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字看懂为官应有的心态、原则和能力

2017-11-05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丨顾易



编者按

为官者需要以阳光般明亮的心态感染周围,让人们的积极性变高,产生更高的行动力,创造更好的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明”,学习怎样做好人民群众的带头人。




明:日月同辉,知常则明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成语“明镜高悬”最早的说法是“秦镜高悬”。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两面都能照人。如果用平常姿势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人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快,就杀掉谁。后来因阿房宫被烧毁,人们对秦镜的典故不太熟悉,于是便变成了明镜。后人就用“明镜高悬”来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


“明”,会意字。


甲骨文。从月照窗棂,或日月朗照,皆会光明、明亮之意。


篆文。承接甲骨文字形,整齐化。


《说文解字》:“明,照也。从月,从囧。”本义是指光线足,光线亮。


“明”字的本义一直都没多大变化,指光线足,光线亮,如“灯火通明”“月明星稀”,但由其本义所引申出来的意义极其丰富,譬如作动词,点亮、点燃,如“明灯”“明火”;表明艳、鲜明,如“明姿”“明绚”;表下一个时间段,如“明年”“明日”;表显露在外的、公开的,如“是非分明”“明显”;表眼力、视力,如“明察”“眼明手快”;表高明、有智慧,如“英明”“明智”等等。


带有“明”字的成语大都是褒义词,如“山明水秀”指山光明媚,水色秀丽,用于形容风景优美;“春光明媚”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爱憎分明”指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镜高悬”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明辨是非”指清楚地辨别出是和非;“明正典刑”指依照法律公开处以极刑;“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用于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明窗净几”用于形容室内明亮、整洁;“明德惟馨”指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明”字是由“日”和“月”构成,表示日月之光,普照大地。正是因为人们心里向往光明,追求光明,因而民间传颂着许许多多关于正直严明的清官的故事。他们的故事犹如日月之光,照亮每个朝代的百姓的心。在明辨是非、赏罚分明的良官治理下,社会能平稳和谐地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在古代,一位明官就是一方百姓的天;而在现代,一位明官就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带领着人们走向光明未来。相反,若居心不良的人当了官,则会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中,这样的人终会被人民所唾弃,成为历史之鉴。“明”字揭示为官的心态,原则和能力。


要有乐观开明的心态


“明”的异体字是“朙”,“囧”指窗牗,“月”是指月光,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表示即使在黑暗的夜里,也会有光明。“明”字说明,在日常生活里要坚持积极阳光的信念,遇到困难挫折也要保持追求光明的心,坚持开朗乐观的心态。


为官者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因此就更加需要有乐观心态。以阳光般明亮的心态感染周围,会让人们的积极性变高,产生更高的行动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平湖人陆陇其寒窗苦读,乡亲们见他饥寒交迫,就劝他当以兴家为首,书可以以后再读。陆陇其知道乡亲们是一片好意,但却继续坚持读书。他说读书可以明事理,日子苦不能够影响自己的求知。于是他照样每日下地干活,晚上仍秉烛夜读,从不间断。陆陇其从不为自己叫苦,在和乡亲们交流时,总是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把心放宽。有一次有位乡亲说:“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我们根本做不到啊,我们穷苦人有数不清的愁事,哪儿能快乐起来呢?”陆陇其劝解说:“整日忧愁也无法改变困境,只会使人陷得更深。人生下来就是为解决难题的,总不该被困难吓倒。我们现在虽然苦,但是只要努力肯干,以苦为乐,好光景一定会来,即使我们无法享受,也会惠及我们的子孙。”陆陇其的乐观精神感染了大家。自此以后每逢困难之事,他们总是会和陆陇其商量。乡亲们都夸奖说:“陆陇其的话总给人正面激励,做人就该像他那样。”于是陆陇其的威望大增,乡亲们出于对他人品的敬重,都心甘情愿为他帮忙。终于有一天,陆陇其高中进士。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江南嘉定县知县。上任之初,他让妻子带上纺车、织布机,且强调:“我现虽为官,但却不能忘本而奢侈。从前我得到乡亲们的很多照顾,现在我更要勤政爱民,以此来报答乡亲。”上任不久,他就取消了强压在百姓身上的苛捐杂税,还大力提倡勤俭之风。很快,他也以乐观的心态取得嘉定百姓的拥戴,开明的政策使得当地的社会得到了发展,人民更加安居乐业。


即使处于不利的环境中,陆陇其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更加发奋图强,勤奋向上。他还带领乡亲们积极面对人生的困难,从而获得了乡亲们的拥戴。即使在为官之后,他不忘本,依然以自己的积极心态影响百姓,使得当地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要有公私分明处世原则


“明”,从日,从月。阳光和月光对天地万物都是公平的,不会单独给谁多照一分,而正由于其公,故生明。


为官者代表的是人民,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利,更要懂得明事理、辨是非,看待事情不能全凭个人喜好厌恶。为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所以就更加要求为官者为人公私分明、公事公办、公权公用,严以律己,不因私废公。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彭鹏,史称彭公,清康熙年间在三河任知县期间,彭公布衣蔬食,反对奢华,寒不坐乘,暑不张盖,经常与民众近距离接触。公私外出,从不乘轿,远道骑驴,近路步行。随扈从简,不喜迎送。饮食方面,更为俭朴,当时三河百姓食俗是一日两餐,彭公也入乡随俗,废止朝食,改三餐为两餐,且均为粗粝。他拒绝出席乡绅商贾的宴请,上司来巡,彭公都是个人掏银子在衙署伙房备餐,而且饭菜从简,从不用公款接待来客。对于必要的宴请他认为也应适可而止,不应大吃大喝,做到“示情、尽礼”就可以了。他认为大吃大喝不仅“浪费钱财”,而且“累德”,应把钱财用到百姓身上。彭公不仅不吃请,而且从不收礼。彭公来三河的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是彭公五十寿诞,一些乡绅商贾及左右人等都准备大礼为其祝寿,而且“制锦幛”祝贺。彭公得知此信,立即找到几位发 40 37647 40 15287 0 0 1125 0 0:00:33 0:00:13 0:00:20 2914之人予以制止,并正色说道:“我性不喜誉,亦不喜祝,必相强,俟持幛至,即焚诸堂。”见彭公要“焚幛拒祝”,态度如此坚决,祝寿的人们只好作罢。此事在三河传为佳话。六年后,彭公调离三河县,官至广东巡抚,建树颇多,被誉为清初四大廉吏之一而载入《清史稿》中。


彭公为官一生廉洁清正,公私分明,严于律己,为民办实事、好事。他的种种事迹亦被后人改编成小说《彭公案》,且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


要有兼听则明的处世方法


“明”字的“日”指强烈灼热的阳光,“月”指柔和宁静的月光。两种光本是对立,但又并存,也就是说明凡事总有两面性的。作为领导干部,单单只从一个方面去看待事情,就会造成偏听,偏听则会导致政府公正、公平的形象受到损失。古人说:“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每个人看待问题的立场都不一样,因而为官者要学会明智地听取多方面意见,了解百姓心声,学会为百姓做事,这才是权力的正确使用方法。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杰出的历史人物,他有个受后人称颂的优点,就是重视纳谏。有一天,唐太宗将自己所保存的、认为最好的“良弓”,拿出来让工匠鉴赏,工匠说:“这些都不是好弓箭。”唐太宗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工匠说:“木心不正,脉理就不准,弓力虽然刚劲,而射出的箭不是直的。”唐太宗将信将疑,马上拿起自己的弓,同工匠所制的弓一起校射,果然不如工匠所制的弓着靶准确。唐太宗大为感慨地说:“我用弓箭定天下,想不到并不真正懂得弓箭,何况天下的事,我怎么能都懂呢。一人耳目有限,思虑难尽,非集思广益,难以求治。”当他知道自己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也就有了纳谏的自觉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注意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或批评建议。他首先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圣人。因此,他提出“君臣共理”的治国方略。就是“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意思是说,作为君主,要广泛地听取臣下的种种治国方略,作为臣下,应能够提出各种有见解的方针大计,君臣上下,各尽职守,共同围绕治国安邦大业,商量研究,择善而行,这是治理国家的正确道路。这是他执政23年取得许多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太宗对隋朝的灭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意识到人有所短,只有多听取各种声音,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最有利于黎民百姓的决策,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要有公开透明的胸怀


“明”字表示光照大地,有光的地方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为官者应该做到让一切都透明公开,不仅能让政府更加贴近人民,贴近日常生活,还能杜绝不利谣言,让人民对政府更加信赖。


《朱文公政训》有曰:“平易近民,为政之本。”其实现代社会里很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冲突都是因为执法不透明、不公开所造成的。其实,公开执法,让法律在阳光下运作,可以让群众更加明白政务流程,让政府接受人民监督。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让人民当家作主,还能有效地防止腐败的滋生,可谓一举多得。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去。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二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四十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在封建时代,法律监管不严的情况下,白居易依然正义执法,贴告示,公开审案,把两人的行贿事实公之于众,让百姓认清两个人的真面目,当众惩罚后把行贿的钱用于救济贫苦百姓。这样的政府才会得到百姓的尊重与拥趸。




官  箴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


——战国·鬼谷子《鬼谷子》



【译文】 

眼睛最重要的是明亮,耳朵最重要的是敏锐,心智最重要的是聪明。君主用天下人的眼光去看,那就没什么是不能看到的;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那就没什么是不能听到的;用天下人的心思去思考,那就没什么是不知道的。如果人心团结,像辐条一样向中心集聚,那么君主的眼睛就不会被蒙蔽。


【解读】


关于“明”的哲学,老子也有过一句话是:“知常曰明。”意思是知道规律,叫做“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律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这也是为官者最难做到的为官之义,以天下之心去思考天下之事。为官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他掌管着人民所赋予的权利,把人民的利益聚合起来,然后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但是由于为官者也是个人,个人的能力很有限,因而很难做到面面俱全。所以,想要做到明察秋毫,想要能以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和力量去帮助群众,解群众之难,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那为官的眼睛要做到能明察,耳朵要能听进逆耳之言,思虑要为百姓而想,这样一来,为官者便会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支持和赞扬。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第16期: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17期:为官注重这个字,才不会走歪路、做错事

第18期:树立威望?从这4点下手

第19期:这样为官,才能深受百姓爱戴

第20期:如何才能找到共进退的“左右手”?

第21期:为官者,仅仅能干是远远不够的

第22期:为官者如何识人有术?记住这3点就够了

第23期:“鍚荼壸”怎么读?能不能当官,一试便知

第24期:君若为官,请记下这4条“铁律”,戳心......

第25期:想为官从政?这个能力必须要有

第26期:为官择人丨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

第27期:怎样用“零成本”激励“赏”出好下属

第28期:怎样赏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第29期:宰相“肚里”是如何“撑船”的?

第30期:对待权力,什么样的人可堪当大任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林琳 莫群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