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扶贫一线,有这样一对亲兄弟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特别篇

2018-02-01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在广东的脱贫攻坚一线,有一对亲兄弟;在广东的脱贫攻坚一线,不只一对亲兄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423ohz6n&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时长约12:52)






总有一种质朴的情感,因伟大的事业而升华。这是手足同胞的血脉相连,也是党员群众的血浓于水。


广州向北350公里,4个多小时车程,是南雄市珠玑镇中站村;广州向西南近500公里,6个多小时车程,是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上坡村。张剑峰、张俊峰,一对亲兄弟,在广东的最北面与最南端,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南雄到遂溪,兄弟二人相隔千里,肩负的是同一个使命:让乡亲们挺起胸膛,让所在村脱贫奔康。在巍巍大庾岭旁、在浩瀚南海边,正流传着一则有关“兄弟”的扶贫故事: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中站村有了“阳光存折”;选定桑果种植产业,上坡村迎来龙头企业……


他们有过失落,那是愧对家人的沉默,“父亲原本想着就一个人出去还好,还留一个人在广州,结果都出去了。我们俩又各自有小家,亲人们也有意见。”


他们有着收获,那是村庄新生的喜悦。中站村的光伏发电正将绿色能源送入千家万户,上坡村的桑果正孕育着贫困户美好的未来。


他们感受过孤独,他们从不孤单,“不仅是我们兄弟之间互相支持鼓励,一起出来扶贫的兄弟姐妹们,地方上的干部,村里的干部、村民,都给我们驻村扶贫、融入当地,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总有一种质朴的情感,因伟大的事业而升华:手足同胞依然血脉相连,党员群众更加血浓于水。近两年时间,兄弟俩离家别子,一头扎进第二故乡。他们夙兴夜寐,带着困难群众走出窘困;他们访贫问苦,让父老乡亲感受温暖、看到希望。他们离开了亲人,他们结识了亲人,他们以共产党人的风骨,书写共产党人对“小我”和“大我”的理解。


在广东的脱贫攻坚一线,

有一对亲兄弟;

在广东的脱贫攻坚一线,

不只一对亲兄弟。





张俊峰(右)和弟弟张剑峰,是广东2277位驻村第一书记里唯一一对亲兄弟。


张俊峰和乡亲们走向田间劳作


张剑峰查看稻米长势


张俊峰走进贫困户家中


张剑和养蜂人交流


深夜,张俊峰伏案工作


张剑峰决心把中站村一处废弃的礼堂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




兄弟扶贫记


2017年第12期《南方》杂志,刊载了深度报道《兄弟扶贫记》,记录下在巍巍大庾岭旁、在浩瀚南海边,那“扶贫亲兄弟”的故事——



原文阅读>>

张俊峰:沧海之旁出桑田


一年多过去,张俊峰已经成为了地道的“村民”,经常借着村里煮饭的阿姨的摩托车,在村中四处穿梭。

  

“刚来的时候,不管多辛苦,休息日都想抽空回家。现在我是回到广州就不想回村,回到村里却又不想回广州了。”张俊峰说,这既有来回路途遥远的因素,更有心底对上坡的认同:这个偏僻贫穷的村庄,也是自己的家园。


张剑峰:从“县长”到“村长”


在3年援藏任务即将结束之时,张剑峰主动放弃了组织安排的休息时间,马上投入到新一轮的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去。


从“县长”(副县长)到“村长”(第一书记),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宏观指挥到亲力亲为,从援藏到扶贫,从高原到家乡,张剑峰毫无怨言,“人生就几十年,能干几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就值了。”





【扶贫在路上】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主题歌


词曲:蒋耘

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处长

乐昌市五山镇小山村第一书记


演唱、和声:彭雨菲

编曲:安松

记谱:汉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43tqnkr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视频制作及采写团队


导演丨钟卓坚

主摄丨钟卓坚

副摄丨刘树强 陈春霖

后期丨钟卓坚 陈春霖

编务丨林琳

——————

监制丨刘树强

策划丨李焱鑫 李刚

主创丨李焱鑫

统筹丨戎明迈

南方杂志社 出品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梁音: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王培忠:饶平柘林的海风最提神

曾庆辉:带头吃苦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陈光:从“白面书生”到“乡镇干部”

林炎勇:让几十年的“饮水难”终成历史

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

古新标:援非归来的驻村人

彭彬:我是一名“番薯哥”

郭朝明:妻子临产,我离开了家

覃朝阳: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杨小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

孙凯军:总书记的接见,鼓舞我前行

谢云峰:“敢啃硬骨头”的葛坪村“设计师”

梁劲:用知识改变贫困乡村的命运

李云华:土地就是“农垦人”的家

张剑峰:从“县长”到“村长”

钟培敬:人到了村里,村就在心里

翁如萍:咱村来了女书记

张俊峰:沧海之旁出桑田

冯永成:扶贫十五年,我无怨无悔

张武龙:“问题导向”是脱贫攻坚的钥匙

张仕通:“诗人书记”,不悔今生有此行

何彦华:脱贫的信心比金子还珍贵

邹钢民:客向古道来

蒋耘:生态就是生产力

汪建春:篛过村的幸福,是暨大人的牵挂

林天飞:用华师人的担当,扛起月翁村的梦想

赖朝俊:拉近“心”的距离

刘范云:将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李晓奋:司法有爱,细水长流

段周伟:“花田喜事”


特稿:

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最美的人今天写下最美的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里话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