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许瑞生: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书写新时代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新答卷

2017-12-20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广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南粤古驿道打造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华夏文明传承之路,户外体育和乡村旅游的健康之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扶贫奔康的富民之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凝聚、血肉相连、融合发展的纽带之路。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摄影:刘树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留住历史根脉”等重要讲话精神,响应“一带一路”与广东创建“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下,广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绿道的内涵和功能,以古驿道、绿道串联乡村地区,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广东省2016年、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部署。


两年间,广东以深入挖掘古驿道文化内涵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活化利用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古驿道主题文化线路,通过体育、旅游、文化等活动,促进古驿道沿线村庄振兴,将其打造成为展现岭南独特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的复兴之路。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等重要部署。对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广东围绕南粤古驿道开展的一系列保护、利用工作,可以说是路子走对了,信心更足了。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和关键部署,更为广东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2017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左一)在许瑞生副省长(左二)等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南粤古驿道展厅,认真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高度赞扬广东省积极探索把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工作作为抓手和载体,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精准扶贫脱贫、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和古村落保护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为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自信,促进扶贫攻坚的具体行动。宋新潮对进一步做好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做了指导。


扎实推进古驿道的保护和利用

南粤古驿道,是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是海上丝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经初步摸查,已发现了202处古驿道历史遗存,总长度约480公里。《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两年试点,五年成形,十年成网”的总体目标,将串联1200多个人文和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其中陆路约6900公里,水路约4330公里。


江门台山海口埠是南粤古驿道示范段之一,昔日“广府人出洋第一港口”重焕活力,成为全球华人关注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让古村落、古驿道发出新时代的“声音”,两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委农办、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等十多个省直部门积极调动资源,综合施策,合力攻坚,以挖掘绿道文化内涵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古驿道为载体,采用“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活化利用沿线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多元文化主题线路,带动沿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聚焦农村环境改善。贯彻落实省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古驿道的修复保护,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由省加强统筹,叠加建设、国土、环保、体育、旅游、文化、工商、农业等省直各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整合资源向古驿道沿线倾斜;各市具体推进,形成合力。


二是助力脱贫奔小康。古驿道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涵盖的贫困村数量为1320个,约占省定贫困村总数(2277个)的60%。借助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带动沿线贫困村发展是古驿道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广东正倡议和组织“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与省定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指导做好村庄建设和规划,为古驿道沿线村庄的特色农产品设计创意包装,推动农产品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指导改造民宿,开办特色农家乐,做好旅游开发,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助力精准扶贫。


三是坚持创新理念和方式。把握时代潮流,用最亲民、最受欢迎的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古驿道魅力,通过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体育载体迅速打响品牌,通过古驿道文化创意产品、古驿道主题音乐、古驿道立体信息柱和微信订阅号等丰富生动的形式,为古驿道和古老乡村注入现代动力。特别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充分利用广东古驿道、古村落及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将全民健身大体育融入特色地方旅游,将体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广东特色的全民体育旅游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引起了全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两年来,广东累计发现202处古驿道遗存,长度约480公里,新修复古驿道109.57公里。编制完成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印发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2017年工作要点》,精心指导江门台山海口埠古驿道、韶关乳源西京古驿道、汕头樟林古港驿道等8处古驿道示范段进行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其中,台山海口埠、汕头樟林古港成效显著,通过修复利用、环境整治和河涌治理等,实现了完美蜕变,成为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溯源、凝聚侨心的绝佳场所。同时,广东还举办了中国南粤古驿道首届文化创意大赛、中国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广东大学生纪录片大赛等活动;联合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并在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开辟了南粤古驿道展厅,吸引了大量群众前往参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与定向越野大赛两者并轨推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推动地域文化发展。


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成效明显

2010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绿道建设。作为一项集生态、民生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绿道在南粤大地遍地生根发芽,成为了深入民心的“幸福之路”。截至目前,广东省绿道建设累计总里程超过13000公里,形成了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互联互通的完整、连续、可达的绿道网络;绿道的各项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驿站、停车场、公共目的地、社区体育公园日趋完善,使用日益广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广东绿道开了先河,也点起了全国绿道建设的燎原之火。而从2016年起,广东将绿道从城市延伸至乡村,围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作为绿道的延续和传承,古驿道和绿道相互贯通,是一个满载着绿色、文化、健康的网络,都是以人为本、立足民生、以道带村的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路子,成为建设美丽乡村、激活城乡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香山古道群英故里线路,串联起杨匏安、苏兆征、林伟民、杨殷等为革命洒热血之香山志士的故事。


为达到以道带村的目的,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经过两年的实践,南粤古驿道已经集聚了体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等不同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成为广东乡村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


一是古驿道的发掘与“唤醒”让文化自信变得更“实”。文化遗产是滋养中华民族的乳汁,挖掘整理、宣传推介南粤古驿道,唤起村民从内心深处对家园久违的自豪感,为广东提供了最为基础、最为根本,也是最为深沉的文化自信源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南粤古驿道遗存串珠成链,有助于挖掘“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得到了海内外华人广泛关注。


二是古驿道保护利用让沿线村落变得更“富”。广东积极出台古驿道沿线历史镇村保护和特色镇村的扶持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助力古驿道沿线村庄脱贫奔康。如广东组织实施的“中国南粤古驿道首届文化创意大赛”,选取黄埔古港、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等重要节点为举办地,发动省内大学生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为农产品、旅游商品、景观小品进行包装设计,设计创意无偿供当地使用,并支持古驿道沿线农产品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极大提升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古驿道本体保护修复让村庄环境变得更“美”。2017年,广东以8处古驿道示范段为具体抓手,扎实推进共296.7公里的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利用工 54 37204 54 20194 0 0 4892 0 0:00:07 0:00:04 0:00:03 4893作,完善古驿道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畜禽污染治理、乱搭乱建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古驿道赛事活动让村庄人气变得更“旺”。2016—2017年共举办18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参与人数高达30万人,形成知名体育赛事品牌。如在2016年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韶关仁化石塘古村,当天接待游客4170人次,带动零售、食宿收入约30.27万元。特别是南粤古驿道已经初步建立起旅游线路和品牌,有效帮助乡村建立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造血机能”。目前,在云浮郁南南江古水道示范段沿线古码头,初步建设了驿站、休闲绿道、停车场,将各个节点进行有机连接,实现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无缝对接。


五是古驿道活化利用让村子变得更“灵气”。古驿道保护利用注重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修复古驿道、古祠堂、古建筑,并在传统节庆、墟日举办非遗文化展、摄影展等内容,让古老村庄焕发更多生命力和灵气,让乡村“留得住乡愁”。


总的来看,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梳理规划科学有力、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社会经济效应初步显现、各方媒体大力支持,一系列活动能够成功举办并广获好评,本身正是充分利用了我省坚持农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的成效来之不易,凝聚着各地各部门的心血和汗水,值得充分肯定。


别具一格、古风犹在的饶平布马舞表演。


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不仅仅是一项修复工程,更是基于南粤古驿道挖掘广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两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得到了普遍认可。近日,南粤古驿道上的三个节点项目,包括韶关市南雄梅关古驿道保护与利用项目、汕头市西堤公园建设项目、珠海市香炉湾沙滩修复项目入选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广东开风气之先,砥砺前行。从绿道到古驿道,无一不是立足民生、改革创新的成功探索,总结主要经验:一是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引领了一种绿色的现代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使得绿道和古驿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这是理念的创新。二是充分发挥了绿道、古驿道这些重要的线性工程对乡村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串联生态文化资源、融合多种主题,建立区域一体化共享发展走廊,这是思路的创新。三是抓准切入点,将民生放在首位,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奔康,这是方式的创新。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效、形成的经验,根本在于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希书记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在发展区域文化上,要传承和保护具备各自特色和魅力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同时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同创造南粤文化之美,融入中华文化的大美’。”马兴瑞省长最近在厅局级领导所写的文章汇编上批示:“南粤古驿道这件事,与乡村振兴、旅游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建议明年应有一定的投入,找出几条很好用的古驿道。”林少春常务副省长也批示:“南粤古驿道要同已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等重要部署,为广东进一步做好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结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要求,采取政府倡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专业志愿者支撑的原则,2018年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南粤古驿道及周边地区的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将南粤古驿道利用与农村建设、旅游、体育等紧密结合起来,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采取丰富、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讲好广东故事,并在以下工作领域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一是合理选择数条具有综合效益的古驿道深度修复活化利用;二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节庆和文化旅游活动。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要继续服务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大局。南粤古驿道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全省约60%的省定贫困村,要坚持修复利用古驿道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促进古驿道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古驿道沿线地区人居环境品质,依托旅游、体育等方式,有效帮助贫困村建立起发展内生动力和“造血机能”,带动周边村庄村民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更重要的是已成为深入民心的一件大好事。下一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南粤古驿道打造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华夏文明传承之路,户外体育和乡村旅游的健康之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扶贫奔康的富民之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凝聚、血肉相连、融合发展的纽带之路,继续助力书写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广东篇章。


(本文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署名文章摘自《南方》杂志南粤古驿道主题特刊——《以道兴粤》)


延伸阅读


《南方》杂志南粤古驿道主题特刊——《以道兴粤》

为进一步宣传报道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和广东“让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实践,《南方》杂志近日精心策划推出长达80页的南粤古驿道主题特刊《以道兴粤》,涵盖许瑞生署名文章《以十九大精神指引,书写新时代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新答卷》、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署名文章《驿港交汇,内外融通——以樟林古港为例谈古驿道的文化内涵》,及《寻道岭南谋发展》《“古为今用”助扶贫》等多篇深度通讯,系统总结广东夯实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系统呈现沿线地区因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醒”与“兴”的感人故事。


《南方》杂志南粤古驿道主题特刊——《以道兴粤》


《南方》杂志南粤古驿道主题特刊——《以道兴粤》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本文责编丨李焱鑫

微信统筹丨戎明迈

微信编辑丨莫群 林琳

微信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