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当代价值

2017-11-12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文丨夏文斌


毛泽东同志的哲学代表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国革命的情势,指导中国革命摆脱困境,进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时期,学哲学、用哲学,深刻把握《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当代价值,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矛盾论》和《实践论》80周年。80年前,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严重挑战。正是在这样一个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国革命的情势,写就了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的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指导中国革命摆脱困境,进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得益于我们党在实践中所求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样也是秉承着我们党一如既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在新时期,深刻把握《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当代价值,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矛盾分析中确立问题导向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全面论述了认识矛盾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重大问题,这对当时我们深刻分析中国革命的对象、方法、目标等都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学会认识矛盾、分析矛盾才能够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够使得我们的决策走向科学和合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经院哲学,就在于其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促发毛泽东同志写《矛盾论》不是一般性的理论需求,更主要的是问题导向。中国革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接踵而来,使得我们党必须面对,必须通过直面解决问题而走向进步。在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胜利,最重要的就在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运用矛盾分析剖解问题和难题。


确立问题导向,首先在于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当代中国的历史进步,也正是我们党勇于正视矛盾的结果。事实上,历史的发展就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敢于面对矛盾、科学分析矛盾,积极探寻解决矛盾的方法和路径,才有可能推进历史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推进新发展理念的同时,又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如腐败现象严重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依然严重、生态问题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民生活质量,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在这个问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态度是鲜明的,立场是坚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确立问题意识,还必须科学分析、研判矛盾。


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是我们确立问题意识的第一步,第二步或者说更为关键还在于如何科学分析矛盾,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确实,在艰苦且复杂的中国革命过程中,能否分析出革命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就能够形成科学的革命大局观和系统观,进而也就必然会找到中国革命的路径和方法。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而取得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确实,在新形势下,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和矛盾千头万绪,对此,就需要我们科学研判,保持定力,在各种矛盾中发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战略原则。


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创新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内涵、作用及两者的关系,从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通过知行关系的科学分析,帮助和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革命的各种关系,避免教条主义和唯心主义,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之路。


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我们就会发现,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实践地位和作用及实践与认识关系的阐述,其根本要旨是要走出一条不同于它国、不完全依靠本本的实践创新之路。尽管在文章中,没有出现创新的字眼,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创新是毛泽东同志最为独特、最有成就的精神品格。说到底,中国革命就是打破旧制度、创新建立新制度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与认识的互联互动而不断产生新思想、新道路的过程。


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创新,首先需要确立尊重人民群众实践的观点。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开始扭转人们僵化的思想,走向改革开放新实践的。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只有勇于实践,确立实践第一的思想,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够打破条条框框,不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他指出,面对“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尊重实践创造,搞好顶层设计,聚合起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改革航船定能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迎风破浪扬帆前行,不断创造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改革中和平崛起、在改革中走向复兴的伟大奇迹。


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创新,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知行统一观,就是讲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自于实际,正确的理论必然会指导推动实践的发展。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道路。同样,在中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也一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论述,是对我们新形势下处理理论与实际关系的重要指南。理论的意义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如何改变客观世界。离开实际讲理论,就会误党误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着沉痛的教训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出发,更加坚定坚持“四个自信”。


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创新,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不要从本本出发,也不能被感性认识和表面现象所束缚,而必须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他指出:“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世界认识的历史长河来看,人们要科学地把握世界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就必须不断地永无止境地解放思想。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未雨绸缪,前瞻性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走势,才能够主动应对各种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破解了一系列难题,抵御住了各种风险挑战,如在深化改革中,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力地推进了改革进程。


在运动变化中把握“三大规律”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都反复强调,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运动观,从客观事物变化实际出发,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水平和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如何推进世界文明的进步发展,最为关键的就在于我们能否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当代价值的最大体现,就在于我们需要不断地从中领会和把握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尽管这两篇光辉著作发表时,我们党尚未全面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尚在酝酿和设计中,但这两篇著作所提供的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仍然是今天我们再学习、再思考、再践行的根本。


从矛盾和实践出发,对如何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全面提出了加强党对革命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并严厉告诫全党务必反对腐败、反对官僚主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如何从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的哲学启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新的矛盾和实践出发,深切意识到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是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而言,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照办,更面临着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着为民族所自豪的成功和辉煌,但也付出过沉重的代价。无论如何,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毛泽东同志80年前为我们提出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内涵、基本要求作出了新的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深刻论述,正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当代阐发。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尽管是立足当时中国革命实际而言的,但中国革命从来都是与世界形势紧密相联的。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运用唯物辩证法去把握中国与世界,是毛泽东同志哲学思想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思想财富。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大潮风起云涌的当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开放之路。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通过对外开放,不仅使自身强大起来,更重要的是为世界各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越来越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我们依靠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莫群 林琳

校对丨潘经春

来源丨《前线》杂志2017年第10期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