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官想要“乘物以游心”,秘诀都在这个字上

2017-12-30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丨顾易





编者按

所有人为的心思,都会令我们心神不能通于天地自然。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通”,学习如何摒弃一些人为的东西,乘物以游心,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


通:钟声远播,通达四方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南宋陆游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善学者通一经而足。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当以一种经书为中心,把一种经书真正读通,就一通百通了。这是陆游著名的治学主张,谈的是读书精与博的辩证关系。读书宜精不宜滥,为了使“一经”达到“精通”的程度,又必须博览,这个“博”并非泛滥无归,而是以约御博,博中有精,紧紧围绕要“通”的“一经”去博览。如要读通《诗经》,就必须训诂名物,通古今异音,不能不读《尔雅》;必须明了礼制服饰,不能不读《礼记》;必须清楚《诗经》中引用的历史典故,不能不读《春秋》。如此等等,旁征博学,目的是为了读通《诗经》。这样把《诗经》读熟了,精通了,你也获得了丰富而广博的学问。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很值得学习。



通,会意字。


甲骨文为。用(彳)表示彼此来往,(用)表示交换物用。金文为。篆文为


《说文解字》:“通,达也。从辵甬声。”


“通”从“辵”,意为行走,经过。“甬”为甬道,亦为倒挂的钟形,意为钟声远播,传遍四方。“通”的本义为通达无阻,有道路,通过,通达之意。由于“通”没有阻碍,可以穿越,如通风、通行、“四通八达”。通是无所不至,故引申指明了,如通晓、通今博古、通情达理。“通”还有普遍之意,如通才、通论。“通”有沟通、连接、交往引申为流通,如“通货”。



跟“通”有关的成语很多:“博古通今”形容知识渊博;“通货膨胀”指货币和信用量的增加大大高于现有物资,造成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用“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通宵达旦”指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通俗易懂”指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通风报信”指把机密暗中通知对方。


“通”代表了一种豁达、通达、通变的态度。顺从“天道”,是以一种豁达的、自然而然的态度生活,不去强求,不去过度作为,才能与天地相通。与“通”对立的是“堵”。江河要道,假如堵则会淤积,造成水患。“通”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心态通达、气血通畅,学问通晓是一种理想人格,也是健康心态和科学养生的要求。


通达是处世的智慧


《说文解字》:“通,达也。”意思是“通”的本意为豁达、通达。什么是通达呢?庄子认为,即是顺应天道。在他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因为“人为”即“伪”,所有人为的心思,都会令我们心神不能通于天地自然。只有摒弃掉名利心、成见心、机心、分别心等人为的东西,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这样成事的结果也是最妙的。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李泌一生在官场中经历了几起几落,玄宗天宝年间,当时隐居南岳嵩山的李泌上书玄宗,议论时政,受到皇上的重视,但却遭到杨国忠的嫉恨。杨国忠以李泌的《感遇诗》为由指其讽喻朝政,李泌被贬为蕲春郡闲居,他索性“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后来,肃宗灵武即位,李泌又被启用,他为平叛出谋划策,虽身未居要职,却“权逾宰相”,因而招来权臣崔圆、李辅国的猜忌。收复京师后,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进衡山修道。代宗刚一即位,又将李泌召至京师,委以翰林学士,李泌又破戒入俗,大展身手。当时的权相元载将其视为朝中潜在的威胁,寻找名目再次将李泌逐出。后来,元载被诛,李泌又被召回,却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衮的排斥,再次离京。建中年间,泾原兵变,身处危难的德宗又把李泌召至身边,又受重用。

在李泌的一生中,几起几落,他都以通达的态度去对待,其行入世,其心出世,当社稷有难时,义不容辞,视为当然;当困难平定后,全身而退,没有留恋。李泌已达到顺应外物,无我无己的境界,视功名利禄如浮云,顺其自然、通泰、豁达。正是由于他凡事想得通,故放得下,提得起,通达无阻。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的智慧之一:就是随物赋形,灵活变化,这就是适时变通的智慧。



变通是处世的方略


“通”从“辵”,是行走,通畅,是直达。《周易》中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语句,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改变它。改变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就能通达,能通达才能持久发展下去。


变通,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有时,要到达一个目的地,直走不行,拐一个弯则可以到达。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此方法行不通,可以用彼方法变通,要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要懂得寻求变化,处理事情不墨守成规,而灵活变通,才能突破现状,解决问题。若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变通”不是“变相”,是在不违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著名发明家摩斯年轻的时侯想当一名艺术家,他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信心十足地来到美国准备开展他的艺术生涯。由于他的画趋向于欧洲风格,太专注于浪漫主义的表现,在讲求实际的美国并不受欢迎。1837年,美国政府委托画家以历史画装饰国会大厅。国会成立一个委员会,准备挑选4位艺术家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摩斯希望自己能是其中一员,然而名单揭晓时却没有他的名字。经过这次失败,摩斯决心放弃艺术,开始追求另一种人生。 摩斯想起几年前到欧洲旅行回来时,在船上和几个朋友谈到人们新发现的电磁现象,他决定以此为方向,研究“电”。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摩斯终于发明了“电报”,为人类通讯作出了伟大贡献。 摩斯撞了南墙后果断回头,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正是他懂得变通、懂得放弃、懂得改变思路。


通融是开启智慧的窍门


“通”有相通、融通的意思。世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在学习、做事、思考问题时,也要注意事物之间互相的联系。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学习、做事才能触类旁通。借鉴、联想、融合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和智慧。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鲁班是春秋时的能工巧匠。他有许多发明创造,传说中国第一把锯子和第一只小木船就是他发明创造的。有一次,鲁班承造一座大宫殿。在古代,要造一座大宫殿,需要用很多很多的木材。鲁班派了许多徒弟上山去砍伐大树。当时砍树全靠斧子,一斧头一斧头地砍呀砍,砍倒一棵大树要花几个小时,因此,木材总是供应不上。鲁班心急如焚,决定亲自上山去看看。山高崖陡,上山时除了脚蹬,还要用手抓住树根、草藤,才能攀援上去。鲁班攀崖时,抓住一株丝茅草,用力一拽,手被拉破了一个小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很惊奇,一株小草为什么会那么厉害?他一时想不出个道理来。回家的路上,他拔下了一株丝茅草。到家以后,他左看右瞧,仔细端详。秘密终于被发现了。原来丝茅草的两边有许多小细齿,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鲁班恍然大悟,想:如果像丝茅草那样,制成有齿的铁片,不就可以锯树了吗?鲁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铁匠,和铁匠一起研究试制。试制成功以后,就拿到山上去试验,果然伐树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木材供应不上的困难解决了。这就是我国第一把锯子诞生的经过。


鲁班能够根据小草轻而易举划破手指因而推之,发明了锯子,足见触类旁通的价值。朱熹曾说“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意思是能够运用所学,从一件事情上,说出其他类似的相同事情,凡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因此,一个人要想推开事业的大门,必须要学习和实践,但决不能学“死”,要敢于提出质疑,要懂得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反之若一味抱残守缺,拘泥于固有知识、经验,就不会有什么创见。


鲁班


通情是仁者的胸怀


“通”字本义是指没有堵塞,可以通过,后引申为通晓、懂得。一个人要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事情,就不会出现矛盾,甚至会化解矛盾。这也叫“换位思考”。古语说:“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意思是对待众人要和气,对待下属要厚道,对待别人要宽容,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时,他发现一名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能够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必须留意。”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个人要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批评别人的时候应想想自己做得是否够好,宽恕自己的时候也应想想对别人是否太苛刻,正所谓“将心比心”,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就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考虑别人的想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畅通是延年的要诀


“通”,指通畅。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身体不适源于气血淤积不畅。假如心血管或脑血管发生了堵塞,将会危及生命。人的心情也是一样,郁闷必然添堵。心里有一些问题想不通,自然心烦,必然心情不快。因此,对一些问题看开了,想通了,放下了,自然心情也就愉快了。


“通”与“同”字音相近,一个有修养的人能够通情达理,事事为他人考虑,同情他人的难处。“通”与“用”字形相近,我们常有一些用不上的东西,与其丢弃或者闲置,不如把它交给真正需要的人,如果人们能互通有无,便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官  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译文】 

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会畅通无阻顺利发展,事物顺利发展就会持久。


【解读】


这句话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深邃的哲理:当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完成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之后,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旧质的不断积累中发展到新的高级阶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解决矛盾,不断地变化,事物就会具有生命力,因而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第16期: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17期:为官注重这个字,才不会走歪路、做错事

第18期:树立威望?从这4点下手

第19期:这样为官,才能深受百姓爱戴

第20期:如何才能找到共进退的“左右手”?

第21期:为官者,仅仅能干是远远不够的

第22期:为官者如何识人有术?记住这3点就够了

第23期:“鍚荼壸”怎么读?能不能当官,一试便知

第24期:君若为官,请记下这4条“铁律”,戳心......

第25期:想为官从政?这个能力必须要有

第26期:为官择人丨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

第27期:怎样用“零成本”激励“赏”出好下属

第28期:怎样赏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第29期:宰相“肚里”是如何“撑船”的?

第30期:对待权力,什么样的人可堪当大任

第31期:一字看懂为官应有的心态、原则和能力

第32期:什么是天道酬勤?看完终于明白了

第33期:为官者了解真实社情民意的途径原来是这个

第34期:领导、员工如何在其位谋其职?把握这几个原则

第35期:为官者决策快就是果断?

第36期:做好这一点,官场升迁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第37期:想不为诱惑所动,不为人情所缚?最重要在于明白这个字

第38期:为官若想妥善处理问题,离不开这个“心法”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林琳 莫群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