。你要知道,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余的政策没有比严厉更有效的了。比如火势猛烈,人们望见它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玩弄,所以死于水的人就很多。只实施宽厚的政策,治理国家会非常难。”子产希望子太叔一样坚持宽猛相济的执政方法,并掌握好其中的度。然而,子太叔不忍心使用严刑峻法伤害百姓,只肯采用宽厚政策。他不分任何情况地一味宽厚相待,以至于奴隶主顽固势力重新抬头,百姓又被迫回到穷苦剥削的生活。许多人不堪重负,纷纷起而反抗,盗寇们召集人手聚集于萑苻泽中,势力越来越大。子太叔这才后悔地说道:“我早点听从子产的话,就不至于弄到这个地步了。”随后只能无奈地派兵去围剿萑苻泽中的盗寇,将他们全部杀灭,这才使郑国安定下来。


其实历史早已证明,只有对形势有了准确的判断之后,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像秦朝政苛,汉高祖便推崇约法三章,宽大治国以顺应民意,促进国家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刘璋昏庸无能,蜀中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刘备入蜀后便推行严刑峻法,打击权贵豪强的气势,使百姓人人安居乐业。为官者要牢记这一点,在执政中坚持宽厚和刚猛互为补充,避免不明形势地随意施政,不顾此失彼,这样才能实现政通人和。


官  箴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春秋•左丘明《左传》




【译文】 


政策宽厚,民众会产生怠慢法治的意识,因而需要用刚猛的政策纠正回来。而刚猛的政策会使民众受到伤害,因而又要施与宽厚的政策加以调整。用宽厚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厚,政治就会和谐稳定。


【解读】


这世上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只以一个方面去对待,那始终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很显然,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执政中提出“宽猛相济、恩威并重”的执政理念,以在两个方面中找到一种平衡,以调和各种矛盾。对此,官员要好好吸取古人得出的宝贵经验,在执政中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准则,以宽猛相济为执政手段,不偏重任何一边,才能不忽视任何一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政治和谐,国泰民安。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第16期: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17期:为官注重这个字,才不会走歪路、做错事

第18期:树立威望?从这4点下手

第19期:这样为官,才能深受百姓爱戴

第20期:如何才能找到共进退的“左右手”?


第21期:为官者,仅仅能干是远远不够的

第22期:为官者如何识人有术?记住这3点就够了

第23期:“鍚荼壸”怎么读?能不能当官,一试便知

第24期:君若为官,请记下这4条“铁律”,戳心......

第25期:想为官从政?这个能力必须要有

第26期:为官择人丨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

第27期:怎样用“零成本”激励“赏”出好下属

第28期:怎样赏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林琳 莫群

校对丨杨明珠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